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步一渗透”的培智劳动课程的实施
窦月亮
阳江市特殊教育学校 529500
摘要:劳动技能课程是培智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一般性课程,以培养培智学生简单的劳动技能为主,通过“五步一渗透”的教学策略在劳动教育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教会学生一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稳定的劳动品质。“五步”是指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经过劳动技能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操作,并分享自己的劳动收获,最后爱上劳动,在这教学过程中渗透劳动品质的教育。探索基于“五步一渗透”的培智劳动课程实施过程和方法,其实践探索结果可供培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参考。
关键词:五步一渗透 培智学生 劳动教育
培智学校的劳动技能课程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必备劳动技能,目的是帮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形成良好的稳定的品质,提高劳动知识与技能,为学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走向社会,自食其力奠定基础。但培智学生由于自身的缺陷,在学习中会遇到诸多困难,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劳动技能教学呢?笔者基于“五步一渗透”的教学策略来具体谈谈在实践教学中的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启动劳动
培智学生由于发展缺陷问题,学习动机不足,认知水平低下,抽象思维能力弱,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比较缓慢。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创设情境,在老师的引导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能够消除阻碍培智学生学习的不利因素,最大限度的发挥学习中的有利因素,让学生进入劳动前期准备状态。
例如,在教授学生学习《如何装扮我们的家》时候,通过录制生活中我们会经常听到一些声音,炒菜做饭的声音、小孩的笑声、冲马桶的声音、睡觉打呼噜的声音等,以熟悉的生活中经常听到的声音导入,创设了家的情境,容易激发学生的代入感,唤起学生对家这个概念的认识,让学生能尽快进入到劳动的前期准备中。在学生的职业指导方面,通过创设“阳光超市招聘面试”的情境表演活动,以情景表演“招聘面试”导入,让学生在设身处地地感受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体会更加深刻,真正做到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又获得职业的相关知识,为他们以后求职、就业奠定基础。另外,我们也可以利用动画类的视频来创设情境,比如在教授学生学习搬椅子,可以通过动画视频《椅子的故事》来进行导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去感受我们应该如何安全的搬椅子,为接下来的劳动学习做好思想的准备。
因此,在培智劳动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培智学生的实际学情,创设不同的情境,来激发和提高培智学生参与劳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其劳动能力。
二、分析任务,技能指导,开展劳动
由于智力障碍学生学习新技能是比较困难的,通过把特定的劳动任务分解为若干步骤 (或组成部分),从最基本的开始教,一步一步地教智力障碍儿童学习,这种简单、反复、重复劳动技能指导有助于智力障碍学生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仅能让学生重复学习,而且可操作性强,有利于学生获得积极的体验,保持浓厚的课堂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清洗衣物的时候,可以将这项劳动任务的步骤进行分解,(一)浸泡,衣物放进洗衣盆,清水刚没过衣物即可,根据衣物的大小和厚薄,浸泡5-10分钟左右。(二)涂抹肥皂,将肥皂涂抹在衣物上,脏的地方多涂一点。(三)搓洗,用双手适当用力地进行搓洗,重点部位、容易粘汗渍的地方,比如领口、袖口等,要多次、用力进行搓洗。(四)漂洗,搓洗干净的衣物要进行两到三次的漂洗,直到没有泡沫出现。(五)脱水,拧麻花那样拧干衣物上的水分。(六)晾晒,用衣架将衣物晾晒在通风、有阳光的地方。再比如在学习擦黑板的时候,也可以将这项劳动任务进行分解,(一)先用黑板擦擦,动作轻柔,从左往右,从上往下擦,把粉尘抖落在垃圾桶里。(二)再用湿抹布擦,洗净抹布,用湿抹布擦式黑板,及时清理粉笔槽。(三)最后擦完黑板,把抹布清洗干净归位。
劳动任务步骤的分析和展示,可以帮助学生通过接触、观看真实、具体的工作步骤演示和教师的指导,掌握生活或工作技能,能够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对工作的尊重。
三、任务探索,实践操作,体验劳动
操作技能的培养是劳动技能课程教学的核心,学生是实践的主体。为提高学生操作的有效性,需要在不断的实践锻炼中,习得、巩固并熟练运用相应的劳动技能。教师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能力水平采取不同的辅助策略,并根据劳动任务的差异性选择不同的劳动实践场所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需求。
比如,在折叠衣物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老师根据学生的能力不同,对他们进行分层分组实践操作,并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折叠以及整理的辅助工具,让能力较弱的学生通过这些适合自己的辅助工具掌握折叠衣物的技能和技巧,来提升自我服务的能力。能力较强的学生通过图片提示,按照图片的分解提示一步步完成衣物的折叠,并摆放整理。而在教学生煮面条的时候,则可以借助学校的家政室,把学生带到家政室,让他们自己真实的情境、真实的环境下进行操作,让他们学习如何选择合适的厨具、放多少的水量、在什么时候可以放入面条等具体的劳动技能,并在这过程中提醒教育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类似于打扫公区的劳动任务,就要带领学生到学校的户外场所,让他们学习探索如何进行户外劳动,如何选择合适的工具、如何使用工具等来进行清扫落叶、污渍等。除了学校现有的场所,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家庭、社区来开展相关的劳动教育。
通过体验和实践的手段,智力障碍学生会在劳动实践活动中不断获得新知识、新技能,从而不断提高适应自然、适应社会的能力,形成积极的、稳定的劳动品质,促进他们的个性成长与全人的发展。
四、问题解决,成果展示,分享劳动
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只要体验过一次劳动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从而形成培养劳动意识的土壤。培智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劳动实践获得直接的劳动技能和劳动喜悦感,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在劳动过程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收获了自己的劳动成果,体现了自己的劳动价值感。通过成果展示和分享自己的劳动收获,能大大地提高他们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更愿意参与劳动活动。
比如,在《装扮我的家》这一课时,学生通过在3D房子里面建构、装扮属于自己的卧室,他们非常自豪的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卧室以及为什么要这样装扮。在《剥毛豆》这一课时,他们通过将自己亲手剥的毛豆烹饪成一道美食,然后请老师和同学们品尝,在看到老师和同学们露出满意、满足的笑脸时,他们是非常开心的,觉得自己的劳动价值获得认可。在这一过程其实也大大提升和锻炼培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视觉空间能力、动作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
五、多元评价,逐步渗透,爱上劳动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直接、迅速的给予学生反馈,给学生一个导向、激励的作用。尤其是在劳动技能课程的教学中,我们老师可以从自身角度对学生掌握的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进行评价,也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还可以进行同伴评价和小组评价,通过多元评价来促进学生不断完善、修正自己的学习、劳动行为,充分调动他们学习、劳动的积极性。并在这过程中整合可利用资源,通过多途径多方法全方位进行劳动品质渗透,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劳动品质,让他们热爱劳动、主动劳动,享受劳动的过程。
劳动技能课程作为培智学校的一般性课程,对培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意义重大,但如何探索出可操作的培智劳动技能课程教学的有效策略,形成符合培智劳动技能课程的教学资源和评价体系,切实推动劳动技能课程的实施,提高培智学生劳动教育质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稳定的劳动品质,为他们的未来生活、劳动就业和融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还需我们更进一步的思考和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1]陈海燕.“1+3+N”模式下的培智班级劳动主题教育实践探索[J].中国学术期刊,2023.
[2]李果,姚郑芳.以项目式学习推进培智学校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J]现代特殊教育,2022.
[3]沈翔飞.基于培智学生多元发展的劳技课程教学——以“煮汤圆”一课为例[J].中国学术期刊,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