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创新研究

作者

范可欣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457000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的方式和速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对高校辅导员的思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旨在探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的创新路径,通过分析新媒体对思政工作的影响,提出具体的创新策略,以期提高思政工作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创新研究

引言

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如智能手机、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已经深刻地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这一变化对高校辅导员的思政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求辅导员必须适应新媒体环境,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新媒体对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的影响

(一)丰富了思政教育资源

新媒体平台上存在海量的信息资源,包括各类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文章、视频、音频等。辅导员可以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正能量,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例如,中国青年网、学习强国等平台上有许多关于党和国家政策解读、先进人物事迹报道等内容,为辅导员提供了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

(二)增加了思政教育的互动性

新媒体社交平台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和及时。辅导员可以通过微信、QQ等即时通讯工具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同时,微博、抖音等平台的评论、点赞、转发等功能也为思想政治教育互动提供了新的方式,增强了思政教育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三)拓展了思政教育的渠道

新媒体环境为高校思政教育开拓了更多的渠道和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交平台,高校可以发布最新的思政教育信息、活动安排等,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这种多元化的渠道和平台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2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的创新策略

(一)创建思政教育自媒体账号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辅导员创建个人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等自媒体平台用于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微信公众号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且具备丰富的功能,如文章推送、留言互动等。辅导员可以精心策划选题,定期发布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涵盖时事热点分析、先进人物事迹报道、思政理论深度解读等。微博则以其即时性和话题性强的特点,能迅速传播信息并引发讨论。通过这些自媒体账号,辅导员打破了传统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更加直接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学生可以随时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困惑,辅导员及时给予回复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互动式的教育模式,使思政教育不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沟通与交流,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思政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他们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运用短视频平台开展思政教育活动

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拥有着广泛的用户基础和强大的传播力,成为开展思政教育活动的优质阵地。对于辅导员而言,一方面可以精心制作或从海量资源中筛选出适合的思想政治教育短视频。以爱国主义主题为例,那些展现国家重大成就、历史文化底蕴以及英雄烈士事迹的短视频,能够以直观、生动的画面和富有感染力的音乐,瞬间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爱国热情,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与自豪。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参与短视频创作比赛是一种极具创新性和实效性的教育方式。鼓励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明等为主题进行创作,不仅能够促使学生深入理解这些主题的内涵,还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意和想象力。在创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如何选取素材、设计情节、拍摄画面以及后期剪辑,这一系列环节锻炼了他们的实践能力。而且,学生创作的作品在平台上展示和传播,还能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带动更多同学积极参与到思政教育中来,营造浓厚的校园思政氛围。

(三)采用故事化叙事进行思政教育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传统的理论讲解方式往往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导致教育效果不尽人意。而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巧妙地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故事,则能显著提高学生的接受度和理解度。辅导员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去收集学生身边的正能量故事。同学之间的互助故事,或许看似平凡,但却真实地反映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美好品质。比如,某位同学在生病期间,室友们轮流照顾,帮忙打饭、补习功课,这份真挚的情谊体现了同学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关爱。优秀毕业生的奋斗故事更是具有激励作用,他们从初入校园时的懵懂青涩,到通过自身努力取得优异成绩、获得各种荣誉,最终成功就业或继续深造,这些经历能够让在校学生看到榜样的力量,明白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辅导员将这些故事进行精心整理和加工后分享给学生,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使思政教育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充满温度和力量的心灵启迪,从而增强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

(四)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授课进行思政教育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逐渐走进教育领域,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利用这些先进技术打造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体验,能够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给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学习感受。以VR技术为例,通过精心设计的场景和程序,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般置身于革命战争年代的战场。学生可以亲眼目睹硝烟弥漫的战场、听到震耳欲聋的枪炮声,感受到子弹呼啸而过的紧张氛围,亲身体验战斗的残酷无情。同时,他们还能看到革命先辈们不顾生死、冲锋陷阵的英勇身姿,深刻体会到先辈们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奉献精神。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远比单纯的文字描述和图片展示更加震撼人心,能够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责任的重大,从而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此外,AR技术也可以将虚拟的思政元素与现实场景相结合,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接受到思政教育的熏陶,进一步拓展了思政教育的空间和维度,为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的新时代青年提供有力支持。

结语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通过创新工作方法,如创建思政教育自媒体账号、运用短视频平台开展思政教育活动、采用故事化叙事进行思政教育以及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授课等,可以提高思政工作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同时,辅导员还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政治素养和媒介素养,以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政工作要求。

参考文献

[1] 高校辅导员科研育人影响力现状与提升研究[J]. 蔡婕萍.大学教育,2024(13)

[2]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创新研究[J]. 郭文刚;刘永杰.高校辅导员,2024(03)

[3] 高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协同育人的实证探究[J]. 刘艺;陶丽.高校辅导员学刊,20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