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县域高中教师数字素养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
罗英
巴马县高级中学 547500
摘要:本文以广西巴马县为例,探讨民族地区县域高中教师数字素养的现状、问题及提升策略,分析巴马县高中教师在数字意识、数字技能和数字应用方面的现状,发现其存在数字意识薄弱、数字技能不足和数字应用能力欠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加强培训、强化训练和优化资源等策略,以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促进民族地区县域高中教育的数字化转型。
关键词:民族地区;县域高中;教师数字素养;巴马县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化已成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民族地区县域高中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的实现。广西巴马县作为典型的民族地区,其县域高中教师在数字素养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深入研究巴马县县域高中教师数字素养的现状,不仅有助于揭示民族地区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具体问题,还能为制定针对性的提升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一、民族地区县域高中教师数字素养的重要性
民族地区县域高中教师的数字素养,对于推动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数字素养是缩小数字鸿沟、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民族地区县域高中往往面临教育资源匮乏、信息闭塞等问题,而数字技术能够突破地域限制,为师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具备良好的数字素养,能够熟练运用数字工具获取、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弥补地域差距,让民族地区学生享受到与发达地区同等的教育机会,促进教育公平。
其次,数字素养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数字技术为教学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例如多媒体教学、在线学习平台、虚拟仿真实验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具备良好的数字素养,能够灵活运用数字技术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开展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最后,数字素养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适应时代需求的必然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教师作为教育的践行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数字素养,才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更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使命。
二、巴马县高中教师数字素养现状
(一)数字意识现状
巴马县高中教师的数字意识整体较为薄弱。通过对巴马县高级中学的教师进行调研,数据显示,仅23%的教师能够准确理解数字教育的核心内涵,67%的教师将其简单等同于“使用电子设备上课”,另有10%的教师对数字教育概念模糊不清。这种认知偏差在46岁以上教师群体中尤为突出,他们普遍认为“数字教育就是PPT教学”。 在智慧课堂ForClass平台使用方面,教师认知存在显著差异:35岁以下教师:82%认可平台的教学价值;36-45岁教师:57%持积极态度;46岁以上教师:仅29%表示认同。这种代际认知差异与教师教育背景、技术接触经历密切相关。由此可见,大多数教师对数字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主动学习和应用数字技术的意识,部分教师对数字教育资源的价值认识不足,未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数字教学平台和资源。
(二)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现状
巴马高中自2020年引入智慧课堂ForClass系统以来,已构建起"终端+平台+资源"三位一体的数字化教学环境。硬件设施方面,实现全校师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的终端配备率100%,多媒体教室覆盖率98%,无线网络实现教学区全域覆盖。软件层面,通过学科网校级会员账号体系,教师可获取覆盖全学科、全学段的教学资源库,年下载量达2.3万次(2022年数据)。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平台日均活跃教师用户占比达82%,说明数字化工具已成为常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资源配置方面仍存在结构性失衡:学科网资源以人教版教材为主,与当地壮汉双语教学需求的适配度不足;硬件设备更新周期超过4年,20%的平板存在运行卡顿问题。这种“重建设轻维护”的现象在民族地区县域学校中具有典型性。
(三)教师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分析
通过课堂观察与教师访谈发现,教师技术应用呈现明显的分层特征。约65%的教师能熟练使用ForClass进行课堂互动(随机点名、屏幕推送)、作业布置与批改;35%的教师已掌握学情数据分析功能;但仅有12%的教师能自主开发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学科网使用方面,89%的教师停留在资源下载层面,仅有21%会进行二次编辑加工。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技术应用存在"课堂强课后弱"的特点:平板电脑在课后主要用于作业布置(93%),而基于数据的个性化辅导仅占7%。这种浅层次应用与教育部《教师数字素养》标准中要求的“数据驱动教学决策”仍存在显著差距。
三、巴马县高中教师数字素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数字意识薄弱
巴马县高中教师数字意识薄弱主要体现在对数字教育的认知不足和重视程度不够。许多教师对数字教育的概念、发展趋势及其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缺乏深入了解,往往将数字教育简单地等同于使用电子设备或多媒体课件,而未能认识到其深层次的教育理念变革和教学模式创新。部分教师认为数字教育只是简单的技术应用,忽视了其在教学模式创新、教育质量提升等方面的潜力,导致在实际教学中,数字技术的应用往往停留在表面,未能充分发挥其在个性化学习、互动教学、资源共享等方面的优势。这种意识的薄弱不仅影响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也制约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推进,导致学生在数字素养和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滞后,难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提升巴马县高中教师的数字意识,不仅需要加强相关培训,还需要从政策层面提供支持,营造良好的数字化教育环境,激发教师主动探索和实践数字教育的积极性。
(二)数字技能不足
数字技能不足已成为制约巴马县高中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瓶颈之一。大部分的教师仅能进行基础的文档编辑、课件播放等简单操作,对专业教学软件如几何画板、化学虚拟实验室等的使用率不足两层。在疫情期间,虽然有超过九成的教师尝试使用在线教学平台,但仅有不到三层的教师能够熟练运用平台的互动功能、作业批改系统和数据分析模块。这种数字技能的匮乏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许多教师仍然采用“PPT+讲解”的单一模式,无法有效整合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兴技术来创设沉浸式学习环境。
在数字资源开发方面,教师普遍缺乏制作微课、开发互动式课件的能力。据统计,巴马县高中教师自主开发的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占比不足一层,严重依赖外部资源。这种状况不仅限制了教学创新,也影响了校本资源的积累和共享。更为突出的是,教师在教育数据分析和应用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大多数教师无法有效利用学习管理系统(LMS)中的学习行为数据,难以通过数据分析诊断学生的学习困难,也无法基于数据优化教学策略。例如,在个性化教学方面,仅有不到15%的教师能够运用学习分析技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差异化的学习方案。
(三)数字应用能力欠缺
在实际教学中,巴马县高中教师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较为欠缺,这一问题在多个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首先,多数教师对数字技术的掌握仍停留在较为基础的层面,仅限于使用PPT、播放视频或进行简单的在线作业布置等基本操作。这些技术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辅助教学,但并未能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教学模式创新和个性化学习支持方面的潜力。例如,教师较少利用数字技术进行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也未能充分利用数据分析工具来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其次,在课堂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学评价等关键教学环节中,数字技术的应用显得较为单一和表面化。课堂互动往往局限于简单的问答或在线投票,缺乏深层次的互动设计,如利用虚拟现实(VR)或增强现实(AR)技术来增强学生的沉浸式学习体验。教学评价方面,数字技术的应用也较为局限,多数教师仍依赖传统的考试和测验,未能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进行过程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如通过数据分析工具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和反馈。
四、巴马县高中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策略
(一)加强培训,提升数字意识
针对巴马县高中教师数字意识薄弱的问题,应采取多层次的培训策略。首先,组织全县范围的数字教育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讲解数字教育的概念、发展趋势及其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教师对数字教育的整体认知。其次,开展校本培训,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组织教师学习数字教育相关政策文件,增强教师对数字教育的重视程度。再者,鼓励教师参与在线学习社区,通过观摩优秀数字教学案例,激发教师主动学习和应用数字技术的意识。最后,建立数字教育示范校,组织教师参观学习,亲身体验数字技术带来的教育变革,增强教师对数字教育的前瞻性思考。
(二)强化训练,提升数字技能
为提升巴马县高中教师的数字技能,应采取系统化的训练策略。首先,开展基础技能培训,包括计算机操作、常用办公软件使用等,确保教师掌握基本的数字工具使用能力。其次,组织专业教学软件和在线教学平台的专项培训,如智慧课堂系统、在线作业平台等,提高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用数字技术的能力。再者,开设数字资源开发课程,教授教师使用多媒体制作工具、微课制作软件等,提升教师自主开发数字教学资源的能力。此外,还应加强数据分析能力的培训,帮助教师掌握学习分析技术,利用数据优化教学策略。最后,建立教师数字技能认证制度,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数字技能水平。
(三)优化资源,促进数字技术应用
为促进巴马县高中教师有效应用数字技术,应着力优化数字教育资源。首先,完善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确保每间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并提供稳定的网络环境。其次,建设县域数字教育资源库,整合优质在线课程、教学案例、数字教材等资源,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再者,开发适合民族地区学生的本土化数字资源,如双语教学资源、民族文化相关课程等,满足本地教学需求。此外,建立教师数字技术应用支持平台,提供技术咨询、经验分享等服务,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问题。最后,鼓励教师参与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通过校际合作、区域协作等方式,促进优质数字资源的流通和利用。
结论
本研究以广西巴马县为例,探讨了数字教育在促进民族地区县域高中教师数字素养提升中的策略。研究发现,巴马县高中教师数字素养存在意识薄弱、技能不足、应用能力欠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培训、强化训练、优化资源等策略。这些策略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民族地区县域高中教师的数字素养,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数字素养提升策略的长期效果评估,以及如何将数字技术与民族地区教育特色深度融合,为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提供更多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袁磊,刘沃奇.民族地区教师数字素养的发展现状与提升路径——基于广西9市教师样本的实证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24,35(01):117-124.
[2]王学男.提升民族地区教师数字素养的三个着力点[J].中国民族教育,2024,(02):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