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以“自”启劳:着眼陶行知思想下大班幼儿劳动教育中的自然资源利用策略

作者

吴叶

昆山开发区乐康幼儿园

摘要:在陶行知思想下,大班幼儿劳动教育生活化探索过程中的自然资源利用具有必不可少的实践价值。为此,本文以“自然启发劳动”为核心命题针对陶行知思想下大班幼儿劳动教育生活化中的自然资源利用价值与实施策略展开逐一解读。

关键词:大班幼儿劳动教育;自然资源利用;陶行知思想

引言

生态教育主张是陶行知思想的重要构成部分。陶行知认为,在培养孩子基本素质与综合能力的过程中生态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幼儿园需不断落实生态教育,培养幼儿生态意识,让幼儿了解自己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至关重要。

一、陶行知思想下大班幼儿劳动教育生活化中的自然资源利用价值

陶行知思想下的大班幼儿劳动教育生活化探索离不开自然资源利用形成的有效加持。幼儿教师不断突出自然资源在劳动教育生活中的有效利用既能彰显自然资源启发性价值,也能在劳动教育生活化价值、理论实践联系性价值上形成更多有益思考。

(一)自然资源启发性价值

陶行知思想强调在幼儿中开展生态教育的重要性。生态教育离不开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而幼儿园开展的劳动教育生活化探索在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交相辉映的同时也能充分彰显自然资源的启发性价值。对于广大幼儿来说,丰富的自然资源元素能够让幼儿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比如:家庭环境中喂养的小宠物、种植的小植物,幼儿园的花草、动植物,社会层面的河流、湖泊、公园、自然类景点等都能为广大幼儿带来多样化的教育体验。

将自然资源利用融入劳动教育生活化能够有效彰显自然资源的多元化价值,并与教育生活化相联系,为萌发幼儿劳动观念、优化劳动意识、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形成并不可少的萌发作用。自然资源启发性价值同样是对“自然启发劳动”核心命题的重要体现。

(二)劳动教育生活化价值

注重大班幼儿劳动教育中的自然资源利用同样能够彰显出应有的劳动教育生活化价值、在家庭、幼儿园、社区等不同生活场景中自然资源元素随处可见。动物、植物、水资源、土地资源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幼儿教师注重自然资源利用在劳动教育中的有效彰显能够让幼儿园劳动教育开展与幼儿生活实际交相辉映,不会出现脱离生活实际的教育窘境。

(三)理论实践联系性价值

理论实践联系性价值同样也是陶行知思想与大班幼儿劳动教育生活化中自然资源利用相融合的价值体现。陶行知思想作为较为经典的教育思想已经在不同层次学校教育中得到有效验证,理论应用价值丰富。在这一思想下展开相关主题探讨能够彰显出鲜明的理论实践联系性价值。其中,陶行知思想构成理论支持体系,大班幼儿劳动教育生活化与自然资源科学利用构成实践应用体系。三者的彼此联系正好凸显出“理论联系实践、实践佐证理论”的综合效果,让三者之间的融合更加有效,共同为幼儿劳动意识萌发、劳动能力提升、劳动观念端正保驾护航。

综上所述,无论是自然资源启发性价值,还是劳动教育生活化价值,又或是理论实践联系性价值,不同的综合应用价值让陶行知思想下大班幼儿劳动教育生活化探索与自然资源有效应用之间的逻辑联系更加密切且趋于科学合理,为幼儿教师优化大班幼儿劳动教育提供了更多方式方法选择。

二、陶行知思想下大班幼儿劳动教育生活化中的自然资源利用策略

(一)“走进+观察”,升华教育生活化

“走进+观察”是陶行知思想下幼儿园大班劳动教育生活化有序推进且注重自然资源更大化利用的有效策略之一。首先,幼儿教师组织大班幼儿在家庭、幼儿园、社区等不同场景下真正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在家庭场景中,关注家中种植的花花草草,有条件的与家中的小宠物亲密接触。在幼儿园场景中,在幼儿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课堂中的自然资源展示,课外活动中的自然资源接触逐步走进大自然。在社区场景下,通过接触社区公园、自然类景点让幼儿走进大自然的行为表现更加深入。其次,在走进自然的基础上观察自然。幼儿教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依托家庭、幼儿园、社区等场景引导幼儿有意识的观察自然万物并形成个性化的观察心得,让幼儿从自己的思想出发获得天马行空的观察体验。

(二)“种植+养殖”,深挖自然资源内涵

自然资源利用在陶行知思想下有效融入大班幼儿劳动教育生活化过程离不开“种植+养殖”带来的丰富体验。对于广大幼儿来说,家庭中花花草草的种植与小宠物陪伴是较为常见的自然资源利用行为,由此衍生的劳动教育生活化探索更容易被幼儿理解,进而深挖自然资源内涵。

首先,打通家庭植物种植与幼儿园种植的联动性。一方面,让适龄幼儿在家庭中关注家长的植物种植行为,并积极参与其中,既可以了解植物种植常规知识,也可以身体力行的付出劳动。另一方面,幼儿教师设计植物种植课程活动,利用室内外环境以花盆为载体,以多种多样花花草草为种植对象,引导幼儿通过挖坑、种植、浇水照顾等一系列劳动行为感受劳动教育生活化与自然资源利用之间的逻辑联系。其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小动物养殖活动引入劳动教育生活化,将小黄鸡、小鸭子、小猫、小狗等养殖与照料引入幼儿园大班劳动教育,并且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策略相结合,让大班幼儿与多种多样的小动物建立天然沟通联系,照料小动物作为劳动教育生活化体验予以贯彻,进而与幼儿园其他活动,比如:角色扮演活动、户外实践活动实现有效结合,让劳动教育生活化中的自然资源利用范围更加广泛。

(三)“合作+分享”,拓展劳动教育范围

陶行知思想下大班幼儿劳动教育生活化中的自然资源利用策略还可以借助“合作+分享”并重的方式予以呈现。幼儿教师依托合作分享机制循序渐进地拓展劳动教育实施范围,让更多主体踊跃参与其中,也让幼儿在更多场景中感受劳动魅力。

“合作+分享”策略的具体实施在于,首先,突出家园合作、师幼合作等多方合作在劳动教育生活化中的关键作用,让自然资源利用在陶行知思想的加持下更加言之有物。大班幼儿教师一方面强化家园合作,让幼儿家长充分了解劳动教育生活化及其自然资源利用的重要性,调动他们参与其中的积极性,让家长成为幼儿更好成长的榜样。另一方面,强化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合作沟通,教师规避以往的支配者角色,而是以参与者、引导者的方式与幼儿在劳动教育中“打成一片”。幼儿教师秉承陶行知思想内涵,展现生活即教育的运行优势,将幼儿为本融入自然资源利用过程。其次,在多方合作的基础上强化彼此之间的分享沟通,幼儿教师发挥引导者作用,在幼儿与家长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幼儿之间都建立起实时分享沟通关系,让任何一个活动困惑都能借助实时化沟通渠道分享给多方主体,并且在不同主体介入下优化劳动教育生活化中自然资源的利用效果,也让陶行知思想真正落到实处。

三、结语

在大班幼儿劳动教育生活化探索中,丰富多彩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够彰显出一系列综合应用价值,不仅能够有效发挥自然资源的启发性作用,而且还能进一步凸显劳动教育的生活品质。与此同时,让陶行知思想与劳动教育实践联系更加密切。所以,大班幼儿教师立足幼儿个性化差异情况,将一系列自然资源利用策略融入陶行知思想下的大班幼儿劳动教育生活化过程,以此带动幼儿劳动教育形象化开展,助力幼儿在探索中实现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高慧珠,叶彤.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对我国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启示[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3,39 (10):74-80.

[2]刘静贤.亲自然,真体验,乐生活——探索儿童本位视野下幼儿园劳动教育新样态[J].好家长,2023,(30):24.

[3]邹微娜.基于自然资源的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实施路径[J].教育界,2023,(21):101-103.

[4]王飞.本土种植活动融入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以中班“大薯”种植活动为例[J].新教育,2023,(22):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