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理念的《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

作者

尹文婧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262500

摘要: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挑战。《配送管理实务》作为物流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能力。然而,当前该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脱节、教学方法单一、评价体系僵化等问题。本文基于某高职院校的教改实践,结合“岗课赛证”融通理念,分析课程现存问题并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以期为同类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配送管理实务;“岗课赛证”融通;职业教育

0引言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配送管理能力和职业素养。然而,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该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因此,深入分析《配送管理实务》课程的现状,并提出有效的优化策略,对于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满足行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1课程实施现状分析

1.1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需求脱节

当前,《配送管理实务》课程的内容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与行业需求的紧密结合。配送管理领域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层出不穷,然而,这些新内容并未及时纳入课程体系中,导致课程内容陈旧、缺乏前瞻性。此外,课程内容与行业实际脱节还体现在缺乏对企业实际运作案例的引入和分析上,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形成对配送管理的直观认识和深入理解。

1.2教学方法单一

《配送管理实务》课程目前主要依赖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这种模式存在明显局限性。首先,它未能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限制了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其次,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不利于其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由于师生互动不足,教师难以及时获取学生的学习反馈,影响整体教学效果。

1.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实践教学是《配送管理实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该课程在实践教学资源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一方面,由于实验设备和场地的限制,学生难以进行充分的实践操作和模拟演练;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与企业的合作和交流机制,学生难以获得真实的行业实践机会和体验。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1.4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在评价体系方面,《配送管理实务》课程普遍采用传统的考试和作业评价方式,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既无法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效,又可能助长应试导向的学习倾向,致使学生过分关注分数而忽视了对课程核心内容的深入探究与融会贯通。

2《配送管理实务》课程优化策略

2.1以“岗课赛证”融通为理念,重构课程体系

第一,对接岗位需求,优化课程内容。基于配送岗位的需求分析,重构序化课程内容。整合行业新技术、岗位核心能力,同时融入技能竞赛标准和职业认证要求,构建起产教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的精准对接。

第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将物流技能竞赛标准融入实践教学,设计对应实训项目。通过以赛促学,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并将竞赛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反哺课程优化。

第三,课证融通,提升职业素养。将1+X物流管理职业等级认证标准融入课程体系,实现课证融通。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与评价机制,使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的同时达到职业资格认证要求,提升其职业素养与就业竞争力。

第四,岗课衔接,强化实践教学。以实际配送岗位任务为导向,设计课程模块和实践项目。密切关注物流行业的发展动态,将最新的理念、技术和方法纳入课程体系中。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掌握岗位技能,实现“岗课”无缝衔接。

2.2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首先,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结合情境模拟和虚拟仿真技术,构建真实的配送管理场景。学生通过完成实际项目任务,提升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其次,可以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等手段来丰富教学形式,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发布课程资源和学习任务,结合线下课堂教学和实践指导,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互联网+教学”,提升教学的灵活性和互动性。

2.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为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加强《配送管理实务》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一方面,应加大对实验设备和场地的投入力度,建设和完善实践教学平台;另一方面,应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和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体验。

2.4完善评价体系,构建多元多维综合评价体系

为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果,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评价内容涵盖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操作、项目成果、团队协作能力等。同时,引入企业评价机制,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增值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和综合素质提升。

2.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教师是实施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关键力量,因此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定期组织教师到物流企业进行实践培训,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行业认知水平。此外,鼓励教师考取物流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邀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充实教师队伍。

3课程改革实施效果

通过重构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强化实践教学等,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显著提升,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大幅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高度匹配,教学方法多样化,学生学习积极性显著增强。教师队伍实现了“双师型”转型,教学能力大幅提升。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企业参与度和行业认可度显著提高,为物流行业培养了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有力推动了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4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对《配送管理实务》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这些策略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配送管理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本文也为同类课程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物流行业的发展动态和技术进步趋势不断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和优化以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徐婧熙.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化教学实践研究[J].山西青年,2025,(02):175-177.

[2]彭茜薇,冯梅.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五维”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研究——以《仓储与配送管理实务课程》为例[J].物流科技,2024,47(01):182-184.DOI:10.13714/j.cnki.1002-3100.2024.01.043.

[3]黄红如.基于“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课堂改革实践——以《配送管理实务》课程为例[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4,(11):45-47.DOI:10.16079/j.cnki.issn1671-6663.2024.11.014.

[4]张倩,韩韵,龙婧.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配送管理实务》课程内容改革设计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23,(22):42-43.DOI:10.16079/j.cnki.issn1671-6663.2023.22.010.

[5]马秀丽.基于产教融合的学徒制“双师”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以“配送管理实务”课程为例[J].物流技术,2022,41(11):14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