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话语优化
高放
烟台科技学院 山东省烟台市 265600
0.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进入了新时代。互联网的出现,使得高校的思政教育拥有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平台,但同时也改变了学生获取信息和接受思想的方式。高校辅导员在思政教育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其话语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思政教育的效果。在互联网时代,优化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话语成为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质量的关键。
1.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
1.1 思政教育环境的开放性与多元性
互联网打破了传统思政教育的时空限制,使教育环境变得开放而多元。各种思想文化在网络空间中相互交织、碰撞,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可以接触到来自国内外的不同理念、价值观和文化内容。这既为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增加了思政教育的复杂性和引导难度。
1.2 学生的成长环境出现了新变化
当代大学生成长于互联网时代,他们是数字原生代,对网络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娱乐休闲,还可以进行社交,网络已经深深融入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所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须适应当代学生成长环境出现的新变化,不断地创新和丰富思政教育话语,通过这种方式来吸引和教育大学生。
1.3 思政教育方式出现了新要求
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其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需求。单向的灌输式思政教育过于枯燥,其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性,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需要做到互动性强、体验性好和个性化突出,要对网络技术和新媒体平台进行合理利用,使思政教育活动变得更加多元化[1]。
2.当前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话语存在的问题
2.1 话语表达滞后
在互联网时代,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概念和新词汇。不过,部分高校辅导员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时候仍然采用传统的话语,在使用的词汇和表述方式方面比较陈旧。例如,在讲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很多辅导员都是沿用一些固定不变的表述,在讲述的时候也没有与学生关注的热门话题和网络语境相结合,这就导致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
2.2 话语过于空洞
在进行思政教育时,一些辅导员过于注重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通过长篇大论来灌输思政教育,其思政教育话语充满了抽象的概念和很难理解的术语,没有结合实际生活案例进行进一步地解读,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2.3 话语传播力不够
部分高校辅导员在传播思政教育话语的时候主要是将传统的班会课、日常学生工作作为主要渠道,没有充分地发挥网络新媒体平台的作用。在互联网和自媒体不断普及的今天,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尤其是侧重于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在这种情况下,若是还是传统的话语传播渠道,就极大地影响到了思政教育话语的传播力。
3.互联网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话语优化的策略
3.1 树立新的思政教育话语理念
① 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政教育话语理念。在思政教育中,高校辅导员应将学生始终放在中心位置,关注学生的需求、兴趣和困惑。在话语构建的过程中,从学生的视角出发,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内容和方式进行思政教育。例如,在讲解党的方针政策时,辅导员可以将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作为切入点,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产生兴趣。
② 树立互联网思维理念。辅导员在思政教育中要突破传统的话语模式,在构建新的话语体系的过程中要树立互联网思维。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如网络梗、表情包等网络流行文化中的创意手法,将其合理地融入到思政教育话语中,从而有效地提高思政教育话语的活力[2]。
3.2 在思政教育话语中融合网络语言
① 在思政教育话语中积极吸纳网络流行语。在当代大学生日常交流中网络流行语是其应用非常频繁的语言,其对于学生而言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辅导员可以适当吸纳积极健康的网络流行语,将其融入到思政教育中,如在讲述理想信念时,辅导员可以这样向学生表述“我们要有理想,不能做‘躺平’青年,而是要做‘奋斗者’”。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辅导员要注意精心地选择和应用网络流行语,防止思政教育话语失之严谨。
① 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创造网络思政文化用语。辅导员可以根据思政教育的内容和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创造一些网络思政文化用语。例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要求与大学生的发展联系起来,创造诸如“富强之青”“民主之生”“文明学友”“和谐校园人”等表述,加深学生对思政教育内涵的理解[3]。
3.3 创新思政教育话语载体
① 合理应用多媒体话语形式。在思政教育中,辅导员可以利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元素来丰富话语的形式。辅导员可以制作思政教育的微视频、动画,在视频中合理地融入生动的文字解说,同时再配上形象的图片、动画等网络元素。如在讲解爱国主义时,可以制作一段以国庆阅兵为背景,然后再配上激昂解说词,可以有效地强化思政教育话语的感染力。
② 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开展思政教育。辅导员应积极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平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比如在微信公众号上开设思政教育专栏,定时向学生推送一些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思政文章;辅导员还可以在微博上发起思政话题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微博话题的讨论互动。
3.4 增加话语的互动性与针对性
辅导员可以通过设置网络互动话题、开展线上思政讨论小组等方式,提高思政话语的互动形。例如,在班级群里发起“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话题讨论,引导和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文化传承的看法,辅导员再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和总结,使思政教育话语在互动中不断完善和深化。由于每个学生在性格、兴趣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辅导员应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依据,采用不同的话语方式和内容进行思政教育[4]。比如,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辅导员可以采用一对一的文字交流方式,并注意采用温和、细致的语言风格;对于热爱艺术的学生,辅导员可以以艺术作品的思政内涵作为切入点,采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来阐述思政观点。
4.结论
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政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必须要对互联网时代思政教育话语优化方法进行不断地探索和总结,确保思政教育话语能充分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并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最终建立一整套的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让学生真正成长为有担当、有道德、有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杜贤赞,程亚运.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话语亲和力提升路径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0,29(1):24-27.
[2]李涛.基于传播学视域下构建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策略[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5):151-153.
[3]况晨.智媒时代高校辅导员增强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的实践研究[J].黑龙江教育,2024(19):12-16.
[4]程艳.网络思政视域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建构[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3(3):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