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基于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标准的企业网络安全建设

作者

赵政邦

身份证号码:370104199603292619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 2.0 标准的内涵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在我国历经长期发展,从 1.0 标准演进至 2.0 标准,这一发展过程反映了我国网络安全形势的变迁以及对网络安全要求的持续升级。等保 1.0标准着重于信息系统的基础安全保护,为不同等级信息系统设定了基本安全要求;而等保 2.0 标准在继承 1.0 标准的基础上实现全面升级与拓展,以应对新技术、新应用带来的安全挑战,不仅覆盖传统信息系统,还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和工业控制系统等纳入保护范畴,彰显出网络安全防护的全面性与前瞻性。等保 2.0 标准构建起多层次、多维度的安全框架,其核心内容涵盖安全通用要求和安全扩展要求,安全通用要求适用于各类信息系统,从安全物理环境(如机房的防火、防水、防雷等物理设施安全保障)、安全通信网络(强调数据传输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安全区域边界(关注不同网络区域间的访问控制和安全隔离)、安全计算环境(针对服务器、终端等计算设备提出安全配置和防护要求)以及安全管理中心(负责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和监控)五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安全扩展要求则依据不同新技术、新应用的特点,分别制定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和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扩展要求,为这些特定领域的安全建设提供针对性指导。

二、基于等保2.0 的企业网络安全建设策略

(一)开展全面的安全评估与定级

企业在进行网络安全建设之前,需依据等保2.0 标准开展全面且细致的安全评估与定级工作。此评估必须覆盖企业所有信息系统,无论是传统信息系统还是如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系统都应纳入其中;评估内容需全面涵盖信息系统的资产价值、所面临的威胁以及存在的脆弱性等多方面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综合且深入的分析,精准确定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安全保护等级的确定意义重大,它不仅直接关系到企业需要满足的具体安全要求,还深刻影响着企业的安全投入和建设成本。为确保评估过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企业可借助专业的安全评估工具和技术手段,也可邀请具备权威性和专业性的第三方安全机构进行评估,以此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为后续的网络安全建设提供坚实可靠的基础。

(二)构建多层次的安全防护体系

构建多层次的安全防护体系是企业基于等保 2.0 标准进行网络安全建设的关键环节。在物理安全防护层面,物理安全作为企业网络安全的基础,企业应严格遵循等保2.0 标准对机房等物理环境进行建设和管理,确保机房具备完善的防火、防水、防雷、防静电等设施,以保障物理设施的安全可靠;同时,要严格控制机房出入人员,采用门禁系统、监控设备等有效手段,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机房,从而全方位保障信息系统的物理安全。在网络层面,企业应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入侵防御系统(IPS)等安全设备,实现对网络流量的实时监测和精准过滤,有效防止外部网络攻击;合理划分网络区域,并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限制不同区域之间的非法访问;针对无线网络,要加强安全认证和加密措施,防止无线网络被非法入侵;此外,企业还应定期对网络设备进行安全配置检查和漏洞修复,确保网络设备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状态。

(二)构建多层次的安全防护体系

构建多层次的安全防护体系是企业基于等保 2.0 标准进行网络安全建设的重要任务。在物理安全防护方面,物理安全是企业网络安全的基础,企业应严格按照等保2.0标准对机房等物理环境进行建设和严格管理,机房需配备良好的防火、防水、防雷、防静电等设施,以保障物理设施的安全可靠;同时,要严格控制机房出入人员,采用门禁系统、监控设备等手段,严格限制机房出入人员,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机房,从而切实保障信息系统的物理安全。在网络安全防护方面,企业应在网络层面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入侵防御系统(IPS)等安全设备,对网络流量进行实时监测和精准过滤,有效防止外部网络攻击;合理划分网络区域,并实施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限制不同区域之间的非法访问;对于无线网络,要加强安全认证和加密措施,防止无线网络被非法入侵;此外,企业还应定期对网络设备进行安全配置检查和漏洞修复,确保网络设备始终处于安全运行状态。在主机安全防护方面,主机作为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加强对服务器、终端等主机的安全防护,安装杀毒软件、主机防火墙等安全软件,及时更新病毒库和系统补丁,防止主机遭受病毒、木马等恶意软件的攻击;同时,严格管理主机的用户权限,遵循最小权限原则,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和操作主机资源。

(三)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与流程

企业应依据等保 2.0 标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全面的安全管理制度。该制度应涵盖人员安全管理、资产管理、访问控制管理、安全审计管理、应急响应管理等多个方面,明确各部门和人员在网络安全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确保企业的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除了安全管理制度,企业还应建立完善的安全流程和操作规范,如安全事件处理流程、系统变更管理流程、安全漏洞修复流程等。通过明确的安全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企业在面对各种安全情况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响应和处理,减少安全事件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员工是企业网络安全的重要防线,但很多安全事件是由于员工的安全意识淡薄和操作不当导致的。因此,企业应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与教育,定期组织网络安全知识培训、安全意识培训和应急演练等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使员工能够正确识别和处理网络安全威胁,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风险。

(四)加强安全监测与应急响应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监测体系,实时且全面地监测信息系统的安全状态。利用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系统(SIEM)、入侵检测系统(IDS)、漏洞扫描系统等工具,对网络流量、系统日志、安全事件等进行全方位监测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威胁和异常行为,并发出警报,使安全管理人员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尽管企业采取了各种安全防护措施,但仍然无法完全避免安全事件的发生。因此,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应急响应预案,明确应急响应的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响应流程和处置措施,并定期对应急响应预案进行演练和评估,确保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预案,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件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安全监测和应急响应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企业应根据安全监测结果和应急响应经验,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对安全防护体系、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响应预案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提高企业的网络安全防护水平和应急响应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网络安全形势。

结语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 2.0 标准为企业网络安全建设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指导。企业应充分认识等保2.0 标准的重要性,依据标准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全面的安全评估与定级,构建多层次的安全防护体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与流程,加强安全监测与应急响应。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企业能够有效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网络安全保障。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安全形势的变化,企业还应持续关注等保 2.0 标准的更新和完善,不断调整和优化自身的网络安全建设策略,以适应新的安全挑战。

参考文献:

[1]裘君娜,金立明,徐烨彪,等.基于等级保护 2.0 标准的血站网络安全防护[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22,29(04):90-92.

[2]韩瀚.基于等级保护标准的烟草商业企业工控系统网络安全自评估方法研究[J].软件,2021,42(11):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