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数智时代初中语文教学的坚守与创新

作者

南婷婷

穆棱市第五中学 黑龙江 穆棱 157599

一、引言:浪潮中的语文教学坐标

杜威曾断言:“如果我们用昨天的方法教今天的学生,就是在剥夺他们的明天。”如今,初中语文教学面临双重命题:一面须在技术洪流中守护学科本质与人文精魂,一面须借助新技术重塑课堂形态以回应时代对人才素养的新要求。唯有深刻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方能找准语文教育在数智浪潮中的精准坐标。

二、数智时代语文教学之“守”:根植核心素养的磐石

教学从根本上是为了培育全面发展、具备正确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人,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教育形式如何变迁,这一核心价值不曾改变。在技术日新月异的喧嚣中,语文教学尤其需要守护那些关乎学科本质与育人根基的永恒价值。这些“不变”的坚守,是数智时代语文教育不致迷失的灵魂所在。

1. 守护语言根基,强化工具属性

无论科技如何进步,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一本质属性不会改变,基本功还得有。规范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学生发展的基石。数智环境下信息碎片化、表达随意化现象加剧,教师需要做清醒的引导者,需强调对汉字规范书写、经典文本深度解读、逻辑严谨表达的坚守,教学中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叶圣陶先生强调“语文教学特有的任务便是重视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在技术浪潮中,这一任务愈发凸显其根本性意义。

2. 深化思维训练,培育高阶认知

语文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在信息爆炸时代愈发关键。面对海量资讯,学生需要用批判性思维进行甄别、整合与评价。数智工具不应替代思考,而应成为思维跃升的脚手架。如在班级开设一个“语文学习论坛”,学生可就当天的热点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在与他人进行思维碰撞时再次思考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坚守思维深度,意味着在利用技术高效获取信息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思辨性写作与逻辑表达,警惕技术便利可能带来的思维惰性。

3. 厚植人文情怀,涵养文化自信

“语文教学要贴着地面行走,不要云端跳舞”。语文承载着丰厚的人文精神和民族文化基因。因此,坚守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引导学生体验文本情感、感悟文化精髓、树立文化自信,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授古诗文、历史故事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引导他们对生命价值的叩问、对人性光辉的礼赞,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三、数智时代语文教学之“创”:技术赋能的路径探索

在坚守学科本质的同时,语文教学应主动拥抱数智技术,在多个层面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释放技术赋能教育的巨大潜力。

1. 创新教学方法

在数智化教学资源的支持下,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得到了创新。教师可以利用 AI 驱动的资源平台(如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精准推送符合学情、主题的文本、音视频、史料等,构建跨媒介、立体化的学习资源库,突破传统教材局限。还可以运用VR/AR 技术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如学习《小石潭记》时,让学生“置身”于虚拟的景色之中移步换景;学习《木兰诗》时,通过 AR 重现“万里赴戎机”的壮阔场景。这种沉浸式体验极大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历史的距离,激发学生深度探究的兴趣,避免蜻蜓点水式的学习。

2. 改变教学形态

数智时代,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摒弃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借助学习分析技术,实时捕捉学生课堂学习的真实情况,分析现状,解决不足,遵循新课改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在作文教学中,可以用 AI 作文批改系统,帮助学生分析作文,实现精准诊断。AI 能快速识别字、词、句基础问题,提出语法、标点等错误。再加上教师对思想内容、逻辑结构、语言风格等高阶层面的指导,一篇升级版的作文就会很快诞生。这样的课堂不仅提高了作文批改的效率,也会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

教师还可以利用智慧课堂平台、云端协作工具(如腾讯文档),支持学生跨越时空界限协同创作(如共同创作剧本、撰写调查报告)、互评互改。例如,杭州某中学利用云端平台组织跨班级学生围绕《朝花夕拾》开展“鲁迅朋友圈”互动研讨,极大提升了参与的深度和广度。

3. 更新评价机制

传统的语文评价方法主要是凭借纸笔测试,常常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语文素养的其他方面,反馈也比较滞后。数智时代的教师要借助大数据赋能教育教学评价,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直观性。可以利用数字技术记录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数据(阅读量、阅读深度、参与度等),构建多维立体的过程性评价体系,超越单一终结性评价的局限。过去,教师为了督促学生阅读名著,常采用手工记录的方式,记下学生每天的阅读量。但常常会因为记录的繁琐,使数据更新不及时,导致学生阅读情况的反馈不准确。有了阅读打卡小程序,除了能准确的记录并分析学生的阅读情况,还减少了教师工作量,并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智能分析,精准无误,不断的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化为主动学习者。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运用数字工具创作多媒体作品(如录制古诗配乐朗诵视频、制作名著主题数字海报、创作互动式电子小说),通过作品展现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批判与创造性表达能力,评价更综合、更贴近真实情境。

四、结语:在变与不变中走向未来

数智时代的初中语文教学,是一场关乎传承与革新的深刻对话。 实现语文教学的“守正创新”,教师须以敬畏之心守护语言根基、思维光芒与人文情怀,让语文之树在数智土壤中依然根深叶茂。同时更要以开放之姿拥抱技术变革,创新教学路径,点燃学生主动探索与创造的激情,让语文教学在数智时代展现无尽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顾明远 . 教育现代化与教育变革 [J]. 教育研究,2023,(1).

[3] 王宁. 数字化时代汉语文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J]. 语文建设,2023,(5).

[4] 祝智庭,魏非 . 教育信息化 2.0 :智慧教育开启智能时代教育新纪元 [J].电化教育研究,2023,(1).

[5] 于漪. 语文教学谈艺录[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