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发展之幸福课程篇

作者

万里

吉林省孤儿学校 吉林省长春市 130117

另一方面,对该校心理普查结果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学生的心理问题具有不同的层次,从一般的适应问题到严重的心理障碍直至精神疾病都有可能发生。但是,大部分学生主要是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或应激状态下较短时间的心理紊乱,这些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心理教育的方式来处理。

关键字:心理健康教育 融合 幸福课程

一、课题引领,行政推动——建构特色幸福课程体系

经过实践最后找寻到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的教育实践模式,该校申请过《孤儿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模式》课题,在课题的引领下,教师能够幸福的教,学生能够幸福的学,同时校长亲自挂帅课题组组长,在强大的行政推动及积极心理学理念指导下,全校师生共同参与,构建了该校特色幸福课程体系。

二、幸福课程体系六维模型

该校除了开设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课程以外,还有心理健康校本课、正面管教班会课、梦想课、社团课、研学课、劳动课等课程体系,均融合了积极心理学理念。

(一)心理健康校本课——适合学生的心理读本

在已有的心理健康课的基础上,结合校情、学情,以及考虑学生未来发展等综合因素,开发了适合学生学习的系列主题课程,比如小学的情绪管理课、初中的青春健康教育课、高专的抗逆力课程等。

1.情绪管理课:基于小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学生完整人格发展的需要,开发并实施以培养小学生社会情绪能力为核心的情绪管理校本课程,课程以情绪察觉,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为主线[1],以具体的情绪调整为辅线,以积极情绪的培养为重点,设计了一系列的辅导活动。共分为四个专题(认识与察觉情绪、表达和倾诉情绪、调整消极情绪、培养和发展积极情绪)和 15 个具体课程,通过种种创新和思考构建出符合学生需求、贴近学生实际的课程体系,指导学生发展出合理的情绪管理策略。

2.青春健康教育课:依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自身的成长规律,在初中开展青春期健康知识普及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性别意识和正确的交友观,培养“ 爱生活、会交往、有自信、有责任心” 的良好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课程内容涵盖了青春期特有的觉察身体变化、了解生理周期、缓解心理压力、处理人际关系等问题等问题[2],并提供解决方法和应对策略。

3.抗逆力课程。该校学生都有过坎坷的经历,在面临打击和压力的时候不知道怎样处理,很少有人跟他们分享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本课程内容兼顾知识、活动、经验三个方面,包含发展性、预防性两类课程[3]。发展性课程以知识学习为主,主要授课形式为讲授;预防性课程以活动体验为主,主要授课形式为成长小组。

(二)正面管教班会课——发现积极的自己

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应该是让孩子们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4]。而以上的能力培养,目前正是大多数班级中极其缺失的。

正面管教班会课将不惩罚、不骄纵的正面管教方法运用于教室中,以相互尊重和合作为基础,把和善与坚定融合为一体,并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生活技能。

正面管教班会课很好地契合了我校学生心理特点,在没有家庭系统的支持下,既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又要培养他们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正面管教班会能将二者完美的结合起来。

(三)梦想课程——自我实现的阶梯

该校于2018 年引进“ 梦想课程” ,通过实践逐渐引导我校学生在课堂上学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还要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更加注重课堂生成,随时随地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帮助学生自信、从容、有尊严地成长。

梦想课程内容:运动梦想课、梦想舞台、思考与选择、理财教育、职业人生、科技创客、安全教育等 40 门课程,每一门课程有 16 节课。梦想课程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环节都让孩子们亲历亲为,体验感受。设计的内容既贴近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又具有丰富的知识性。

(四)社团课——是孩子们幸福的“ 天堂”

我校共有30 个社团,社团课程丰富多彩,课堂精彩纷呈。社团课极大地丰富了孩子们校园文化生活,使学校真正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乐园、生活的家园,在这里没有压力,没有烦恼,社团课上孩子们天马行空地想象、收获着知识和友谊、锻炼着沟通能力、实现着自我价值····同时也培养了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社团课极大地发挥孩子们的特长,无形中提高了孩子们的自信心,这与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不谋而合,增加了孩子们的幸福感。

(五)研学课——融入社会的必修课

研学对于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说不只是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探讨学习,更重要的是他们能走出去,敢走出去,这个意义更大。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可是与我什么关系呢?我校很多学生都有这个思想,在学校这个“ 温室里”生活的很舒服,有国家政策的扶持,有老师的照顾,有社会爱心人士的关心,可以什么都不用做了,而事实是当学生毕业的时候发现,需要自己去面对社会,他们会很茫然,没有家庭系统的支持,他们会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适应社会,而不是更好的自我实现。

(六)劳动实践课

该校劳动实践课内容十分丰富,有爱心农场,扫雪,爱心义卖等活动。

爱心农场——在学校体育馆附近开垦一块土地,老师和学生们一起种植蔬菜、瓜果等作物,学生们很珍惜自己的劳动果实,每天都有人去除草,浇水,共同维护自己的成果。通过爱心农场劳动实践可以改善情绪状态,让学生从烦恼的事情转移到一些简单快乐的事情上去,可以宣泄不良情绪。

扫雪——学校面积很大,全都“ 承包” 给了班级,每天清晨和中午会经常看到学生们劳动的身影,这里就是学生们的家,他们不仅清除了地面上的积雪,也培养了学生的家园意识。同时,挖掘自己的潜力,释放自己的能力,体验到自我价值感。

爱心义卖——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的手工牛轧糖、爱心抱枕、陶泥作品、十字绣等物品。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爱心义卖,既能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机会,也能锻炼沟通、表达、组织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活动中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与支持,有助于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潜力,释放自己的能力,体验到自我价值感。同时,劳动通常需要与他人合作,有助于培养我们的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不断的劳动可以改善情绪状态,让我们从烦恼的事情转移到一些简单快乐的事情上去;通过劳动宣泄我们的不良情绪。

参考文献

[1]廖颖娜. (2023). 初中生情绪管理校本课程开发[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6),24-27.

[2]刘文利. 我国青少年性教育课程的发展历程与未来方向[J]. 中国教育学刊, 2018(11):24-28.

[3]朱再华.成长的“ 不倒翁” ——青少年抗逆力训练课程的行动研究[J].基础教育课程,2022(23):14-21.

[4]《正面管教心理学》:魏星、赵玉臻著。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