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车超限运输认定标准和治理措施分析
郭英男
天津市公路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300074
摘要:当前,货车超载运输已经成为引发道路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货车超限运输认定和治理不仅是加强道路安全管理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价值诉求。本文通过对货车超限运输认定标准和治理措施进行研究,希望能推动我国货车超限的有效治理,提升我国道路桥梁的安全管理水平。
关键词:货车超限;运输认定标准;治理措施
一、前言
当前,我国交通运输部、公安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强货车超限运输治理的规章文件,以加强对违法超限超载运输问题的治理。治理初期,全国治超形势严峻,大批路段遭到破坏,只能按沙石路标准保障车辆通行,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和路产设施安全。尤其是全国部分地区相继发生因超限超载运输行为引发的桥梁垮塌事件,更是引起国家和交通运输部的高度关注。本文对货车超限运输认定标准和治理措施,有助于推动货车超限治理的规范化管理,也提升了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水平。
二、当前货车超限运输认定和治理现状和问题分析
(一)当前货车超限运输认定和治理现状分析
对于货车超限运输的问题,我国交通运输部和公安部,以联合执法方式,采取“固定+流动”执法模式对货运车辆进行拦截计重检测,对查实的违法超限超载车辆实施强制消违和行政处罚,并将违法案件信息推送到车籍所在地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开展“一超四罚”。同时对货物运输源头和末端企业,各区属地政府组织相关行业部门重点对矿山、钢铁、水泥、砂石“四类企业”和港口、铁路货场、大型物流园区、大宗货物集散地“四类场站”及其他重点货运源头、末端企业的监管。通过加强各治超成员单位之间执法协作,定期组织开展治超专项行动,不断完善治超执法协作机制,货车超限运输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基本遏制住了货运车辆的非法超限超载运输泛滥现象,在因货车超限运输的起数、死亡人数、直接财产损失方面均呈明显下降趋势。
(二)当前货车超限运输认定和治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货车超限运输的治理卓有成效,但依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货车超限运输的认定标准不统一。当前,在交通运输部门发布《超限运输行驶管理规定》后,形成全国统一的超限运输认定标准。但各省市在执行过程中对超限认定上存在差异,导致执法不一致,给跨省、跨区运输货车司机带来了困扰。这种不统一的标准不仅影响了执法效率,也给货车司机带来了额外的合规成本。
二是执法力度和效率有待提高。尽管采取了“固定+流动”的执法模式,但实际流动执法的覆盖面和频率仍显不足,尤其是部分区内超限检测站(点)、流动稽查配备的公安交警执法力量配置不足,高速公路治超执法手段单一,导致部分超限超载车辆能够逃避检查。
三是信息共享和联动机制尚不完善。虽然已经建立了货车超限违法案件信息推送机制,但在实际操作中,货车超限处罚等信息共享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仍需加强。同时,跨部门、跨地区的联动机制还不够顺畅,各区治超工作开展还不平衡,部分外围区与京、冀开展治超执法联动尚未形成制度化,影响了治理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四是源头和末端监管存在漏洞。尽管对“四类企业”和“四类场站”进行了重点监管,但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仍然存在违规装载、瞒报超限货物等现象。此外,日常管理制度、联合治理机制,源头执法查处未形成常态化,对排查的问题企业整改力度欠缺,源头“一超四罚”倒查追究尚需推进,对私改车辆的查处措施还不完善。
三、货车超限运输认定和治理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货车超限运输认定和治理存在的问题,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解决对策,希望能为我国货车超限运输认定和治理提供有益的见解。
(一)推动货车超限认定的标准化建设
针对我国当前不同区域货车超限认定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建议由国家层面对原先货车超限认定标准作进一步细化及更新,增加车型分类及相应的处罚措施。尤其是对不同轴数、类型的货车,以及所载不同物品的货车通行公路和高速公路的不同要求进行标准化建设。对载运标准集装箱的挂车列车和低平板半挂车运输普通货物进行认定标准规范建设,重点查纠其车货总质量超过限载标准和假牌套牌违法行为。通过制定统一的法规,确保全国范围内对超限运输的认定和处罚具有一致性,避免因标准不一导致的执法不公现象。
(二)丰富货车超限认定方法,加大执法力度
当前,交通管理部门应丰富货车超限认定方法,加大执法力度是确保货车超限运输得到有效治理的关键。首先,交通管理部门应引入先进的检测技术,如建设超限超载动态监测设施、装配自动栏杆机、激光检测仪等,以提高超限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其次,丰富治超联网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端使用场景,整合系统内各类检测数据和视频图像,实现对货车超限行为的实时监控和自动报警。
此外,加大执法力度,意味着要提高违法成本,形成震慑效应。交通执法部门应严格执行超限运输的处罚规定,对超限车辆不仅要进行经济处罚,同时严格落实“一超四罚”惩戒机制,建立黑名单制度,对屡次超限的运输企业和个人进行重点监管和处罚,确保执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加强科技治超,落实信用联合惩戒
随着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发展,数字技术的应用为优化货车超限认定提供了技术支撑。管理部门应依据交通运输部的《全国治超联网管理信息系统省级工程建设指南》要求,加快构建全国统一的治超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互通。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更准确地识别超限超载行为,提高执法效率和精准度。同时,利用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控货车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超限运输行为。
其次,落实路政、运政超限信息抄告制度、“一超四罚”和失信惩戒管理责任,推动京津冀区域联合治超执法信息的对接、互认和共享,确保“一超四罚”和失信联合惩戒等措施落实到位;四是研究利用遥感监测、车辆卫星定位等技术手段实施对源头企业和货运车辆的定点监控,重点整治公路沿线“二次配载”点,有效遏制违法超限超载车辆出场上路。
(四)加强源头治理,落实治超督导考核
为了减少货车超限问题,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应推动治超关口前移,着力管住车和货物两个源头,加强货车装载情况动态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超限超载货车非法改装拼装等行为。通过认真组织相关行业部门开展对“四类企业”和“四类场站”重点源头的排查监管,制定任务清单“挂图作战”,建立巡查台账,督导对重点货运源头安装称重设施和视频监控设施,完善监管措施。对查扣的“百吨王”一律倒追源头,严格实施“一超四罚”,突出对重点货运企业和货运场站的源头监管,坚决取缔公路沿线非法“二次配载”点。
其次,健全和落实督导检查制度,加强明察暗访。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向社会公示举报电话,认真调查、核实、处理社会群众来信来访,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督导执法部门严格落实执法工作责任倒查和追究制度,对工作不力、问题突出的,及时通报并挂牌督办。
四、结语
综上,货车超限运输认定标准和治理应以持续推动专项整治行动为载体,以强基础、补短板、优服务,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为目标,健全完善政策法规,推进科技治超信息化建设,严格规范执法,加强宣传教育,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科技、信用等手段,加快推进超限超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参考文献
[1]杨丽芳,吴克思.超限运输实时监测精准追踪[N].中国交通报,2024-08-22(003).
[2]谢天长,公路超限运输数智治理与服务关键技术及应用.江西省,江西通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3-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