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心血管风险分析
周琦
宣城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242000
1、引言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两种常见慢性病且两者共存时会大大提升心血管事件发病风险,这已成为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方式改变,高血压和糖尿病发病率年年上升,二者一起存在严重危害患者健康且让医疗系统压力大。研究显示,高血压和糖尿病相互之间有复杂作用,二者一块影响血管内皮功能、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且使心脏结构与功能出现异常改变,并且这两种疾病会让患者心血管风险产生叠加效应,跟只患单种疾病相比,患这两种疾病的人患上心肌梗死、卒中、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概率高很多。所以深入探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的机制和特点,对制定更精准的防治策略很重要,还能给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2、高血压与糖尿病的协同作用机制
2.1 内皮功能障碍
两种常见慢性疾病高血压和糖尿病共存时会大大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因为它们协同作用机制复杂且层次多,其中内皮功能障碍被认作二者相互作用的核心环节之一。高血压会使血流动力学改变,让血管内皮细胞遭受持续性机械应力刺激,进而破坏内皮的完整性和功能平衡,而糖尿病在高血糖状态下会产生氧化应激反应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堆积,这会进一步加重内皮细胞损伤,如此一来就形成双重打击,使一氧化氮生物利用度降低、血管舒张功能受损,并且促使炎症因子释放、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让动脉硬化进程加快,给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留下隐患。
2.2 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两种很常见的慢性病,二者共同存在时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会大大增加,这在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方面的协同作用机制特别明显。当血糖过高时,大量葡萄糖代谢产物经多种渠道诱发氧化应激反应,致使活性氧簇过度产生,并且高血压让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更严重,使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进而陷入恶性循环。此外,这两种病都能激活炎症信号通路,促使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 等炎性因子释放,这些因子不但加重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还加快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从而使心血管事件风险进一步升高,所以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是把高血压和糖尿病联系起来的关键病理生理环节[1]。
3、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评估
3.1 传统风险因素评估
在传统风险因素评估于其中占重要地位的情况下,这类患者往往多种危险因素叠加且有年龄增长、性别差异、家族史、吸烟习惯、血脂异常等因素,这会使心血管事件发生概率大大增加,并且高血压是独立风险因子,会明显加重心脏负荷、扰乱血管内皮功能,而糖尿病则不然,它靠慢性高血糖状态促使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出现以加快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另外肥胖,特别是中心性肥胖跟胰岛素抵抗关系密切,这又进一步加大了心血管系统负担,在血压和血糖控制不好的时候,血流动力学改变、微循环障碍成为诱发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的关键,所以全面识别、量化上述传统风险因素对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很重要,也给后续综合管理打下了基础。
3.2 新兴生物标志物
多种因素需综合考量,其中新兴生物标志物作用渐受关注,像炎症因子、氧化应激相关分子、代谢产物这类标志物,其异常表达常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紧密相关,例如经典炎症指标 C 反应蛋白已证明能体现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程度,而脂联素、瘦素等脂肪因子在胰岛素抵抗和血管内皮功能紊乱里作用重大,并且近年研究显示微小 RNA、外泌体等新分子也有预测价值,特异性和敏感性比传统指标更有优势,检测这些新兴生物标志物可更全面评估患者心血管风险,给早期干预和个体化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4、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管理策略
4.1 生活方式干预
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而言,心血管风险显著增加,因为这两种疾病相互作用,使心血管系统损害加剧,并且高血压作为独立危险因素会致使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加快动脉硬化发展,而糖尿病因慢性高血糖状态进一步损害血管壁,促使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发生,如此便形成了恶性循环,另外,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肥胖等代谢紊乱常常相伴而来,让心血管事件风险成倍增长,在生活方式干预方面,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举措可有效改善患者代谢状态,降低血压和血糖水平,减轻心血管系统负担,这一综合性干预手段不但能控制病情进展,还能给后续药物治疗提供重要基础支持 [2]。
4.2 血压控制目标与策略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大幅增加,其病理机制复杂且相互影响显著。糖尿病是独立的危险因素能加快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而高血压会让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二者一起会使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大幅上升。临床实践表明这类患者血压波动常常更剧烈且多种代谢异常(像血脂紊乱、胰岛素抵抗等)经常相伴,这些都让心血管系统负担大大加重,并且长期高血糖损害微血管和大血管,从而使心肌梗死、卒中外周血管疾病风险翻倍,所以需要给这类患者制定更精细的风险管理策略来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几率。
5、结论
两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高血压和糖尿病共存时会大大增加患者心血管风险,医学界对此已广泛关注,因为研究显示高血压和糖尿病间的复杂病理生理交互作用共同推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从而使心肌梗死、脑卒中等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大幅攀升。具体来说,高血压使血管壁压力增大改变了血流动力学状态而长期高血糖的糖尿病造成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炎症反应,这两种机制叠加进一步加重心血管系统损伤,并且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脂质代谢紊乱等因素也起重要作用,这些病理进程加快血管病变发展让传统治疗手段在控制心血管风险上难度更大。所以临床实践中管理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策略得更全面、个体化,不但要严格控制血压和血糖还要综合考虑危险因素干预才能最大限度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3]。
参考文献:
[1]张高钰 ; 王子涵 ; 高雪菲 ; 张瑾 ; 代天顾 ; 何清 ; 樊佳溶 ; 黄力 ; 李琳 ;. 基于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联合血管弹性指标的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冠心病发生风险模型开发研究 [J]. 中国全科医学 ,2025(01):46-53.
[2]李秀鹏 ; 苏玉莹 ; 王悦同 ; 彭亮 ; 王艺达 ; 荆雯 ;. 低容量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肥胖或超重人群心血管疾病风险因子影响的 Meta 分析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5(12):176-190.
[3]谭博 ; 吕华亮 ;. 降钙素原清除率联合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清淀粉样蛋白 A/ 超敏 C 反应蛋白检测对 2 型糖尿病合并重症肺炎患者 28 d 病死风险的预测价值分析 [J]. 大医生 ,2025(02):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