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绿色供暖技术在低碳城市建设中的推广与实践

作者

姜睿

泰安市泰山城区热力有限公司 山东省泰安市 271000

摘要:在全球力推低碳发展的浪潮中,城市供暖领域的绿色变革刻不容缓。本文深度探究绿色供暖技术于低碳城市建设里的推广策略与实践成果。从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多元技术的独特优势剖析,到城市规划、政策扶持、公众认知提升等推广路径探索,以及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结构优化、既有建筑改造中的实际应用,全方位呈现绿色供暖技术如何助力低碳城市建设,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赋能。

关键词:绿色供暖技术;低碳城市;推广策略;实践应用;可持续发展

引言

随着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威胁日益加剧,低碳城市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破局的关键方向。城市供暖系统作为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重要源头,传统模式已难以契合低碳要求。绿色供暖技术凭借其清洁、高效、可再生等特性,宛如一把钥匙,为低碳城市建设开启新的大门,其推广与实践的研究迫在眉睫,对推动城市绿色转型意义非凡。

一、绿色供暖技术的类型与优势

1.1 太阳能供暖技术原理与效能优势

太阳能供暖技术主要依靠太阳能集热器,将太阳辐射能转化为热能,通过储热装置存储,再按需输送至室内供暖。其工作原理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光电效应或平板集热器的热传导。在效能方面,太阳能作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可显著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以我国北方地区为例,充足的日照时长使太阳能供暖系统能高效运转,一个中等规模的太阳能供暖小区,冬季可减少大量煤炭消耗,有效降低碳排放。同时,太阳能供暖系统维护成本相对较低,使用寿命长,长期来看,经济效益显著。

1.2 地热能供暖技术特点及环保优势

地热能供暖利用地下热水或蒸汽的热量,通过换热设备将热能传递给室内供暖系统。该技术具有清洁环保、稳定性强的特点。地下热能属可再生能源,在供暖过程中几乎不产生温室气体排放,极大减轻城市大气污染压力。与传统供暖方式相比,地热能供暖不受季节、天气变化影响,能持续稳定提供热量,保障室内温度恒定。例如在一些地热资源丰富的城市,如西藏羊八井地区,地热能供暖已广泛应用,不仅提升居民生活舒适度,还为当地低碳发展树立典范,助力城市减少对外部能源的依赖,增强能源供应安全性。

1.3 生物质能供暖技术特性与资源优势

生物质能供暖以生物质燃料(如秸秆、木屑、林业废弃物等)为热源,通过生物质锅炉燃烧释放热量实现供暖。其特性在于燃料来源广泛,多为农林废弃物,变废为宝,降低资源浪费。从资源优势看,我国作为农业大国,生物质资源极为丰富,为生物质能供暖提供坚实物质基础。这一技术可有效减少农村地区因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能源短缺问题。

二、绿色供暖技术在低碳城市建设中的推广策略

2.1 基于城市规划的统筹推广策略

城市规划层面,应将绿色供暖技术纳入整体能源规划布局。在新城区建设中,提前规划太阳能、地热能等绿色能源供暖设施用地,确保与城市建筑、道路等基础设施同步建设。例如,规划集中式太阳能供暖小区,统一设计太阳能集热器安装位置与管网铺设路径,实现规模化应用,降低建设成本。在旧城区改造时,结合建筑节能改造,同步评估绿色供暖技术适配性,制定分步改造方案,逐步替换传统供暖设施。通过城市规划的前瞻性引导,形成合理的绿色供暖格局,提高技术应用覆盖率,推动城市供暖系统整体绿色转型。

2.2 依靠政策扶持的引导推广策略

政策扶持是绿色供暖技术推广的关键驱动力。政府可出台补贴政策,对采用绿色供暖技术的企业、居民给予资金支持,如对安装太阳能供暖设备的家庭提供设备购置补贴,降低初始投资成本,提高用户积极性。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对从事绿色供暖技术研发、生产、运营的企业减免税收,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力度。建立绿色供暖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加快项目落地实施。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营造有利于绿色供暖技术发展的政策环境,引导社会资源向该领域集聚。

2.3 借助宣传教育的公众推广策略

公众认知与接受度对绿色供暖技术推广至关重要。利用多种媒体渠道,如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开展绿色供暖技术科普宣传活动。制作生动有趣的科普视频,介绍不同绿色供暖技术原理、优势及应用案例,提升公众对新技术的了解。举办社区宣讲会、节能展览等线下活动,邀请专家现场讲解,让公众亲身体验绿色供暖带来的舒适与便利。组织绿色供暖示范项目参观活动,让公众直观感受技术效果,消除顾虑。通过长期、持续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增强对绿色供暖技术的认同感与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绿色供暖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绿色供暖技术在低碳城市建设中的实践应用

3.1 绿色供暖技术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绿色供暖技术应用广泛。在公共建筑领域,如学校、医院、政府办公楼等,优先采用地热能或太阳能供暖系统。以新建学校为例,可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能,通过地源热泵系统实现供暖与制冷,既满足建筑内人员舒适需求,又降低能耗。在城市道路照明方面,结合太阳能路灯建设,将太阳能收集装置与供暖系统联动,在夜间路灯照明同时,储存热能用于周边小型公共设施供暖,实现能源综合利用,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绿色化水平,为低碳城市建设增添亮点。

3.2 绿色供暖技术对城市能源结构优化的实践

绿色供暖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有力推动城市能源结构优化。以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逐步替代传统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在供暖领域的主导地位。在一些城市,通过建设大型太阳能供暖电站、地热能供暖基地,将清洁热能并入城市供暖管网,增加清洁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同时,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鼓励居民、企业利用自身屋顶、空地等资源,建设小型太阳能、生物质能供暖设施,实现能源就近生产与消费,减少能源传输损耗,构建多元、清洁、高效的城市能源供应体系,助力城市向低碳能源结构转型。

3.3 绿色供暖技术在既有建筑改造中的应用实践

既有建筑数量庞大,是城市供暖能耗的重点领域。在既有建筑改造中,应用绿色供暖技术潜力巨大。对于老旧住宅,可采用生物质能供暖设备替代传统燃煤锅炉,通过改造室内供暖管道,适配生物质能供暖系统,提升供暖效率,降低污染排放。针对多层及高层建筑,可在屋顶、外立面安装太阳能集热器,结合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如更换保温门窗、增加外墙保温层等,提升建筑整体节能效果,同时利用太阳能辅助供暖,减少对集中供暖系统的依赖,实现既有建筑供暖的绿色升级,提升居民居住品质,促进低碳城市建设全面推进。

四、结论

绿色供暖技术在低碳城市建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从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技术类型展现出的独特优势,到基于城市规划、政策扶持、公众宣传的推广策略,以及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结构优化、既有建筑改造中的丰富实践,均有力证明其对城市低碳转型的巨大推动作用。未来,持续加大技术研发创新、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提升公众参与度,将进一步深化绿色供暖技术应用,助力低碳城市建设迈向更高水平,实现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城市力量。

参考文献

[1]顾启莹.低碳城市试点建设政策能够降低空气污染水平吗?[D].辽宁大学,2022.

[2]曹翔,高瑀.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推动了城市居民绿色生活方式形成吗?[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1,31(12):93-103.

[3]徐文杰.沈阳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与策略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