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
张广荣
呼市玉泉区五塔寺东街小学 010020
摘要:深度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范式,强调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是落实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内容,就大单元教学的原则、问题及对策展开探析,以期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深度学习强调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协作交流、迁移应用等方式,掌握知识技能,形成核心素养。这契合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聚焦主题,突破单篇,引导学生在整合探究中深化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审美鉴赏等关键能力。对标深度学习目标,围绕统编教材,优化大单元教学策略,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时代新人,具有重要价值。
一、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应坚持党的原则
(一)聚焦主题,突出语文核心素养
大单元教学要立足主题,系统设计教学目标,整合语文要素,引领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能力的同时,形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1]。以第二单元“名著故事”为例,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感悟名著的语言魅力,掌握人物、情节、环境描写的方法,更要引发学生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培育自主阅读、合作交流、梗概提炼等关键能力。
(二)整合资源,创设真实情境
深度学习强调在真实情境中学习,这就要求大单元教学善于整合资源,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特色的语言情境。以第一单元“中华节日”为例,除传统节日外,教师还可引入“五四青年节”“建党节”等,拓展学生对节日内涵的认知;联系中外节日异同,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感悟中华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组织学生走进社区,采访老人讲述从前过年的趣事,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传统节日的新变化。
(三)优化设计,注重学科融合
单元教学不是简单的课文罗列,而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整体优化教学设计。第六单元是小学毕业前的回顾与展望,要围绕“难忘小学生活”这一主题,合理安排课文教学、课外阅读、综合性学习、社会实践等活动。可先引导学生走进老照片的时光隧道,回忆儿时趣事;继而走访母校,采访老师、校友,聆听成长故事;接着分组创作毕业微电影,用影像定格童年时光;最后举办主题晚会,以歌舞、相声、小品等形式,抒发依依惜别之情。单元教学还要注重学科融合,拓展学习的广度与深度。
二、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课文轻单元,缺乏整体规划
调查发现,不少教师在单元教学中仍是“各个击破”,围绕课文组织教学,缺乏面向整个单元的宏观设计。对单元主题把握不够,对课文与单元、学段、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模糊,难以科学设计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2]。
(二)重识记轻理解,学习过于表层
部分教师在单元教学中仍然重识记、背诵,轻思考、理解,没有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度探究。如在《孙权劝学》教学中,有的教师过于强调背诵课文,默写生字词,却忽视了引导学生思考“学习应有的态度”“求知要有恒心和毅力”等深层次问题。学生在掌握字词句篇的基础上,没有真正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难以在学习中形成自身的认识和价值判断,学习过于表层化。
(三)重个体轻合作,忽视协同探究
语文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不断地交流互动中深化认知。然而,在大单元教学中,不少教师仍固守“一言堂”,满足于个体化教学,忽视了小组互助、集体智慧的作用。学生缺乏表达交流、合作探究的机会,思维往往局限于自我理解,难以开拓新视野、获得新感悟。
三、深度学习理念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
(一)整体规划,突出育人导向
大单元教学要遵循语文学科特点,整体规划,突出育人导向。首先,要系统梳理单元学习目标。单元目标不是各课目标的简单罗列,而要高于课时目标,体现学段特点,彰显学科价值。要紧扣深度学习要求,在知识目标外,突出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的培养。以统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品味书香”为例,单元目标可概括为:“感悟阅读的乐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学会从不同角度赏析文章,提高鉴赏能力;在阅读交流中提升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在此统领下,教师要关注课文与单元、语文与其他学科、校内与校外的联系,科学选择习作、口语交际、课外阅读等活动内容,使其与课文学习形成呼应,真正成为落实单元目标的有效途径。
(二)精心选编,创设问题情境
单元教学要创设贴近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广泛选编反映时代风貌、富有时代气息的素材,助力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感知社会、认识人生。如在统编版六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一课中,可补充毛泽东同志诗词名篇,如沁园春·雪、清平乐·会昌、蝶恋花·答李淑一;选编他为人民服务、心系群众的感人故事。在熟悉语篇、了解背景的基础上,设置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人民领袖的博大胸怀、崇高风范。在习作指导中,还可结合“中国梦”“脱贫攻坚”“抗疫精神”等话题,引导学生书写身边的榜样,在现实生活中感悟“为人民服务”的真谛。问题是学习的起点。精心选编素材,创设合适问题,方能使语文学习悦心而有益。
(三)优化教学,注重协作探究
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合作者,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一方面,要给学生更多自主权,鼓励学生围绕话题广泛阅读,搜集资料,形成自己的见解。如在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科普作文指导中,可鼓励学生“小小科学家走进生活”“用科学的眼光观察事物,用文学的语言描绘世界”,引导他们走进大自然,观察蚂蚁搬家、鸟儿筑巢的奇妙场景,动手制作各种小发明,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另一方面,要创造生生互动、师生交流的平台。如在第三单元“童年趣事”习作中,学生先写出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件事,然后在小组内分享讨论:哪个故事最有趣,哪种写法最生动,还有哪些珍贵细节值得补充。在互动交流中,学生能开阔视野,丰富思路,教师也能洞察学情,因材施教。
结语:总之,深度学习为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教师要立足学情,发挥学生主体性,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要关注学生个性特点,创设合作探究、交流互鉴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绽放语文学习的异彩。
参考文献:
[1]原荧.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策略探究[J].新教师,2024(4):31-32.
[2]蒋浩.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策略探究[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4(1):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