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中电子出证系统的应用效果评价
李先焕
临沧市临翔区农业农村局 云南省临沧市 677000
引言
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是保障畜禽产品安全、防控疫病的关键。传统纸质检疫出证模式流程繁琐、数据统计滞后,且追溯困难,无法满足现代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需求。电子出证系统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检疫出证流程数字化与标准化,整合证明开具、数据采集及信息追溯功能,革新传统执法模式,为动物卫生监督提供技术支持。但对该系统应用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剖析其优势与不足,对推进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信息化、提升监管效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一、电子出证系统的应用背景与技术架
(一)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信息化发展现状
随着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动物及动物产品流通范围不断扩大,传统纸质检疫出证模式在效率、准确性和追溯性方面的局限性日益凸显。纸质证书易伪造、保存困难,数据统计需人工录入,耗时费力且易出错,难以满足实时监管需求。在此背景下,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电子出证系统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内容,通过整合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构建了覆盖检疫申报、现场查验、证书开具、数据上传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体系,为解决传统执法模式痛点提供了技术方案。
(二)电子出证系统的技术架构与功能模块
电子出证系统采用“云端服务器+终端设备”的技术架构,云端服务器负责数据存储、处理和共享,终端设备包括执法人员手持终端、养殖场申报终端等,实现数据的实时交互【1】。系统主要包含检疫申报模块、现场查验模块、证书生成模块、数据管理模块和追溯查询模块。检疫申报模块支持养殖场户在线提交检疫申请,上传相关养殖信息;现场查验模块供执法人员录入查验结果,采集动物及产品图像信息;证书生成模块根据查验结果自动生成电子检疫证明,具备防伪二维码和电子签章;数据管理模块对检疫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追溯查询模块支持通过二维码或编号查询检疫全过程信息,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
二、电子出证系统的应用效果分析
(一)执法效率提升效果
传统模式下,从申报到领取纸质证书需多个工作日,且需多次往返办理;电子出证系统实现了“线上申报、现场查验、即时出证”,申报人可通过手机APP或电脑端提交申请,执法人员现场查验合格后,在手持终端直接生成电子证书,申报人可实时下载打印,全流程耗时大幅缩短。同时,系统自动生成的数据报表替代了人工统计,减少了执法人员数据处理工作量,使其能将更多精力投入现场监管。此外,电子证书的标准化生成避免了纸质证书填写不规范、字迹模糊等问题,降低了证书审核纠错成本,整体提升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的响应速度和处理效率。
(二)执法规范化促进效果
系统设置了严格的检疫申报条件和查验标准,执法人员需按流程完成各项查验项目并上传佐证材料后,方可开具证书,避免了人为简化程序或违规出证现象。电子证书包含固定格式的必填项,如动物数量、检疫日期、检疫结论等,确保了检疫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系统还具有操作留痕功能,对每个环节的操作时间、操作人员和操作内容进行记录,形成可追溯的执法日志,便于监督部门对执法过程进行核查,有效防范了执法随意性,推动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三)监管追溯能力强化效果
电子证书附带的防伪二维码包含了动物及产品的全部检疫信息,监管人员或消费者可通过扫码查询该批次动物的养殖档案、免疫记录、检疫结果及运输路线等信息,实现了从养殖到屠宰、销售的全链条追溯【2】。系统数据库实时汇总各环节检疫数据,监管部
门可通过数据分析,掌握动物疫病流行趋势和检疫工作动态,为制定防控政策提供数据支持。当发生动物疫情时,可依托系统快速定位相关动物及产品的流向,及时采取防控措施,降低疫情扩散风险,显著提升了动物卫生监督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三、电子出证系统应用中的问题与优化路径
(一)系统应用面临的问题
电子出证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技术适配性问题,部分偏远地区网络信号不稳定,导致终端设备与云端服务器数据交互延迟,影响出证效率;系统在不同品牌、型号的终端设备上运行时,可能出现兼容性故障。人员操作层面,部分基层执法人员和养殖场户对信息化设备操作不熟练,存在申报信息填写错误、查验数据录入不规范等问题,影响数据质量;部分年龄较大的执法人员对新技术接受度低,存在抵触情绪,制约了系统功能的充分发挥。数据安全方面,系统存储的大量动物养殖和检疫数据涉及商业秘密和公共卫生安全,若发生数据泄露或篡改,将造成严重后果,但部分基层单位数据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
(二)系统功能优化路径
针对技术适配性问题,需加强系统兼容性开发,与通信运营商合作优化偏远地区网络覆盖,开发离线操作模式,确保网络中断时终端设备仍可保存操作数据,网络恢复后自动同步。建立系统运维团队,及时响应用户反馈的技术问题,定期对系统进行升级迭代,提升设备兼容性和稳定性【3】。在人员培训方面,制定分层分类培训方案,对基层执法人员开展系统操作技能专项培训,通过理论讲解、模拟操作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其操作熟练度;对养殖场户进行申报流程培训,发放简明操作手册,通过线上答疑和线下指导解决实际操作问题,加强对执法人员的信息化理念教育,增强对新技术应用的认同感。
(三)管理机制完善策略
健全电子出证系统管理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建立数据采集、审核、存储、使用的全流程管理制度,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加强数据安全防护,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定期开展数据安全演练,提升风险应对能力。建立系统应用考核评价机制,将电子出证率、数据准确率等指标纳入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考核体系,激励基层单位和执法人员积极应用系统。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数据共享,推动电子出证系统与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信息系统的对接,实现动物及产品全生命周期信息的互联互通,构建更为完善的动物卫生监管网络。
结语
电子出证系统应用是畜牧业信息化发展必然趋势,在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中,显著提升执法效率,规范执法流程,强化监管追溯能力。不过,该系统在技术适配、人员操作、数据管理等方面仍存挑战。通过优化系统功能,解决网络与兼容性问题;加强分层培训,提升人员操作熟练度;完善管理机制,保障数据安全并推动部门协同。未来,需推动其与智慧畜牧业深度融合,构建智能高效的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体系,为畜禽产品安全和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保障。
参考文献
[1]王鑫.信息化技术在现代动物卫生监管中应用实践[J].新农业,2023,(24):81-82.
[2]李润清,张福柱,赵晶晶,等.内蒙古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成效与展望[J].中国动物检疫,2021,38(07):56-58.
[3]韩学伟,杜传祥.实施动物卫生监督信息化提升动物卫生监督能力[J].现代农村科技,2018,(0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