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措施在小流域治理效益点滴谈
陈奎
新疆水利水电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小流域是水土流失治理的基本单元。在小流域治理中,水土保持措施发挥着重要作用,对防治水土流失、维护生态平衡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从水土保持措施在小流域治理中的重要性出发,探讨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综合管理措施在小流域治理中的有效策略,旨在为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综合管理
引言: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区域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土壤类型、植被覆盖千差万别,水土流失问题突出。小流域作为自然界水、沙、营养物质运移的基本单元,是开展水土保持的理想尺度。因此,加强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对维护生态安全、保障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水土保持措施作为小流域治理中的重要抓手,科学运用各类措施,对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起到关键作用。
1 水土保持措施在小流域治理中的重要性
在一个小流域内,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集中体现,不同区域的立地条件、气候、土壤、植被等差异显著,水土流失问题突出。因此,小流域是进行水土保持规划与实施的理想单元。开展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离不开水土保持措施的有效应用。通过实施各类水土保持措施,减少径流,控制土壤侵蚀,涵养水源,保护植被,既能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又能改善生态环境,实现资源永续利用。同时,小流域综合治理以水土保持为主线,统筹兼顾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农田水利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经济发展等,通过工程、生物、耕作等措施,优化配置资源要素,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维护流域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综上所述,在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水土保持措施不可或缺。
2 水土保持措施在小流域治理中的有效策略
2.1 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是通过修建各类工程设施,直接控制地表径流,减少土壤侵蚀的重要手段。在小流域治理中,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地形、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1]。在土壤侵蚀严重、沟壑密布的区域,修建谷坊、淤地坝等拦挡工程十分必要。谷坊和淤地坝能有效拦截泥沙,削减径流,促进泥沙淤积,不仅能控制水土流失,还能逐步改善生态环境,为植被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在暴雨频发、径流汇流快的沟道,要采取护坡、护岸等措施,稳定沟岸,防止继续侵蚀。同时,在沟道内修建拦沙坝、跌水陂等,削减水流动能,促进泥沙沉降。在易发生泥石流的区域,修建拦沙坝、导流堤等工程至关重要。这些工程能有效拦截泥石流携带的泥沙,防止泥沙进一步向下游淤积,对保障下游地区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总的来说,小流域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要本着“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统筹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耕作措施有机结合,形成综合治理体系,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措施在控制水土流失中的作用。
2.2 生物措施
在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中,要根据立地条件差异,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造林种草模式[2]。在降水充沛、土层深厚的区域,宜营造多树种、多层次的混交林。通过不同树种的科学搭配,形成上层乔木、中层灌木和下层草本覆盖的立体植被结构,能够有效增加林分郁闭度,最大限度地发挥植被固土保水功能。在水热条件较差的区域,要以种植喜阴耐旱的灌木、草本为主,辅以珍贵树种零星点缀。选择适生、耐逆境的物种进行混交造林,并加强抚育管理,促进植被尽快郁闭,形成稳定的群落结构,提高水土保持效果。
在土层较薄、岩石裸露的区域,可种植固沙草、黑麦草等根系发达、耐瘠薄的草本植物,通过草本植物的地表覆盖和根系缠绕,减少降雨对地表的直接冲刷,控制土壤侵蚀[3]。在河岸两侧,根据河岸地形和土壤条件,分段规划不同的造林模式,在距离河道较近的低洼地段,种植柳树、桑树等耐水湿树种;在较高位置,营造复层混交林,提高防护林的稳定性和水土保持功能。总之,在小流域治理中,要遵循适地适树、适地适草的原则,采取多样化的造林种草模式,并加强林草措施与其他水土保持措施的配套实施,促进小流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
2.3 综合管理措施
在小流域治理中,除采取必要的工程和生物措施外,还需加强综合管理,为水土保持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制度和政策保障。一是要建立健全的水土保持管理体系。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制定完善的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等技术标准,规范水土保持项目实施。同时,要建立严格的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和监管机制,将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落实到位[4]。二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各级政府要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和关键工程的投入,保障治理措施落地实施。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水土保持,拓宽投融资渠道。
三是要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体系,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及时掌握区域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四是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采取多种形式,普及水土保持知识,提高公众参与水土保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基层水土保持技术人员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为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人才智力支撑。总之,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综合管理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制度保障,完善政策扶持,才能为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推动治理工作持续深入开展。
结语
小流域是水土流失治理的基本单元。在小流域治理中,科学运用水土保持措施,对保障国土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本文从水土保持措施在小流域治理中的重要性出发,探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综合管理措施的有效策略,为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借鉴。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加大水土保持力度,创新治理模式,因地制宜采取综合措施,提高水土流失治理的科学化水平,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高玉奎.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措施——以甘肃地区为例[J].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2024,(07):47-49.
[2]杨晓岩.水土保持技术在小流域治理中应用的研究[J].低碳世界,2022,12(10):43-45.
[3]赵亨.水土保持措施在小流域治理中的效益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18):69-70.
[4]褚雅红.小流域治理中水土保持措施及效益分析[J].内蒙古水利,2020,(02):56-57.
作者简介:陈奎,(1990.5--)男,汉族,安徽阜阳,本科,研究方向:水利工程、水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