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初探
金彦宇
南京邮电大学 210023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提高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本科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分析了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开展本科生科研训练的重要意义,调查了目前本科生科研训练的现状,提出了完善科研训练制度、创新训练模式、建设指导教师队伍等加强本科生科研训练的举措,旨在更好地发挥科研训练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生;科研训练;创新能力
引言: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当前,国家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发展,将创新能力提升上升为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高校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在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负有重要使命。而本科生是高校学生的主体,开展本科生科研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更需要重视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培养。
一、本科生科研训练的重要意义
(一)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科研训练是大学生接受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学生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动手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锻炼科研能力,培养创新精神[1]。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涉及电路设计、信号处理、嵌入式系统等诸多方向,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让本科生尽早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通过承担一定的研究任务,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数据分析等环节得到全面锻炼,有助于培养严谨的科研作风和敏锐的创新意识。
(二) 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用人单位更加青睐具有科研经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参与科研可以帮助学生提前适应工程实践,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动态,积累从事相关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从而提高就业竞争力。对于有志于继续深造的学生而言,本科阶段的科研经历也是申请保研或考取理想研究生院校的重要砝码。
二、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科研训练现状
(一) 科研训练方式
目前,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科研训练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参与承担科研项目的子任务,完成设计、实验、测试等部分工作。二是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学校和学院面向本科生举办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设计竞赛等,鼓励学生参赛。三是开展创新创业训练。学校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支持学生自主开展科技创新。四是进行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学生需要完成一项完整的设计或研究任务,是对大学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
(二) 学生参与度
尽管学校和学院为本科生搭建了丰富的科研训练平台,但学生的参与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根据我们的调查,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中只有35%的学生主动参与过科研项目、学科竞赛或创新创业实践。部分学生反映,一方面学习任务重,缺乏参与科研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对科研感兴趣但不知如何入手,缺少指导和帮助。还有部分学生认为,本科阶段以掌握专业知识为主,科研并非刚需,参与积极性不高[2]。
三、加强本科生科研训练的举措
(一) 完善科研训练制度,提供政策保障
要充分发挥科研训练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必须在制度层面予以保障。学校应完善本科生科研管理办法,将科研训练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运行机制。在学分设置、教学任务安排、经费投入等方面为本科生科研训练提供政策支持。
我院制定了《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科研训练实施办法》,明确规定每位学生必须参与至少1项科研项目或学科竞赛,取得优异成绩的可获得创新学分奖励。我们将指导本科生科研作为教师的基本教学工作量,与教学质量考核、职称评定挂钩。学校每年拿出专项经费用于支持本科生科研,并设立了“优秀本科生科研成果奖”,奖励在科研创新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
(二) 创新科研训练模式,强化过程管理
针对不同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探索多元化的科研训练新模式。可采取“教师项目+自选项目”的双导师制,让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科研训练,同时鼓励学生自主申报创新项目;建立学生科研团队,促进学生之间开展团队协作;试行“科研驱动教学”,将教师科研成果和前沿动态引入课堂教学之中。
创新的同时更要注重规范管理,加强科研训练全过程监管,保证训练质量。建立健全选题审核、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等环节,加强督促检查,严把关口。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科研训练管理的精细化、常态化。
例如,我们构建了校企联合培养机制,与企业合作建设了“电科青年学者科研工作室”,面向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开放,学生可以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前沿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我们还开发了本科生科研训练管理系统,教师可在线发布项目,学生可网上选题申报,各培养环节实现信息化管理,有效提高了科研训练效率。
(三) 建设优秀指导教师队伍,提供专业指导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保证科研训练质量的关键。要遴选高水平教师承担本科生科研指导任务,将科研能力突出、热爱教书育人的教师吸收到本科生科研指导教师队伍中来。同时加强指导教师的培训和交流,提升指导能力和育人意识。鼓励教师将自己承担的科研项目转化为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在科研和教学的良性互动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我院非常重视科研训练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学院定期组织教师开展科研指导专题培训,邀请经验丰富的老教授传授指导学生科研的技巧和方法。建立了“优秀科研指导教师”评选表彰制度,每年评选10名科研指导工作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并在职称评审时予以倾斜。我们还成立了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本科生科研训练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
结语:
本科生科研训练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益探索和实践。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的是未来电子信息产业的中坚力量,更应注重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分析了加强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科研训练的重要意义,总结了科研训练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科研训练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曲文全.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科研训练的探讨[J].电子乐园,2021(2):267-267.
[2]解其云,陈丽敏.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科研训练的探讨[J].无线互联科技,2016,13(4):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