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思政视域下出版传媒类高校探索文化育人“大课堂”的路径研究

作者

付雪琪

北京印刷学院 102600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出版的根本导向是培根铸魂,二者在思想和价值上的高度重合,赋予了出版传媒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使命。北京印刷学院作为围绕出版传媒全产业链办学的出版传媒大学,立足出版传媒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和政治功能,站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出版传媒人的高度,坚持把红色出版文化资源用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讲好思想政治教育“普通话”的基础上,用“出版文化方言”构建具有出版传媒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本文以红色出版教育为主题,以“大思政课”格局构建为路径,以协同育人机制为保障,旨在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出版基因、赓续红色出版血脉、勇担出版强国建设使命。

关键词:大思政;文化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路径

一、大思政视域下构建高校文化育人“大课堂”的路径研究的时代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要坚定文化自信,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思想基础与精神力量。“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

北京印刷学院立足北京丰富文化资源,构建“大思政课”“大课堂”格局的基础上,依托“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红色行、三大典礼、读书节等品牌活动,将红色文化、书香文化、典礼文化、京彩文化融入青年学子文化育人资源,形成文化育人“大课堂”格局,建立以培育新时代出版新人为核心、以完善的红色文化育人体制机制引领新时代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学生思想引领工作为主轴的长效机制,探索文化报国、出版强国建设大背景下的北印方案。

二、大思政视域下构建高校文化育人“大课堂”的路径研究——以北京印刷学院为例

2015年以来,学校立足出版传媒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覆盖出版全产业链的办学特色和培养新时代出版传媒人才的定位,在理论研究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开展了诸多探索,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成果。

(一)挖掘首都出版文化机构资源,建设实践“大课堂”

挖掘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国印刷博物馆、京报馆等出版展馆资源,以及商务印书馆、人民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总社有限公司等出版单位资源,建设一批独具行业特色、历史底蕴深厚、传承红色基因的实践教育基地。学校以“深入挖掘红色出版大先生”为主线,聚焦“红色出版经典传颂”主线,带领学生研读红色经典著作、深入红色实践基地,参观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北大红楼、香山革命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红色场馆,参观校内红色期刊专题展,讲好红色出版故事,上好沉浸式“红色大思政课”,形成贯穿百年红色出版史的校外实践教学“大课堂”。

(二)挖掘出版文化人资源,建好宣讲“大师资”

挖掘党的百年出版史上健在的老出版家、百年党史上著名出版家的后人、出版单位从事与红色出版有关的名编辑、行业展馆金牌讲解员等出版人的资源。发挥党建引领红色育人功能,以推动学生党员先锋工程建设为切入口,以红色“1+1”、双百行动、“‘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等实践平台为依托,开展红色出版史教育志愿服务宣讲工作。建设一支宣讲员队伍,邀请他们走进课堂、论坛、报告会、主题班会等,在学生中宣讲红色出版故事,用出版前辈的亲身经历、感人事迹、深厚情怀、坚定信念感召新时代出版传媒人将个人的成长与出版强国建设紧密结合,立志担当新时代新使命,引导学生站在时代发展的角度,让青春在火热实践中绽放光彩。

(三)紧抓育人关键群体,构建红色文化全覆盖

学校紧抓新生与毕业生关键育人群体,依托新生引航教育、毕业生主题教育,构建红色出版育人全覆盖。以“融入”、“立志”、“明德”、“成才”四大模块、十六个专题教育为抓手,重点围绕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教育、校史校情教育、生涯规划教育、行业认知教育、专业导航教育等内容,深入开展红色印刷、红色出版、红色设计教育,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学生的精神气质,激发学生主动将个人成长成才融入带出版强国、文化强国建设中。紧抓毕业生主题教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武装毕业生头脑,在毕业生中广泛开展八个模块主题教育、十八项主题活动,引导毕业生做爱国主义的捍卫者、做爱国主义的拥护者、做爱国主义的践行者,以实际行动践行建设文化强国初心,勇担北印时代使命!

(四)营造红色文化教育氛围,打造育人“大品牌”

结合首都北京所特有的红色文化育人环境,以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作为工作的理论源头和精神符号,将红色基因、红色文化、红色品牌充分融入学生工作,积极构建红色出版文化育人体系。在深化“以‘书’载道、立德树人”“‘新闻出版先锋号’红色出版史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品牌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出版传播学科专业优势,聚焦读红色出版经典、访红色出版人物、编红色出版读本、讲红色出版故事等内容,打造红色出版教育的品牌活动,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吸收红色出版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盐”,深化学生对红色出版的知、情、意、行。

三、结语

以红色文化为引领,以建设实践“大课堂”、宣讲“大师资”、育人“大品牌”为抓手,紧抓新生与毕业生育人关键群体,着力打造红色出版引领“大思政课”协同育人机制,是新时代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点。通过辅导员、学生党员、学生骨干带动,校内外资源联动,立足学校特色活动牵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更有特色、抓手更加多样、成效更加显著,协同创新,同向同行,擦亮出版传媒时代新人红色底色,服务出版强国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EB/OL].(2024.5.11)https://mp.weixin.qq.com/s/QMMuCaf0Sm8gQ_f26-sucw

[2]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EB/OL].(2022-08-24)[2023-02-07].

[3]李巧伟.“大思政”视阈下理工类大学美育的实践逻辑与路径优化[J].北京教育(高教),2025,(02):58-60.

[4]高婴婴.“大思政课”体制机制建构的多维阐释[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25,27(01):61-64+70.DOI:10.16140/j.cnki.1671-5330.2025.01.013.

[5]胡梅.“大思政课”视域下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逻辑遵循与推进路径[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5,25(01):43-48.DOI:10.13787/j.cnki.43-1374/z.2025.01.009.

本章为北京印刷学院思政课题20240015“大思政视域下构建高校文化育人“大课堂”的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