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红色经典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梁润华
清远市清城区石角镇马头小学 511545
摘要:本文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视角出发,结合统编本现有课本内容探讨了如何设计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小学语文中的红色经典阅读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凝聚家校力量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教学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爱国情怀。
关键词:红色经典;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一、红色经典阅读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弘扬革命文化,小学语文红色经典阅读教学意义重大。红色经典作品塑造了诸多闪耀着高尚品德与无私奉献精神的英雄人物。学生阅读这些作品时,仿佛置身历史长河,能深切感受先辈们为国家和民族拼搏的热血,受到强烈的爱国情感熏陶,从而萌生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激励自身成长为对国家社会有用之人。
红色经典大多诞生于 1949 年至 1966 年的艰苦奋斗时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国家建设的艰辛与辉煌。学生学习红色经典,如同打开了解中国文化传统和历史成就的窗口,能领略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增强文化自信,进而立志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在小学语文课堂渗透红色经典阅读,能为学生成长注入强大精神动力,推动其全面发展。[1]
二、当前农村小学语文红色经典阅读存在问题
(一)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互联网发展使网络环境复杂,小学生易沉溺于短视频、网络游戏等快餐文化,网络流行用语充斥生活,占据大量时间和注意力。同时,革命年代与现代小学生生活环境反差大,他们与那段历史隔阂深。因对我国历史和革命文化了解不足,小学生普遍对红色经典阅读兴趣缺缺。而且他们接触红色经典作品多为改编和二次创作版本,对原始经典创作了解渠道有限,难以感受革命前辈精神,无法激发阅读动力。[2]
(二)部分教师对红色经典的价值认识不足
红色经典对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意义重大。但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影响,部分教师未充分认识其价值。教学中过度聚焦生字、生词、文段讲解,重基础知识传授,忽视革命英雄品质对学生心灵的滋养。对革命历史探究挖掘不够,仅停留在文字表面解读,教学片面。部分教师将学生答题写出从红色经典中 “体会” 到的英雄品质当作教学终极目标,忽略了红色经典核心的育人功能,未发挥其在学生品德塑造、精神培育方面的关键作用。实际上,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识字和文章表面内容,更要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导探索深层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塑造良好价值观。[3]
三、农村小学语文红色经典阅读教学策略
(一)深度挖掘红色经典的语言魅力
语文教育要彰显文字 “工具性” 价值,引导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体悟语言魅力。[4]统编版教材语言凝练优美,红色经典课文文辞优美且具育人功能。教师要充分发掘其语言魅力,以六年级上册《金色的鱼钩》为例,文中描写老班长吃鱼骨头的语句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着眉头硬咽下去”,用 “捧”“嚼”“皱”“硬咽” 几个动词生动勾勒出画面,展现老班长崇高形象。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聚焦动词体会精妙,迁移写作手法,再思考老班长行为背后的力量,让学生体会革命战士为胜利不惜牺牲自我的精神。
(二)运用情境教学法,融入时代背景,拉近与生活的距离
情境教学法对小学语文课堂意义重大,其趣味性和丰富性能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5]以《狼牙山五壮士》教学为例,可从三方面助力学生融入时代场景:一是补充故事背景知识,让学生全面了解历史环境;二是组织角色扮演活动,模拟五壮士对话互动,再现跳崖场景;三是借助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展示狼牙山主峰棋盘陀图片,让学生感受悬崖险峻,领悟五壮士的信念与勇气。
(三)开展红色文化渗透农村小学语文阅读的实践项目
组织分年级的红色文学赏析活动,引导学生研读经典文本,探讨历史背景与时代价值,邀请老党员进校园讲述亲身经历。设立创意写作工作坊,鼓励学生以诗歌创作或写观后感的形式融合个人情感与红色文化。开展社区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参观长征主题红色基地,增强对红色历史的感性认识与情感认同。策划文艺汇演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话剧编排、朗诵会表演、故事会讲述等,在互动合作中理解传承红色经典文化。
(四)构建家校与社区联动机制
1.家校协同共育
部分学生家中长辈对红色经典故事所处时代有深刻认识。教师可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向长辈询问背景故事,增进亲情,传承红色精神。学校和家庭还可共同制定红色阅读计划,让学生在家庭陪伴下体悟红色经典内涵。
2.整合社区资源
亲子共游红色纪念馆、基地,让孩子实地感受历史变迁,理解革命先辈事迹。利用社区图书馆、文化中心等场所,鼓励孩子参与红色主题读书会和讲座,在分享讨论中深化对红色经典的理解。通过这些活动,拓宽孩子知识视野,培育爱国情感,增强历史责任感。
从小学高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和兴趣需求出发,设计有效教学方法,能让红色经典阅读教学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习热情,提升阅读能力,涵养爱国情怀。凝聚家庭、学校、社区三方力量,形成教育合力,能引导学生多维度了解红色经典,强化学习领悟,培育民族自豪感,让红色基因在青少年心中传承发扬。
参考文献
[1]郝亚娟. 谈小学语文课堂红色经典阅读的渗透[J]. 科学导报,2024,(12):35 - 36.
[2]吴凤朝. 小学语文红色经典课文阅读教学策略[J]. 亚太教育,2024,(20):186 - 189. DOI:10.16550/j.cnki.issn.2095 - 9214.2024.20.057.
[3]黄明芳. 根植红色基因,擦亮精神底色——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红色经典教学策略[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1,(08):145 - 146.
[4]姚弯弯. 统编版小学语文高学段红色经典文学作品教学实践研究[D]. 西南大学,2023. DOI:10.27684/d.cnki.gxndx.2023.004148.
[5]郑维芳. 情景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试题与研究,2024,(31):174 -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