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农村电商环境下河南省农产品滞销频发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作者

崔心如

中南民族大学 430074

摘要: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及信息化建设的普及,农村电子商务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各大电商巨头进军农村电子商务, 支持农村农产品电商的国家政策也屡屡出台,农村电商发展形势一片向好。然而,即便有诸多利好因素,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进度却不是很理想,农产品滞销问题仍频发,本研究通过对农村电商环境下河南省农产品滞销频发的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对策建议,力求为我国其他地区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提供“中原样板”,进而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农村电商;农产品滞销;河南省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农村电商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淘宝、京东等电子商务引领者,都已在拓展农村电商业务,农村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更是使得农村电商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然而,在农村电商如此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却频繁遭遇滞销困境。以河南省为例,2020年疫情期间,全省滞销农产品信息达5420条,总重量约612万吨;2022年冬季河南多地蔬菜滞销总量超16万吨,涉及大白菜、萝卜、芹菜等多个品种;2024年冬,河南省某地2000万斤蒜薹堆积如山,价格暴跌……河南省作为中国农业大省,农产品产量常年位居全国前列,结合农村电商大背景对其农产品滞销频发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可以为其他地区农产品流通及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提供“中原样板”,推动我国农村电商与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并为实现乡村振兴与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国提供参考。

二、农村电商的概念

当前学术界对于农村电商的概念已经形成了统一的界定,即农村电子商务指通过网络平台嫁接各种服务于农村的资源,拓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务和领域,使之兼而成为遍布县、镇、村的“三农”信息服务站(马宁,2018)。农村电商主要包括农村日用品电商、农产品电商、农资电商、农村服务业电商和农村扶贫电商(熊艳平,2017),本文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农产品电商。

农产品电商是我国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产品电商发展具有明显的有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1)使用网络的农民数大增。据《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24年底,我国使用网络的农村人口达3.13亿,占网民整体的28.2%。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5.6%,为农产品电商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2)各大主流电商逐渐发展成熟。以淘宝和京东等电商巨头为代表的各大电商,将农村市场作为拓展业务的主要领域,纷纷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措施。如,淘宝通过形成以“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为核心的双向流通模式、打造农村电商生态圈等方式,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推动农村电商发展迈上新台阶。(3)政府出台了大量扶持农产品进行网上营销的政策,并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农产品电商发展的优惠政策。2017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直接将农村电商作为一个条目单独列出来,明确提出“支持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以及农村电商服务站点”,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24年2月3日,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工程,明确推进县域电商直播基地建设,发展乡村土特产网络销售;2024年3月5日由商务部、中央网信办、财政部等 9 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从搭建多层次农村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加快农村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等六个方面提出14条具体政策举措,推动农村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促进电商与农村产业深度融合。

三、河南省农村电商发展现状

近年来,河南农产品电商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在规模、模式、政策支持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农产品的销售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活力。

首先,在规模增长上,河南农产品电商发展势头强劲。据《2024年1-9月河南省农产品网络零售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河南省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740.55亿元,同比增长11.3%,占据了农村电商零售额的53.4%。在过去的几年里,河南农村电商规模持续扩大,越来越多的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走向市场。2023年,河南省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1152亿元,同比增长20.7%;农村网络零售额达1713亿元,同比增长15.4%。这些数据充分表明,河南农产品电商在市场中的份额不断扩大,成为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其次,在模式创新上,河南农产品电商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发展模式。直播电商成为农产品销售的新引擎,众多主播活跃在各大电商平台,通过直播的形式向消费者展示河南农产品的特色和优势。在宁陵县电商直播基地,主播们每天忙碌地向网友们推荐当地的农产品,如金顶酥梨、张弓白酒等,使得这些农副产品搭乘“直播快车”走向全国各地。农村电商与乡村特色产业的协同发展模式也初显成效,各地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推动了产业的升级和发展。光山县通过打造“光山十宝”“光山蓝”等农产品品牌,线上线下相结合拓宽销售渠道,助力鸡公潭糍粑、黑猪腊肉等特色农产品上行,带动村民持续稳定增收。

最后,在政策支持上,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为河南农产品电商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河南省政府积极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政府加大了对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县乡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提高了农产品的流通效率。在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中,指导各地建立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农村商业体系,力争到2025年,建设改造一批县级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商贸中心和农村新型便民商店,进一步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

综上,河南农产品电商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诸多成效,农产品的销量大幅增加,许多以往滞销的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找到了新的销路。农村电商的发展还带动了农民增收和就业,创造了更多的创业机会,许多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加收入。

四、河南省农产品滞销频发原因剖析

(一)生产环节

第一,农产品种植结构不合理。河南省许多地区的种植品种较为单一,过度集中在少数几种传统农产品上,一些地区长期大量种植小麦、玉米等传统粮食作物,忽视了市场对特色农产品、高附加值农产品的需求。这种单一的种植结构使得农产品市场供应同质化严重,一旦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就容易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导致农产品滞销(马晓春和宋莉莉,2015)。

第二,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在河南农村,大部分农产品的生产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从种植、采摘到加工、包装,各个环节都存在较大差异。在水果种植中,果实的大小、色泽、口感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这不仅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也给电商销售带来了困难,因为消费者在网上购买农产品时,更倾向于选择标准化、品质稳定的产品。

(二)流通环节

第一,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在河南农村地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物流网点覆盖不足,许多偏远乡村甚至没有物流站点,导致农产品运输不便,配送时间长,成本高。生鲜农产品对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要求较高,需要全程冷链运输来保证品质。然而,河南的冷链物流设施设备不足,冷链运输网络不完善,许多生鲜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鲜,导致产品变质、腐烂,影响了销售和市场口碑。

第二,电商平台运营能力不足。许多河南农产品电商企业缺乏专业的运营团队和运营经验,在店铺建设、产品推广、客户服务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店铺页面设计简陋,产品信息描述不清晰,无法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在产品推广方面,缺乏有效的营销手段和渠道,难以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曝光度(张磊等,2021);客户服务不到位,无法及时回复消费者的咨询和投诉,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这些问题都导致了农产品在电商平台上的销售不畅。

(三)市场环节

第一,市场信息不对称。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往往缺乏对市场需求、价格走势、竞争态势等信息的准确了解和把握,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或周边农户的种植情况来安排生产。这种盲目跟风的种植方式,容易导致河南农产品市场供需失衡,出现滞销现象。当某种农产品价格上涨时,农民纷纷扩大种植面积,导致下一年度该农产品供应量大幅增加,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农产品滞销。

第二,农产品缺乏品牌竞争力。在市场上,品牌是农产品的重要标识和竞争力的体现。然而,河南许多农产品缺乏品牌意识,没有打造出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较低。即使一些农产品品质优良,但由于没有品牌的支撑,也难以在市场上获得较高的价格和市场份额。一些优质的水果、蔬菜等农产品,由于没有品牌,只能以较低的价格出售给批发商,无法实现其应有的价值。

(四)政策与服务环节

第一,政策扶持力度不足。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村电商发展的政策,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扶持资金不足、扶持对象不精准等问题。一些河南地方政府对农产品电商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将其纳入重要的发展议程,导致政策执行力度不够,无法真正发挥政策的扶持作用。一些农产品电商企业由于无法获得足够的扶持资金,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问题,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第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河南省缺乏专业的服务机构和服务人才,无法为农民和电商企业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服务。在农产品质量检测方面,缺乏专业的检测机构和检测设备,无法对农产品的质量进行准确检测,导致一些不合格的农产品流入市场,影响了消费者的信任。在电商培训方面,缺乏专业的培训机构和培训师资,无法为农民和电商企业提供系统、实用的电商培训,导致他们的电商技能和运营能力不足。

五、解决河南省农产品滞销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生产布局与结构

第一,科学调整农产品种植结构。河南省应减少传统低效益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增加市场需求旺盛、附加值高的特色农产品种植。鼓励农民种植有机蔬菜、水果、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强对市场需求的调研和分析,建立农产品种植结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种植品种和规模,避免盲目跟风种植,确保农产品市场供需平衡。

第二,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河南省应制定和完善农产品生产标准和质量规范,涵盖从种植、采摘、加工到包装的各个环节。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使其掌握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稳定性。在水果种植中,制定果实大小、色泽、甜度等方面的标准,通过标准化生产,提高水果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进行全程监控,确保消费者能够查询到农产品的来源和质量信息,增强消费者对河南农产品的信任。

(二)完善流通体系

第一,完善物流配送体系。一方面,加大对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物流网点的覆盖率,确保农产品能够及时、便捷地运输到市场,并加强农村道路建设,改善交通条件,降低农产品运输成本;另一方面,加大对冷链物流设施设备的投入,建设冷库、冷藏车等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完善冷链运输网络,确保生鲜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品质和安全。同时,加强冷链物流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冷链物流的信息化水平,实现对冷链物流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降低冷链物流成本,提高生鲜农产品的配送效率和质量。

第二,加强农产品电商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提升平台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优化店铺页面设计,提高产品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加强产品推广,利用社交媒体、搜索引擎优化等多种营销手段,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曝光度。建立专业的客户服务团队,及时回复消费者的咨询和投诉,提高消费者的购物体验(王俊程和胡红霞,2023)。加强电商平台与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社的合作,建立稳定的供应链体系,确保农产品的供应和质量。

(三)强化市场开拓与品牌建设

第一,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信息监测和分析体系,及时掌握市场需求、价格走势、竞争态势等信息,为农民和农产品电商企业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服务。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市场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为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提供决策依据。通过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市场信息,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避免盲目跟风种植,减少农产品滞销的风险。

第二,加强河南农产品品牌建设,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具有河南特色和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制定品牌发展战略,明确品牌定位和品牌形象,通过品牌策划、品牌传播等手段,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窦晓博和邵娜,2018)。加强品牌质量管控,确保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以优质的产品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口碑。加大品牌推广力度,利用各种媒体和渠道,宣传河南农产品品牌,提高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组织农产品参加各类展会、展销会等活动,展示河南农产品的特色和优势,拓展销售渠道。

(四)加大政策支持与服务保障

第一,政府应加大对农产品电商的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相关政策法规,确保政策的有效落实。增加对农产品电商的扶持资金,用于支持农产品电商企业的发展、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对农产品电商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发展积极性。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确保政策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二,完善农产品电商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专业服务机构和服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检测和监管,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加强电商培训,提高农民和农产品电商企业的电商技能和运营能力。建立农产品电商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和规范管理,促进农产品电商行业的健康发展。鼓励各类服务机构为农产品电商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市场推广、法律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为农产品电商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马宁.电商环境下农产品滞销原因及应对措施[J].农业工程,2018,8(04):146-148.

[2] 熊艳平.农村电商环境下福建省农产品滞销问题分析与对策[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9(03):70-73.

[3] 马晓春,宋莉莉.我国鲜活农产品滞销频发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以蔬菜、牛奶滞销为例[J].当代经济管理,2015,37(09):59-62.

[4] 张磊,王娜,盛丽颖.生鲜农产品“卖难买贵”原因解析及纾困策略——基于中间商购销行为的视角[J].中国流通经济,2021,35(06):28-36.

[5] 王俊程,胡红霞.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农产品滞销问题研究[J].中州学刊,2023,(09):46-54.

[6] 窦晓博,邵娜.中国农产品滞销舆情现状及展望[J].农业展望,2018,14(07):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