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作者

陶英姿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海门小学 318000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作为重点学科之一,积极创新教学策略是持续提升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其中“教—学—评”一致性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对于提升教师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展开分析,旨在构建高效、互动、评价反馈及时的小学数学课堂,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指明方向。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具有深远影响,但是在传统教学中,小学数学中大多存在的目标定位不清、评价标准单一、学习活动浅表化等问题,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探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制订完整教学目标,强化学生综合能力

随着教育教学实践的持续深入与不断推进,教师应当不断地反思并逐步完善教学目标,以确保其既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又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基于此,教师应紧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不断完善教学活动,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进一步保障和提升教学效果,从而切实有效地落实“教—学—评”一致性这一先进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特优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一课为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准确表述面积的概念,明确区分面积与周长的不同,而且能够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正确应用这些公式进行面积计算。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动手操作与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归纳等方法自主探索面积计算的规律,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此外,教师还需要结合教学情况,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确保评价能够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提供有效反馈,持续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得其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而且培养学生的严谨数学态度和良好学习习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优化整体教学过程,落实小学数学教学机制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中,优化整体教学过程是关键一环。在教学环节当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更好的接受教学内容,从而落实教学机制[2]。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为例,教学过程的设计应注重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的深度。首先,通过情境导入策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桥梁、广告牌等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实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出教学内容。其次,在新知探究阶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利用纸片剪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并测量其边长和角度,以此引导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持续引导学生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通过割补法等策略,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进行计算,深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有的学生说,可以将图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或另一个平行四边形进行计算,这一想法得到一些同学的认可。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巩固练习环节,可以进一步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使得学生能够直接计算面积并且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以检验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最后,在总结提升阶段,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总结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反思能力,将“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落实到实质。

三、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给予学生针对性指导

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评价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是连接教学与学习成效的桥梁。一个良好的评价机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明确自己需要改进的方向,而且能够引导学生根据评价结果调整后续的学习计划,制定出更加合理且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此外,评价机制还能为学生的个性化能力提升提供更加全面且综合的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节奏和路径上不断进步,实现个人潜能的最大化发挥[3]。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课为例,强调评价体系的多元化与全面性。与此同时,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同时也高度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在过程性评价方面,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理解题意的准确性以及计算过程的规范性,并结合学生实际表现给予及时的口头反馈和指导。同时,在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进一步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结果性评价方面,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设计基础题、提高题和挑战题的不同难度练习题,以及单元测试或期末考试,全面检测学生对小数加法和减法知识的掌握程度。此外,实施个性化评价,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额外辅导和练习,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对表现优秀的学生,则给予额外的挑战任务或项目,促进其进一步拓展知识和技能。最后,教师还需要定期进行一对一的反馈谈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困惑,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进而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打造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并且通过制订完整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以及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深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制订完善的教学目标,并且优化教学过程,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积极构建高效、互动、评价反馈及时的小学数学课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赖文慧.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课堂的构建[J].华夏教师,2024,(32):102-104.

[2]马丽.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35):6-9.

[3]刘冬.“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J].教师,2024,(33):36-38.

[4]燕学英.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构建策略[J].天津教育,2024,(35):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