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脑出血的预警信号与紧急应对措施:护士科普指南

作者

赖玉蜓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 神经外一科 644000

脑出血,也被称为脑溢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由于脑内血管破裂导致血液流入脑组织或蛛网膜下腔,从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症状。脑出血不仅危及患者的生命,还可能留下长期的后遗症。因此,了解脑出血的预警信号和紧急应对措施至关重要,尤其是护理人员和家属。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出血的预警信号、紧急处理措施以及护理要点,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份实用的科普指南。

一、脑出血的病因

脑出血的主要原因包括高血压和动脉硬化。长期高血压会损伤脑内的血管壁,导致血管壁变薄、脆弱,最终破裂出血。动脉硬化则会使血管弹性下降,增加破裂的风险。此外,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可能增加脑出血的风险。

二、脑出血的预警信号

脑出血的预警信号多种多样,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以下是脑出血常见的预警信号:

1. 剧烈头痛:脑出血时,血液刺激脑膜,引起难以忍受的剧烈头痛。这种头痛通常突然发生,与普通的间歇性头痛明显不同,且痛感持续。头痛可能逐渐加重,并伴随恶心、呕吐等症状。

2. 眩晕:部分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眩晕,轻者可能感觉类似醉酒后站不稳,重者则可能出现天旋地转、眼前发黑甚至晕倒在地的情况。

3. 语言障碍:脑出血可能影响语言中枢,导致患者说话不清、理解困难或失语。与人交谈时突然出现的语言障碍应引起高度重视。

4. 视力障碍:脑出血可能压迫视神经,导致视力模糊或复视。这种症状突然发生且逐渐加重,影响患者的视觉功能。有时眼前会突然变黑,随后视力可能自行恢复,这也是脑出血的前兆。

5. 肢体无力或麻木:脑出血可能影响大脑的运动神经,导致一侧肢体出现麻木或无力感。这种症状逐渐加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伴随面部歪斜、手持物掉落、走路不稳等症状,这是脑血管受损的表现。

6. 意识障碍:脑出血严重时,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等。这是病情危急的重要表现,需立即就医。

7. 行为改变: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性格改变、行为异常或情绪不稳等症状,如频繁呛咳、智力衰退等,这些都可能是脑出血的先兆。

8. 其他预警信号:还包括嘴巴歪斜、流口水、持续头疼头晕、头面发麻、半身麻木、出虚汗、胸闷心悸等。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反复流鼻血、走路不稳等症状也应警惕脑出血的可能。

三、脑出血的紧急应对措施

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医疗紧急状况,需要迅速而正确的处理措施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并减少后遗症。以下是脑出血的紧急应对措施:

1. 立即拨打紧急电话:一旦发现脑出血的症状,如突然头痛、眩晕、呕吐、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应立即拨打当地的紧急服务电话(如120)。告知接线员患者的症状和情况,以便能够迅速派遣救护车并通知相关医疗机构做好救治准备。

2.保持患者安静与稳定:在等待救护车到达的过程中,应尽量保持患者的安静和稳定,避免不必要的移动和刺激。如果患者已经昏迷或无法自理,应将其平放,保持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吸入气管导致窒息。松开患者的衣领和腰带,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3. 清理口腔分泌物:如果患者有意识障碍或呕吐,应及时清理其口腔内的分泌物和呕吐物,以防止吸入性肺炎或窒息的发生。可以使用干净的纱布或手帕轻轻擦拭患者的口腔和面部。

4. 控制血压:对于高血压患者,应密切监测其血压变化。如果血压过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给予降压药物,以控制血压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但需要注意的是,降压治疗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快降压导致脑灌注不足而加重病情。在未经医生诊断和指导的情况下,切勿给患者自行服用任何药物,包括止血药、降压药等,不正确的用药可能会加重病情或产生不良反应。

5. 物理降温:如果患者出现高热症状,可以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用湿毛巾或冰袋敷在患者的头部、颈部和腋窝等部位,以降低体温并减少脑部的代谢和耗氧。但应注意避免过度降温导致寒战和不适。

6. 避免自行搬动患者:脑出血患者病情危重,不适当的搬动可能加重病情。因此,在等待救援过程中应尽量避免搬动患者,如需搬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四、脑出血的护理要点

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对于病情稳定和恢复至关重要。以下是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要点:

1. 生命体征监测: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瞳孔、意识、肢体活动等情况。如发现瞳孔散大、昏迷程度加深、瘫痪程度加重等症状,应及时复查CT,评估病情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2. 保持呼吸道通畅:脑出血患者容易出现呕吐,护理时需将患者头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误吸引发肺部感染和窒息。同时,定期吸出气管和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3. 预防并发症:脑出血患者常伴有肢体偏瘫,需定期活动肢体,进行关节伸屈和热敷、按摩处理,预防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及静脉血栓。对于昏迷患者,需每两小时翻身叩背一次,以促进排痰和预防褥疮。

4. 饮食护理:急性期患者需严格禁食,48小时内禁止进食,72小时后如仍不能自行进食,可考虑鼻饲流质饮食。注意补充水分、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康复期患者应给予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

5. 心理支持: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支持,保持良好心态,有助于病情稳定和恢复。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及家属积极沟通,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减轻其焦虑和恐惧。

6. 康复训练:针对脑出血后遗症进行康复训练,如肢体功能训练、语言功能训练等。康复训练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

五、总结

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极大威胁。了解脑出血的预警信号和紧急应对措施对于预防和应对脑出血具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和家属应掌握脑出血的护理要点,为患者提供全面、细致的护理,促进病情稳定和恢复。同时,高危人群应定期体检,预防脑出血的发生。通过共同努力,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身边的人免受脑出血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