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部编版教材的案例式语文教学设计研究
朱晓琳
昆山市玉山镇第三中心小学校
引言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严谨的编排体系,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依托。《青山处处埋忠骨》作为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毛泽东作为父亲在面对儿子牺牲时的悲痛与以国家为重的伟大胸怀,具有深刻的思想教育意义和文学价值。然而,在传统教学中,对于此类课文的教学往往存在重知识讲解、轻情感体悟,教学方式单一等问题,难以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蕴含的情感与精神。案例式教学通过引入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和感悟,能够有效激活课堂,提升教学效果。深入研究基于部编版教材的案例式语文教学设计,围绕《青山处处埋忠骨》开展教学实践探索,对优化语文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现状分析
1.1 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教学多以教师讲解为主,侧重于对课文生字词、段落大意等基础知识的传授。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自主思考和深入探究的机会。教学过程中,对课文中人物情感的剖析不够深入,多采用简单概括的方式,未能引导学生通过文本细节去体会毛泽东内心的复杂情感。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多以讲授法为主,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无法真正感悟课文所传达的精神内涵。
1.2 课文教学的难点剖析
《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情感深沉而内敛,其教学难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学生与课文所处时代背景存在较大差异,对当时的历史环境和人物心境缺乏直观感受,难以理解毛泽东在面对儿子牺牲时,个人情感与国家大义之间的矛盾与抉择。另一方面,课文中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情感,如何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细节,深入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从文字中感悟人物的伟大精神,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提出了较高要求。
1.3 学生学习需求的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知识记忆,更渴望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和精神滋养。对于《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类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课文,学生希望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深入挖掘课文背后的故事和情感。他们期待课堂教学能够更加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能够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课文,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
2 案例式教学在《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2.1 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案例式教学通过引入与《青山处处埋忠骨》相关的典型案例,如同一时期其他革命先烈的事迹、毛泽东在不同情境下的决策故事等,能够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从多个角度理解课文。这些案例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信息,使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当时的历史环境和人物面临的困境,从而深化对课文中毛泽东情感和抉择的理解。通过分析案例中人物的行为和情感,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课文的主旨,理解个人情感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提升对课文内涵的理解深度。
2.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动、具体的案例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枯燥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教学中,引入与课文相关的历史故事、影视片段等案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当学生接触到鲜活的案例时,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和分析中。
2.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案例式教学强调学生对案例的分析、思考和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分析与《青山处处埋忠骨》相关的案例时,学生需要运用归纳、推理、判断等思维方法,对案例中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处理。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3 基于案例式教学的《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策略
3.1 精准设定教学目标
基于案例式教学的特点和《青山处处埋忠骨》的课文内容,教学目标应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精准设定。在知识与能力方面,要求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准确概括文章大意;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分析案例、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文本细节的分析能力和情感体悟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引导学生体会毛泽东的伟人胸怀和高尚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2 精心选择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的选择是案例式教学成功的关键。针对《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教学,应选择与课文主题相关、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案例。可以选取毛泽东其他体现家国情怀的事迹,如他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决策过程,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毛泽东的人物形象;也可以引入其他革命先烈在面对个人与国家利益冲突时的选择案例,与课文形成对比和呼应,加深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此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反映当代人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的案例,引导学生将课文所传达的精神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增强教学的现实意义。
3.3 优化教学过程实施
在教学过程实施中,应充分发挥案例式教学的优势,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学导入环节,可以通过播放与课文相关的影视片段或讲述历史故事 为案例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文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案例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 语言、神态等,深入体会人物情感;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案例和课文 ;在教学总结环节,引导学生对案例和课文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出其 并鼓励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谈谈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结束语
基于部编版教材的案例式语文教学设计,为《青山处处埋忠骨》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分析教学现状、挖掘案例式教学的应用价值并提出具体的教学设计策略,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运用案例式教学,精准设定教学目标,精心选择教学案例,优化教学过程实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涵,体会人物情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随着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还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案例式教学设计,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语文教学,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高婷婷. 基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整体设计与实施——以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为例[J]. 华夏教师, 2024, (18): 64-66.
[2]赖金托.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以部编版教材为例[J]. 教师, 2023, (18):24-26.
[3]骆颖婕. 小学语文习作结尾写作研学后教教学设计述析——以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
彩的活动》教学为例[J]. 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 2022, (12): 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