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情境的数学学习: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作者

胡小华

四川省丹棱县城区小学校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逐渐成为基础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目标。在小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单纯的计算和解题技巧的培养已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基于情境的数学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贴近生活的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实践所验证。本文探讨了基于情境的数学学习在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升中的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基于情境的数学学习;数学思维能力;小学生;教学策略

随着课程标准的不断更新和教育理念的变革,数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小学生阶段是数学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其终身学习和个人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通常侧重于公式记忆和基本技能训练,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和应用。而基于情境的数学学习,强调将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旨在通过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促进其数学思维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数学思维能力的内涵与重要性

1.1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它不仅包括基本的计算能力,还包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对数学问题的抽象能力、对数学结构的认知能力等。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方式转变的关键期,基于情境的数学学习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还能培养其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基于情境的数学学习的概念

基于情境的数学学习是一种通过创设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数学问题的学习模式。与传统的数学教学不同,情境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上机械的解题练习,而是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相联系。通过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基于情境的数学学习策略

2.1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基于情境的数学学习的核心,它通过将学生的学习内容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境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数学的实用性与价值,从而增强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来激发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热情。比如,在教授加减法时,教师可以通过超市购物的情境,让学生模拟购物、结算,计算购买商品的总价或找零金额。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练习数学技能,还能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班级预算活动,让学生模拟管理一个班级的活动资金,进行支出规划和预算计算,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与经济管理的关系。在旅行规划的情境中,学生可以根据预算、交通工具选择、住宿安排等因素,进行成本计算、时间安排等数学运算。

2.2提供开放性问题,培养探究思维

情境问题设计的开放性和挑战性对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至关重要。通过设计多解的数学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教学面积计算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条件下推导不同的解法。可以要求学生计算一个矩形的面积,提供标准的长和宽的数值,并让学生求解。接着,教师可以改变条件,例如,给定的是一个不规则形状,要求学生使用分割法或近似法来求面积;或者在给定相同的面积条件下,要求学生设计不同的形状,并探讨每种形状的面积计算方法。这种开放性问题的设计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多维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方法。

2.3强化合作学习,提升集体智慧

在情境教学中,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策略,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重要的社会技能,如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学生可以在交流和讨论中相互启发,碰撞出不同的思维火花,从而促进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进行数据分析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收集和分析不同的数据集,并共同探讨如何解读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得出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分工合作并整合各自的分析结果,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还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2.4融入跨学科内容,拓宽思维视野

数学学习不仅仅是独立的学科训练,它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多元化和广阔的学习视野。通过跨学科的整合,教师能够帮助学生看到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和跨领域的深度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思考。在教授几何时,教师可以将数学与艺术相结合,引导学生探讨图形和对称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在绘画或建筑设计中,许多图形的美学特征,如对称、比例和黄金分割,都是基于数学原理的。通过将几何学的基本概念与艺术的审美需求结合,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几何图形的理解,还能看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和文化艺术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另外,在教授数据统计时,教师可以引入自然科学的内容,例如通过分析实验数据来帮助学生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在生物学实验中,学生可以收集植物生长的相关数据,并用统计方法分析不同环境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在物理学实验中,学生可以运用概率统计来分析实验中的不确定性和误差。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数学的内在逻辑,还能够意识到数学在不同领域中的实际应用,从而使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和富有意义。

结束语

基于情境的数学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它通过将数学问题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尤其是在小学生数学教育中,情境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在实施情境教学时,应注重创设真实的情境、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强化合作学习、融入跨学科的知识以及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总结。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在不断的实践中培养出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金燕.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情景教学法的运用 [J]. 小学生(上旬刊), 2025, (02): 121-123.

[2]张威. 深化课标 构建情景——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情景教学创新研析 [J]. 小学生(下旬刊), 2025, (01): 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