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合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探讨
翁杨
中铁五局集团机械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当前,建筑行业发展迅速但竞争激烈,市场环境复杂多变。一方面,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为建筑企业带来机遇;另一方面,行业规范与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合规要求日益严苛。在此背景下,建筑企业经营管理稍有不慎,便易陷入合规风险泥沼,亟待有效应对。本论文聚焦建筑企业经营管理,深入剖析其面临的合规风险,提出针对性强的防范措施,旨在助力建筑企业提升合规管理水平,降低经营风险,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合规风险;防范措施
在建筑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监管越来越严格的今天,建筑企业管理是否合规显得尤为重要。合规风险既影响着企业经济效益,也关系到企业声誉和生存发展。建筑企业的业务流程比较复杂,牵涉的环节和利益相关方较多,从工程的招投标,合同的签订到施工建设,竣工验收及后续的维护,任何一个环节存在合规的问题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深入探究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合规风险及预防措施,对于建筑企业如何在复杂多样的市场环境下保持竞争优势,实现企业长期平稳经营有着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合规风险
建筑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合规风险如同高悬之剑,无时无刻不威胁着其稳步发展,建筑行业的项目周期较长,涉及的范围较广,资金紧张,很多环节都很容易孕育合规风险[1]。合同合规风险是首当其冲的,建筑合同条款复杂,如果有漏洞,如工程变更定义和处理方法含混不清等,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发生设计变更时,就有可能诱发当事人工程量变更、工程价款调整纠纷,进而引发结算纠纷,影响企业资金回笼和工程推进。在合同履行期间,如果一方当事人没有严格按照约定履行合同,就像是施工方没有按期完成关键节点的工作,或者是发包方没有按时缴纳工程款项等,就会引发违约赔偿的风险,这不仅会带来经济损失,也会破坏企业的商业信誉。
工程质量和安全合规风险事关企业的生死存亡。不合格的施工质量,如建筑结构的强度不够,防水工程的渗漏等等,不但会导致工程交付的拖延,面对业主的理赔,还会让企业因不良记录阻碍后续工程招投标的进行。安全事故责任风险则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当施工现场出现重大安全事故时,例如坍塌、高处坠落等等,不仅需要企业承担大量的补偿,责任人还有可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企业资质有可能会受到降级乃至撤销的处罚,从而使得企业多年的积淀毁于一旦。与此同时,企业如果在质量安全监管环节存在违规操作现象,如不按照规定开展质量检测和安全检查,只是走形式等,还会受到监管部门的严惩。
税务合规的风险也不容低估。建筑企业的税务处理比较复杂,在税务申报和缴纳过程中如果发生错误,比如少申报收入,多列支费用,造成偷税和漏税的情况,就会面临补交税款、滞纳金及罚款的惩罚。发票管理的风险也比较突出,如果获得虚开发票,不但进项税额不能抵扣,反而会造成税务稽查的麻烦,让企业处于税务困境中。另外,税务筹划不尽合理,表面上减轻了税负,但实际上却违背了税收法规,对企业造成了潜在的税务风险。
二、建筑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合规风险其防范措施
(一)创建项目成本高效管控体系
项目成本管控是建筑企业经营的重点,创建有效的项目成本管控体系对于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工程开工之前,建立了一支包括造价师,项目经理和财务人员在内的专业人员组成的费用预算队伍,精细化测算了工程全生命周期费用。聚焦人工成本,材料成本,设备租赁成本,间接费用等核心成本要素。比如在物资成本预算中,通过市场调研和供应商比价,准确地估算出工程需要的各种物资采购价格并与工程进度计划相结合,对材料的采购批次和库存水平进行了合理的计划,以避免材料价格波动或者库存积压而导致成本提高,在工程实施期间,要建立严密的成本监控和动态调整机制,经常跟踪分析工程成本落实情况,发现和修正成本偏差。如果发现某一项费用超支了,就赶紧组织有关人员检查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对由于设计变更和施工条件改变等客观因素引起的费用变动,要严格按照既定费用调整程序进行处理。任何成本调整均需经过相关部门的严格审批,确保调整后的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且符合项目整体效益目标。如在因设计变更而引起施工工艺变化的情况下,同步进行人工、材料和设备的成本要素的重新核算和调整以及成本预算的适时更新,确保项目成本时刻可控,促进企业项目盈利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项目竣工后,还需全面复盘成本管控成效。对比实际成本与预算,总结经验教训,将成功做法纳入标准流程,对暴露问题深入剖析并制定改进策略。同时,依据复盘结果优化成本管控体系,为后续项目提供更精准高效的成本管理支撑。
(二)加强对合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合同作为建筑企业运营的重要媒介,加强其全生命周期管理对于预防合规风险具有重大意义。合同订立前应经过全面审查和风险评估,形成一支由法务人员、造价工程师和项目经理组成的专业合同审查队伍,认真审查合同条款,着重审查合同标的、价款支付方式、工期、质量标准和违约责任等主要内容[3]。如在价款支付方式上,应明确付款节点、付款比例和逾期付款违约责任等,以免条款含糊而引起争议。同时对合同相对方的信用状况、履约能力等进行评价,以减少合同执行中存在的风险。
对合同履行进行跟踪和变更管理是不可忽视的。建立合同执行跟踪机制,对合同执行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和分析,发现执行中存在的偏差和问题。如果发现另一方有违约的可能性,应当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并发出书面通知,要求另一方改正。对合同的变更应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办理。任何合同变更均需经有关部门批准,以保证变更内容满足法律法规和企业利益。比如由于设计变更而使工程范围增大,就需要对合同价款和工期作相应的调整,同时订立补充协议以明确变更时的权利和义务。
(三)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合规
工程质量和安全是建筑企业发展的命脉,确保工程的合规性更是企业工作的重心,建立质量安全管理责任体系,明确了企业各层级管理人员、项目负责人和一线施工人员质量安全管理责任。通过订立质量安全责任书的方式,把质量安全目标逐层分解到具体岗位和人员。举例来说,项目经理需对项目的整体质量和安全承担全部责任,而施工班组长则需对其所在班组的施工质量和安全负有直接责任。
强化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控制是重点,施工前要制定周密的质量安全施工计划,确定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和安全防护措施。在施工中严格实行“三检”,即班组自检、互检和专职质检员的专检,以保证各道工序的质量达标。强化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安装醒目的安全警示标识、完善的安全防护设施、定期维护施工设备,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比如对于塔吊和升降机这类特种设备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经常检测、检验。定期进行质量安全检查和纠正。企业要组织质量安全检查小组定期开展在建项目综合检查。考察的内容涉及施工质量、安全管理和文明施工。
结束语
建筑企业经营管理合规风险渗透在企业经营的每一个环节,给其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建筑企业要积极建立完善合规管理体系、提高职工合规意识、强化内部监督和审核。与此同时,时刻关注外部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变动,顺应行业监管要求,才能有效地防范合规风险,使建筑企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袁江凡.供应链集中度视角下ESG表现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研究[J].中国商论,2025,34(01):95-99.
[2]樊响,徐菲.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研究——基于现金持有量与数字化经营视角[J].科学决策,2024(12):44-65.
[3]徐力宁.战略管理视角下企业经营风险控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4(21):19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