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作者

卢娟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外国语学校

摘要:核心素养理念为数学教育变革指明了方向。高效课堂是落实核心素养、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新教材为切入点,分析了高效课堂构建的基本原则,剖析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策略。研究指出,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激发学习兴趣、注重思维培养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本遵循。

关键词:数学教学;核心素养;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引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数学学科肩负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运算能力、空间想象等关键能力的重任。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彰显数学学科育人价值,是摆在数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时代命题。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基本原则

(一)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学习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七年级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1]。以学习“1.2 有理数的加减法”为例,教师可以情境导入:小明买了3本书,每本15元,付了10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起对负数加减法的初步认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新知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二)突出数学学科特质,注重思维培养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等关键能力。教学“7.2 平行线的判定”时,教师先请学生观察课本图形,思考平行线的特征,引导学生归纳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已知一组平行线,如果有一条直线与其中一条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与另一条也平行。在观察、归纳、推理的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等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培养。这种突出学科特质、聚焦思维培养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倡导主动学习,培养学会学习的能力

新课改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构建高效课堂,应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2]。教学“5.4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可先请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题;而后小组交流,碰撞思想火花;再通过集体讨论,归纳方程的解法。在自主探究与协作互助中,学生掌握了知识,内化了方法,形成了能力。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提升学习效率,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高效课堂构建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核心素养意识和课堂驾驭能力有待提升

教师是高效课堂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但当前不少教师对核心素养内涵认识不够深入,专业发展难以适应新教材、新要求。在教学“3.3 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时,有的教师仍延续“先讲概念,后讲例题,再做练习”的传统教学程序,学生被动接受,缺乏探究和思考的机会。而有的教师虽有意识地创设探究情境,但对学生的思维发展缺乏精准把握,课堂问题设计不够恰当,不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这些都反映出教师课堂驾驭能力有待提高。

(二)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不平衡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不平衡制约了高效课堂的建设。一方面,学生的逻辑推理、运算能力等普遍薄弱。在学习“6.2 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学生在描点、读点时常出错,反映学生数形结合、图形与坐标系的转化等能力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学生的数学抽象、数学建模等关键能力也有待加强。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常常不能很好地提炼数学模型,体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下功夫,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均衡发展。

(三)核心素养评价体系有待健全

评价是教学的指挥棒。构建高效课堂,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多元评价机制。但当前,初中数学评价仍以笔试为主,过于强调学生的学业成绩,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关键能力关注不够。在期末测试中,考题大多局限于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难以得到全面评价。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优化策略

(一)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核心素养教学能力

教师专业发展是高效课堂建设的关键。要加大教师全员培训力度,帮助教师全面理解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把握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深入研读教材,优化教学设计,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一要组织教研,引导教师钻研教材,梳理知识脉络,把握教学重难点。如在教学“4.4 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教研组教师可集体探讨该单元在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培育方面的价值,研讨教学设计。二要开展教学竞赛,发掘优秀案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如开展“高效课堂教学设计大赛”,评选出在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等方面有特色的教学设计。三要搭建互动平台,促进教师交流反思,在磨课中提升素养。如开展“说课”“评课”活动,教师相互听课评课,在同伴互助中完善教学设计、提升课堂驾驭力。

(二)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是高效课堂的关键要素。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优化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生长。一是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教学“5.5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可以情境导入:小明每分钟打字36个,小红每分钟打字27个,小明比小红多打108个字,问他们各用了多少分钟?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运用一元一次方程,在数学建模中提升运用意识。二是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学习“2.7 近似数”时,教师可以小组为单位,发给学生一些生活实物,如直尺、硬币等,请学生运用近似数的概念测量实物的长度或质量,并进行交流讨论。学生在动手实践和讨论交流中掌握了概念,培养了合作意识。三是整合课程资源,拓展学习空间。可充分利用网络优质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课后延伸学习;开发校本课程,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帮助学生从多元视角理解和运用数学。如开设“数学建模”选修课,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三)注重过程评价,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评价引领着学生的发展方向。构建高效课堂,需要树立全面育人观念,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一要突出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等,引导学生树立努力进取的精神追求。二要拓展评价主体,发挥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的作用,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三要创新评价方式,灵活运用学习报告、数学日记、研究性学习等,全面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如学习“2.4 有理数的除法”后,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自评找出知识掌握中的薄弱环节;开展小组对抗赛,让学生互评竞赛情况;撰写学习体会,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这种发展性评价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调整学习策略,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结语: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教育的全面发力。构建高效数学课堂,要以核心素养为指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要加强教师培训,厚植专业发展沃土;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生命潜能;深化评价改革,树立育人新标杆。

参考文献:

[1]姜国团.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分析[J].智慧少年,2024(5):0105-0107.

[2]刘鸿塨.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J].学周刊,2025(2):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