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及优化路径
吴玲
重庆九街尚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摘要:建筑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对建筑项目的经济效益和顺利开展至关重要。本文深入剖析建筑工程造价的主要影响因素,涵盖项目前期规划、施工过程、市场环境等多个层面,并针对性地提出优化路径,旨在为建筑行业从业者提供科学的造价管控思路,提升项目整体效益,推动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优化路径
一、引言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造价控制贯穿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从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到竣工验收,每一个环节都与造价密切相关。合理控制建筑工程造价,不仅能确保项目在预算范围内顺利完成,实现投资目标,还能提升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然而,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其造价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导致造价超支或失控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深入研究建筑工程造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探寻切实可行的优化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建筑工程造价的主要影响因素
2.1 项目前期规划因素
项目前期规划作为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基础,对造价影响深远。项目选址和规模直接关乎土地、建设与运营成本,选址不当会因土地价格高或周边基础设施不完善而增加配套建设成本;规模确定不当,过大造成资源浪费和成本增加,过小则因后期改造扩建增加造价[1]。投资估算的准确性是关键,它需综合多方面因素,但因信息不充分、估算方法局限及对未来市场变化难以预测,常与实际造价有偏差,误导项目决策,引发资金短缺和造价增加。而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先进性和经济性,以及其中的建筑材料和设备选型,也对造价起着决定性作用。
2.2 施工阶段因素
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管理能力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变更管理、不可抗力因素,都是影响工程造价的关键因素。技术水平高的施工单位凭借先进技术和合理工艺,能提升施工效率、缩短工期,降低人工与设备租赁成本;管理能力强的施工单位则通过合理安排人员设备、优化流程,减少材料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有效控制造价;反之,技术落后、管理不善会导致施工效率低下、工期延误、材料浪费,进而增加造价。同时,施工中的变更管理极为重要,设计变更、工程量变更、施工条件变更等都可能引发工程变更,若变更管理不规范,随意变更且未严格审查变更必要性与合理性,会致使造价失控,每次变更都可能带来新增工程费用、拆除费用及工期延误费用等。此外,自然灾害、政策变化等不可抗力因素也不容小觑,自然灾害会损坏已建工程,增加修复重建成本,政策变化导致环保要求提高、税收政策调整等,也会使施工单位投入增加,最终导致工程造价上升[2]。
2.3 市场环境因素
建筑材料和设备的价格波动是影响工程造价的重要市场因素。建筑材料和设备在建筑工程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其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工程造价。建筑材料和设备的价格受到市场供求关系、原材料价格、运输成本、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在建筑工程建设期间,如果建筑材料和设备价格大幅上涨,而项目预算未充分考虑价格波动因素,会导致工程造价超支。
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也会对建筑工程造价产生影响。劳动力成本是建筑工程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工资水平的变化都会影响建筑工程的劳动力成本。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劳动力成本呈上升趋势,这会直接增加建筑工程造价。此外,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也会影响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进而影响工程造价。如果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不高,可能导致施工效率低下、工程质量问题,增加返工成本和工期延误成本。
三、建筑工程造价的优化路径
3.1 加强项目前期规划管理
在项目前期规划阶段,要充分做好项目的选址和规模论证工作。通过对项目的使用需求、周边环境、发展前景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选择合适的项目选址,确定合理的项目规模。同时,要提高投资估算的准确性,广泛收集项目相关的市场信息、技术信息和政策信息,采用科学的投资估算方法,如指标估算法、类比估算法等,并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确保投资估算尽可能接近实际造价。
在设计方案的选择上,要推行多方案比选制度。组织专业的设计团队和造价工程师,对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比较,从设计的合理性、先进性、经济性以及可施工性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同时,要加强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推行限额设计,按照批准的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确保各专业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设计变更。
3.2 强化施工阶段管理
施工单位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施工技能和操作水平,鼓励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工艺,提高施工效率。同时,要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建立健全的施工管理制度,合理安排施工人员和设备,优化施工流程,减少材料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变更管理。建立严格的工程变更审批制度,对工程变更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进行严格审查,确保变更后的工程造价在可控范围内。对于必须进行的变更,要及时进行变更价款的核算和调整,避免因变更价款争议导致工程造价增加。此外,要做好施工过程中的风险防范工作。对可能出现的不可抗力因素进行提前预判,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购买工程保险,将部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以降低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工程造价增加。
3.3 应对市场环境变化
针对建筑材料和设备价格波动的问题,建筑企业要建立价格监测机制,密切关注市场价格动态,及时掌握建筑材料和设备的价格走势。在项目预算编制时,充分考虑价格波动因素,预留一定的价格风险预备费。同时,在采购建筑材料和设备时,要合理选择采购时机和采购方式,通过招标采购、集中采购等方式,降低采购成本[3]。对于劳动力市场变化的影响,建筑企业要加强与劳务市场的合作,建立稳定的劳务供应渠道,合理安排劳动力资源。同时,要加强对劳动力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提高施工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此外,在项目预算编制时,要充分考虑劳动力成本上涨因素,合理确定劳动力费用。
四、结论
建筑工程造价受到项目前期规划、施工阶段以及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要实现建筑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需要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出发,针对不同阶段的影响因素,采取切实可行的优化路径。在项目前期规划阶段,要做好项目选址、规模论证、投资估算以及设计方案比选等工作,从源头上控制工程造价。在施工阶段,要提高施工单位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加强变更管理和风险防范,有效控制施工过程中的造价增加。在市场环境方面,要建立价格监测机制和稳定的劳务供应渠道,合理应对建筑材料和设备价格波动以及劳动力市场变化对工程造价的影响。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工程造价的精准预测和动态管理,为建筑工程项目的造价控制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推动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少琼.基于住宅建筑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方法探讨成本优化控制策略[J].居舍,2024,(36):167-170.
[2]李博.建筑工程造价成本的管理问题与优化策略[J].价值工程,2024,43 (33):145-148.
[3]施米林.绿色建筑理念下的工程造价优化途径分析[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24工程技术应用与施工管理交流会论文集(上). 湖州鑫鸿仁居建设发展有限公司;,2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