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训练在游泳运动体能训练中的应用
黄翼
四川体育职业学院
摘要:游泳运动对体能要求极高,功能性训练在其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概括了功能性训练在提升游泳运动员体能方面的价值,分析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如训练计划缺乏个性、方法不科学等。并从个性化训练计划、科学化训练方法、教练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为功能性训练在游泳体能训练中的优化提供参考,以提高游泳运动员的体能水平。
关键词:功能性训练;游泳运动;体能训练
引言:游泳作为一项全身性的体育运动,对体能有着特殊的要求。体能是游泳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而功能性训练作为一种新兴的训练理念和方法,正逐渐受到体育界的关注。它与传统训练方法有所不同,强调身体的整体功能和运动链的协同作用。在游泳运动体能训练领域,功能性训练的引入为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功能性训练应用于游泳运动体能训练的价值
功能性训练对游泳运动体能训练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从身体机能角度来看,它能够全面提升游泳运动员的力量、耐力、柔韧性等素质。例如,通过特定的功能性训练动作,可以有效增强游泳运动员划水时所需的上肢力量,同时提高下肢在打水动作中的力量输出,使身体在水中的推进力得到显著提升。在耐力方面,功能性训练模拟游泳运动中的能量代谢过程,提高运动员的有氧和无氧耐力,让运动员在长距离游泳或高强度短距离冲刺中都能保持良好的体能状态。柔韧性方面,功能性训练中的一些伸展和关节活动练习,有助于扩大运动员的关节活动范围,减少游泳时的阻力,提高动作效率。
二、功能性训练在游泳运动体能训练应用中的现存问题
在训练计划方面,往往缺乏足够的针对性。不同的游泳运动员在身体条件、技术特点以及体能水平上存在差异,但现有的训练计划常常未能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在训练方法上,科学性不足也是一个问题。部分训练方法没有充分依据游泳运动的力学原理和能量代谢特点进行设计。训练设备资源方面也存在短板,缺乏专门针对游泳运动体能训练的功能性训练设备。这使得一些训练内容无法得到有效的开展,限制了功能性训练在游泳体能训练中的全面应用。再者,专业教练的缺乏也对功能性训练的应用产生了阻碍。
三、功能性训练在游泳运动体能训练应用中的解决对策
1、制定个性化训练计划
个性化训练计划的制定首先要对游泳运动员进行全面的评估。这包括对运动员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运动能力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测试和分析。例如,测量运动员的身高、体重、体脂率等身体形态指标,评估心肺功能、肌肉力量、柔韧性等生理机能指标,以及分析其游泳技术特点、比赛成绩等运动能力指标。根据这些评估结果,确定运动员的优势和劣势所在,从而为个性化训练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在训练目标的设定上,要结合运动员的发展阶段和赛事需求。对于年轻的、处于基础训练阶段的运动员,训练目标可能更侧重于全面发展体能素质,如提高基本的力量、耐力和柔韧性。而对于即将参加重要赛事的运动员,则要根据比赛项目的特点,如短距离还是长距离、是个人项目还是接力项目等,设定具有针对性的训练目标,例如提高短距离冲刺能力或者增强长距离的耐力保持能力。训练内容的选择要紧密围绕训练目标和运动员的个体差异。针对力量训练部分,如果运动员上肢力量薄弱,可增加上肢功能性训练动作的比例,如采用弹力带进行模拟划水动作的练习,提高上肢在水中的推进力。对于耐力训练,如果运动员有氧耐力不足,可以设计更多以有氧代谢为主的功能性训练,如长时间的水中抗阻游动练习。
2、采用科学化训练方法
科学化的训练方法需要深入理解游泳运动的力学原理。游泳是在水中进行的周期性运动,涉及到身体在水中的浮力、阻力、推进力等多种力学因素。在功能性训练中,应根据这些力学原理设计训练动作。例如,在模拟划水动作的训练中,要考虑手臂划水时的曲线运动轨迹以及水的阻力特性,使训练动作能够最大程度地接近真实游泳时的动作模式,从而提高训练效果。同时,依据能量代谢特点来制定训练方法也是科学化的体现。游泳运动的能量代谢在短距离和长距离项目中有很大差异,短距离项目更多依赖无氧代谢,而长距离项目则以有氧代谢为主。针对这一特点,在功能性训练中,对于短距离游泳运动员,可以采用高强度、间歇性的训练方法,以提高无氧代谢能力,如短时间、高强度的抗阻训练与短暂休息交替进行。对于长距离游泳运动员,则可采用低强度、长时间的持续性训练方法,如长时间的有氧功能性训练,如水中慢跑等。另外,科学化的训练方法还应结合现代运动科学技术。例如,利用运动生物力学分析系统,对运动员的游泳技术动作进行详细分析,找出技术动作中的薄弱环节,然后在功能性训练中设计针对性的训练动作来改善这些问题。
3、加强专业教练队伍建设
要提高教练的专业知识水平。功能性训练涉及到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多学科知识,教练需要深入学习这些知识领域,理解功能性训练的原理和方法。例如,教练要掌握肌肉的起止点、功能以及不同肌肉群在游泳运动中的协同作用,这样才能设计出合理的功能性训练方案。同时,了解运动生理学知识,能够根据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调整训练强度和频率,避免过度训练或训练不足。在运动生物力学方面,教练要能够分析游泳动作中的力学原理,将其融入到功能性训练中,提高训练的针对性。要加强教练的实践操作能力。仅仅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教练需要在实际训练场景中熟练运用功能性训练方法。这就要求教练积极参与实践培训课程,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例如,通过实际操作各种功能性训练设备,掌握不同设备的使用方法和训练效果,以便根据运动员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进行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教练要能够准确地指导运动员完成各种复杂的功能性训练动作,纠正错误动作,确保训练的有效性。建立教练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机制也非常重要。不同的教练在功能性训练方面可能有不同的见解和经验,通过交流与合作,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例如,可以定期组织教练研讨会,分享成功的训练案例和最新的训练理念。
结束语:功能性训练在游泳运动体能训练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科学化训练方法需依据力学原理、能量代谢特点并结合现代科技,合理安排训练周期。加强教练队伍建设要提高知识水平、增强实践能力、建立交流合作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未来,应不断优化功能性训练在游泳体能训练中的应用,以提高游泳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和竞技成绩。
参考文献:
[1]王泽.功能性训练在游泳运动体能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画报,2024(18):131-132,136.
[2]李志恒,崔忠磊,杨森,等.功能性动作筛查视角下游泳运动员基础体能与运动损伤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3,31(10):237-239.
[3]马莹.康复体能训练在游泳运动中的防治作用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2,8(8):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