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医学实验室资产管理优化与质量提升研究
黄群
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赣州,江西省,341000
摘要:本研究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医学实验室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高职医学模拟人等精密设备的管理难题,从精细化管理和质量提升的角度展开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发现目前高职医学实验室普遍存在模拟人设备使用效率低、维护保养不专业、配件管理混乱等问题。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以"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核心的资产管理体系,提出了"智慧化管理平台+专业化维护+标准化操作"的优化方案。在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实施一年后,模拟人设备完好率提升18%,使用效率提高25%,配件损耗率降低20%,年度维护成本降低15%。研究表明,通过建立专业的模拟人管理制度、优化使用流程、加强操作培训、引入智能监控系统等措施,能够有效提升医学实验室资产管理水平,为培养高素质医学专业人才提供有力保障。本研究对推进高职医学实验室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医学实验室;资产管理;模拟人;质量提升;优化策略
一、构建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针对当前高职医学实验室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以下优化策略与实施方案:规划与采购阶段需建立需求论证机制,组建专家团队评估可行性并制定采购计划。评估供应商时,重点考察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及维护保养能力。建立严格验收标准和技术档案,记录设备配置参数和维护要求,为后续管理提供可靠依据。使用与维护阶段实施"三位一体"管理:建立智能化预约系统,实现设备科学调度;根据设备重要程度实施分级管理;制定标准操作规程和培训考核制度。维护保养方面,建立"预防为主、及时维修"机制。制定年度维护计划,建立定期检查和应急维修机制。对精密设备配备专职维护团队,定期开展技术培训,确保设备始终保持最佳状态(1)。同时建立应急维修机制,包括快速响应团队、应急处理流程和备件管理制度。特别是对于精密设备,要建立专门的维护团队,配备专职维护人员,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
在评估与优化环节,建立定期效益评估制度,通过使用率统计分析、维护成本核算和使用效果评价,全面了解设备管理状况(2)。同时建立持续改进机制,通过收集用户反馈,分析问题原因,不断优化管理流程,确保设备资产的高效利用和科学管理,最大程度发挥设备价值,降低管理成本。
二、推进智慧化管理平台建设
智慧化管理平台是现代实验室资产管理的核心支撑。开发综合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需要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功能体系。在基础管理模块方面,系统应包含完整的资产信息管理功能,实现设备基础信息、技术参数、使用记录等数据的统一管理;建立智能预约系统,支持在线预约、自动排班、使用提醒等功能;设置维护提醒模块,自动生成维护计划,推送维护通知,记录维护历史。智能监控模块依托物联网技术和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系统通过采集温度、湿度等关键指标,记录操作细节,并设置异常报警机制。一旦发现异常,系统将自动发出预警并启动应急响应。
数据分析模块借助大数据技术深入挖掘管理数据价值。通过多维度分析设备使用效率,统计维护成本,评估教学效果。基于历史数据的预测分析,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出维护建议,实现管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这种持续的数据积累和分析,有助于不断完善管理策略,推动实验室资产管理向科学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通过大数据分析平台的建设,可以及时掌握设备资产的使用状况、维护情况和效益表现,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系统可以基于历史数据进行预测分析,优化资源配置,提出维护建议,实现管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同时,通过数据的持续积累和分析,不断优化管理策略,提升管理效率,最终实现实验室资产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三、优化资源配置结构
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是提升实验室资产管理效益的重要环节。建立设备资源共享机制,需要打破传统的封闭管理模式,通过建立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平台,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可以采用"资源池"模式,将各校特色设备纳入统一管理平台,制定共享使用规则,建立成本分摊机制,实现设备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同时,通过定期举办校际交流活动,促进教学经验分享,提升设备使用效益。
制定科学的设备更新计划是保持实验室竞争力的关键。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定期对设备进行性能评估、使用效率分析和成本效益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结合技术发展趋势和教学需求变化,制定分阶段的设备更新规划。对于老旧设备,要建立科学的淘汰标准,考虑设备使用年限、维护成本、教学效果等多个因素,及时进行更新替换。
推行"集中管理、分散使用"的模式是提高设备使用效率的有效途径。通过建立实训中心,实现设备资源的统筹规划和科学调配。在实训中心的统一协调下,各教学单位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申请使用设备,实现资源的灵活调配和高效利用。
建立配件集中管理制度对于降低运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统一采购、集中存储、规范发放的方式,实现配件资源的规模化管理。建立配件库存预警机制,根据使用频率和更换周期,合理确定库存量,避免积压浪费。实施标准化的耗材管理流程,建立耗材使用登记制度,实行定额管理,控制使用成本。
此外,在资源配置规划方面,要注重前瞻性。根据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提前布局重点领域设备投入。加强校企合作,探索共建实验室模式,引入企业先进设备和技术资源,持续提升实验室的教学支撑能力和运行效益。
四.结论
研究表明,构建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是提升资产管理效益的有效途径。通过试点实践,采用"全程管控+精细管理"模式,模拟人等高值设备的使用效率提升25%,维护成本降低15%,充分证实了该管理体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智慧化管理平台的建设是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支撑,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使设备管理实现了从"人工管理"向"智能管理"的转变,数据显示管理人员工作效率提升30%,差错率降低40%。专业化团队建设是确保管理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和激励机制,团队专业能力显著提升,设备完好率提高18%,教学满意度提升25%。
参考文献:
[1]卢占英,邱丽娟,钟山,等.分子医学综合实验教学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J].生命的化学,2022,42(08):1593-1598.DOI:10.13488/j.smhx.20220378.
[2]刘芳.大数据时代高校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优化路径[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37(04):87-90.DOI:10.16740/j.cnki.cn43-1421/n.2024.04.010.
作者简介:黄群(1991-),女,汉族,湖南邵阳人,学士,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