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要素落实研究

作者

王玉聪

洛表镇中心小学大平校区 四川宜宾 644505

摘要:语文要素为小学语文教学明确了目标导向与内容依据,是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深入分析《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等典型课文教学案例,来探索语文要素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落实路径。研究发现,语文要素的成功落实需运用细化要素内容与精选教学范本以及创设教学情境等核心策略,实践表明,教师把抽象要素转化成具体操作步骤,选择具有典型性与可迁移性的教学内容,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境,能显著提升语文要素落实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实现教学目标的精准达成,以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要素;教学策略;课堂实践;核心素养

引言:

统编教材实施之后,语文要素已成成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依据,明确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与方法,语文要素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为教师教学提供科学指导,教师借此确定教学目标与选择教学内容以及设计教学活动,可实际教学里,部分教师对语文要素理解存在偏差,落实过程缺乏系统性与针对性,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如何把抽象的语文要素转化成具体的教学行为做法,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语文要素的深度落实,如何在课堂实践当中真正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这些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语文要素课堂教学的理论内涵探析

(一)语文要素的内涵特征

统编教材核心的组织架构是语文要素,具备明确的指向性与层次性特征,体现了语文学科教学的本质要求。语文要素是语文学习里“学什么”与“怎样学”的具体内容,涵盖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以及学习方法与学科素养等多个维度[1],从教材编排角度看,语文要素以单元导语的形式明确呈现,给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指引,避免了教学过程中出现盲目性,在具体表现形式方面,语文要素包含了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等基础技能要素,也涵盖思维品质与文化理解等高阶素养要素,形成由表及里与由浅入深的递进结构,为实现语文教学的系统化提供了坚实基础。

(二)语文要素落实的价值意义

语文要素的有效落实对于重构小学语文教学生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在引导学生落实语文要素时能够结合语文要素设置核心问题,让落实语文要素的目标更加明确[2]。在教学实践层面,语文要素的落实能够帮助教师摆脱传统的知识灌输模式,转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素养导向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对于学生而言,语文要素的落实为其语文学习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导向与方法指导,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其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与文化理解能力,为构建高质量的语文教育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语文要素课堂落实的教学实践探索

(一)细化要素内容的操作方法

语文要素的细化操作得要教师深入挖掘要素的内在结构,把抽象概念转化成具体可操作的教学内容,依靠建构科学的思考模型达成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教师通过设计语文要素的学习任务,以语文要素为基准组织批注式阅读教学,能够提升学生参与语文要素学习境界[3],细化操作的关键之处在于把综合性要素拆解成若干可操作的子目标,并且为每个子目标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学习活动,以《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中“阅读时能提出不懂问题,并尝试解决”要素为例,教师将其细化成“识别理解障碍点”“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验证理解效果”三个操作步骤,当学生碰到“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这一抽象表述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作比较的方法,借助“把直径为1纳米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球放在地球上”形象对比,将抽象数字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认知,通过这样的分步指导,学生逐步掌握从发现问题到运用方法解决问题的完整路径。

(二)精选教学范本的选择原则

教学范本的精选得遵循示范性与规律性以及发展性这三大核心原则,以此确保所选内容能有效承载语文要素的落实任务,并促进学生能力的迁移发展。教师要用心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以此帮助学生围绕语文要素参与课堂学习活动[4],范本选择的核心标准是典型性与可迁移性,也就是说所选内容应能代表同类文本的共同特征,并为学生提供可复制的学习经验。以《飞向蓝天的恐龙》里“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表述为范本,教师重点分析“一支”体现科学表述严谨性(强调只是部分恐龙发生演化),“漫长”体现了时间概念的准确性(强调演化过程长期性)。通过对这一典型范本深入分析,学生不仅理解了这句话的具体含义,更关键的是掌握了阅读科普文章时应关注用词准确性的一般方法,为今后阅读同类文本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创设教学情境的设计思路

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围绕语文要素的落实需求来进行,通过多元化情境类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与实践机会,以此促进语文要素在真实语境当中的内化与运用。教师需要探索适合的教学策略,比如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还要提升自身教学能力[5],情境设计的核心要素包括真实性与目标性,也就是创设的情境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且能有效促进语文要素落实。以《琥珀》教学里“科技馆讲解员招募”情境为例,教师把抽象的推理能力培养转化成具体的讲解任务,学生需通过分析琥珀的特征来推测其形成过程,在解释“为什么琥珀中会有两只昆虫”“为什么说这个过程需要几千万年”等问题时,学生在完成角色任务过程中自然习得了观察现象与分析原因以及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达成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

结语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通过深入分析典型教学案例能够发现,成功的落实语文要素离不开科学的理论指导与精准的实践操作。细化要素内容给教师提供了把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教学目标的操作路径,精选教学范本确保了教学内容具备典型性与示范性,创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了真实学习体验与实践机会。综合运用这些策略能有效解决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推动语文课堂从知识传授向素养培育方向的转变。落实语文要素是个系统工程,教师需在深入理解要素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持续探索与完善教学方法,以实现教材价值的最大化与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惠清.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的策略[J].天津教育,2025,(03):159-161.

[2]童华水.浅析语文要素在小学语文课堂的落实[J].新教育,2025,(02):113-114.

[3]王庆瑞.小学语文“单元语文要素”落实途径探讨[J].学生·家长·社会,2024,(45):75-77.

[4]伍小香.语文要素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落实策略[J].语文新读写,2024,(23):46-48.

[5]王莉花.有效落实语文要素的方法探究——打造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实践运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4,(14):35-37.

作者简介:王玉聪,1971年,女,汉,四川省宜宾市珙县,洛表镇中心小学大平校区,小学语文教师,班主任,学历:专科 职称:为小教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