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课堂互动形式优化研究

作者

王晓露

东阳市白云甘井小学 322100

摘要:新课程标准倡导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营造互动、探究的课堂氛围。课堂互动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立足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分析了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互动存在形式单一、深度不够等问题,提出优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内外互动等策略建议。在互动中,学生能获得情感体验,激发语文学习兴趣;学会合作探究,提升语文综合能力;丰富生活阅历,拓宽语文学习视野。唯有创新互动方式,提升互动实效,方能让语文课堂焕发勃勃生机。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语文 课堂互动 策略研究

引言:互动是新课改理念的核心要义。与“满堂灌”式的被动学习相比,互动型课堂更注重师生平等交流、生生协作探究,倡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感悟语文学习的乐趣。当前,统编教材为小学语文互动性教学提供了丰富素材,但在实践中,如何发挥教材互动元素的育人功能,仍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优化互动教学设计,创新互动形式,已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变革的基本路向。

一、创设语文课堂互动情境的重要意义

互动为儿童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渴望表现自我,喜欢与他人交流。语文课堂互动顺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让学生在倾听与表达中获得成就感,在合作与碰撞中激发思维火花[1]。

语文课堂互动是学生生活体验的重要来源。互动为学生搭建了连通课内外的桥梁,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融入语文。统编教材注重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此外,互动还是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必由之路。互动倡导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与思维碰撞,学生在互动中学会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方法,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

二、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互动形式单一,趣味性不足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互动形式较为单一,以简单的问答为主,缺乏情境创设和趣味性。部分教师为追求教学进度,只注重与个别学生互动,师生互动流于形式。学生缺乏深度参与的机会,被动接受、机械记忆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互动深度不够,思维碰撞少

语文互动应促进学生深层次的思维碰撞,但目前互动深度不够,师生、生生之间缺乏平等交流与真情实感的分享。一些教师急于给出标准答案,不愿意花时间倾听学生的心声。学生发言时紧张不安,担心说错话被教师批评、被同学嘲笑,渐渐丧失互动的兴趣。互动也多局限于课堂,师生缺乏课前课后的良性互动。

(三)课堂内外互动弱,学习视野窄

语文学习应打开通往生活世界的大门,但目前语文课堂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薄弱,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机会不多。虽然统编教材为拓展学习视野提供了契机,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这些延伸资源的利用不够。学生课内外互动少,学习视野有限[2]。

三、优化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师生互动情境,深化互动内涵

互动贵在有的放矢,切忌泛泛而谈。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巧妙设置互动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教学文言文时,教师不妨采用“填空题”的互动方式。如学习《景阳冈》时,出示“武松怒打____,为民除____”,请学生讨论填空,揣摩武松性格。学生争先恐后地说:“武松怒打蒋门神,为民除恶霸”“武松怒打西门庆,为民除色狼”……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围绕人物形象解读文本,互动深度大幅提升。师生互动要因材施教,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和引导,帮助其树立互动自信,对好思者则要设置开放性问题,引导其进行更有深度的探究。如在第三单元“我爱你,汉字”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不妨请学困生谈谈自己的名字有何寓意,而对语文尖子生,则可追问“在你看来,汉字有何独特魅力”,学生在动脑筋、动情感中加深对汉字的理解。

(二)丰富生生互动形式,提升协作探究能力

“讨论”是生生互动的另一利器。针对有分歧的问题,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在第八单元的《杨氏之子》教学中,学生对杨香的评价可能存在分歧,有的学生认为她不孝,有的学生却认为她是为父亲考虑。此时,教师不妨组织学生围绕“杨香到底孝不孝”展开讨论。学生唇枪舌剑、各抒己见,思维在交锋中碰撞,语言表达能力在讨论中提高。讨论可以辩论会的形式开展,以第四单元的《清贫》为例,学生可围绕“人生在世,究竟是荣华富贵重要,还是自由平等重要”这一话题,组织“荣华富贵派”与“自由平等派”开展辩论。学生明辨是非、抒发议论的本领必将在唇齿交锋中得到锤炼。

(三)加强课内外互动,拓宽语文学习视野

班级博客、微信群是加强课外互动的有效载体。以第七单元的《金字塔》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搜集整理关于金字塔的资料,制作电子手抄报。学生将手抄报分享至班级博客,相互点评、补充,对金字塔的认识必将更加深入。学生还可以微信群为平台,每天分享自己搜集到的有趣资料,教师及时点评,互动不再受时空限制。在与外部世界的互动中,学生丰富了知识储备,开阔了学习视野。

此外,教师还可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等校外资源开展互动。如在学习《草船借箭》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三国文化博物馆,感受三国历史的风云变幻,体味诸葛亮的智慧和魅力。参观回来,学生迫不及待地分享见闻,描绘自己设计的兵器图样,课堂讨论热烈非凡。在身临其境的互动体验中,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切身的感悟。课堂内外互动,学生收获了课本之外的大千世界,语文素养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

结语:

互动是点燃语文课堂生命力的火花。教师唯有精心设计,创新互动形式,才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在师生互动中,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语文的独特魅力;在生生互动中,学生能在头脑风暴、思维碰撞中领悟语文的精髓;在课内外互动中,学生能在生活实践中将语文学习内化为通用能力。循环往复、环环相扣的互动,必将点亮孩子探索语文的热情,让语文课堂绽放异彩。在良性互动中成长的孩子,既能博古通今,知书达理,更能学以致用,彰显语文之美。让我们携手共创互动的语文课堂,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李雪清.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建构路径探究[J].语文课内外,2022(23):217-219.

[2]沈重.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9(34):127-127+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