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深拓展探主题,融合阅读促育人
付宇莹
苏州市吴中区一箭河实验小学 215156
摘要:随着课内外融合教学理念的兴起,小学英语教育正迎来改革的契机,这一背景下,本文聚焦于探索基于主题意义的小学英语课内外融合阅读教学策略。通过整合课内外丰富的阅读资源,并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旨在构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多样的语境中积累词汇、短语,更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
关键词:主题意义;小学英语;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
小学英语教育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受到“应试思想”和“学分制”的深刻影响,导致教学方法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技巧的训练,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为打破这一僵局,需要从教学实践出发,紧密结合当前教学发展趋势,探索更加符合学生内在需求的教学方式,有效促进小学英语教学的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的人文性目标。
一、小学英语课内外融合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失科学教学方法
现阶段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一个显著的问题是教学方法的滞后性和缺乏创新性,多数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未能有效融入现代化教学理念和先进教育技术。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英语思维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重视教材内容,缺乏课外延展
小学英语教学中,课外阅读资源的匮乏是另一个突出问题。目前市场上的小学英语课外读物不仅数量有限,而且质量良莠不齐,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学校在图书资源的更新和扩充上也显得力不从心,导致学生的阅读选择受限,无法接触到更广泛的阅读材料。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制约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发展空间。
二、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实践路径
(一)充分做好课前英语“课内外主题阅读”教学的准备
小学英语的教学领域,实施“课内外主题阅读”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至关重要,为确保这一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教师需要精心策划课前准备工作,特别关注其充分性和合理性。以“At weekends”这一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为例,通过周密的课前设计,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周末活动的英语表达,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拓宽阅读视野。
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搜集与周末活动紧密相关的英文阅读材料,包括描述周末亲朋聚会、户外郊游、文化参观等丰富多彩活动的短文,学生通过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能够积累大量与主题紧密相关的词汇和常用表达,还能在真实的语境中深化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年龄和认知水平,准备一系列生动多样的教学辅助工具和素材,如图片、短视频、实物道具等,这些直观的教学辅助材料有助于学生更清晰地理解阅读材料中的内容,并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和学习热情。教师在课前准备过程中还应着重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和兴趣点,教师可以设计出差异化的教学任务和活动,例如小组讨论、情景模拟、写作训练等,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内外主题阅读”教学中获得丰富而积极的学习体验。通过这样周全的课前准备,教师能有效帮助学生回顾与巩固所学知识,为学生创造出多样化的学习场景,保障“课内外主题阅读”教学顺利进行,并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二)课内外融合背景下,满足不同学生阅读兴趣
在课内外融合的教学环境下,为更有效地推进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教师必须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置于核心地位,要求教师在课堂内精心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感知,需在课外提供丰富多彩的阅读资源,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阅读需求,推动阅读教学向更深层次发展。
以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 8“Happy New Year!”为例,本单元聚焦“新年快乐”这一主题,天然具有激发学生兴趣的优势,教师在深刻把握教材主旨的基础上,应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巧妙设计课程导入环节。例如,通过启发式提问:“在新年之际,你通常会如何向亲朋好友表达祝福呢?”引导学生自由表达,如“Happy New Year!”或分享互赠礼物的经历,借助多媒体手段,教师可以生动展示世界各地新年的庆祝盛况,进一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随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依托教材中的情境对话,让学生在模拟真实场景的过程中表达新年愿望和对礼物的期盼,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既能够满足学生的探索欲望,又能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课后延伸环节同样重要,教师应敏锐捕捉学生对不同文化新年习俗或礼物挑选方面的兴趣点,并据此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拓展资源,针对对新年文化感兴趣的学生,推荐介绍各国新年风俗的英文读物;对于热衷于礼物挑选的学生,提供与购物相关的英文阅读材料[1]。
(三)基于主题引入资源,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作为英语新课标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素养,主要侧重于对中外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对优秀文化的独到鉴赏,新时代背景下,这种意识体现在个人对跨文化交流的认知、态度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选择上。在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指引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不再仅局限于语言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多地在阅读主题中融入丰富的文化资源,以此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家国文化的热爱,提升其文化素养,增强其社会责任感[2]。
以四年级上册Unit 6“At the snack bar”为例,这一单元以食物词汇和点餐用语为核心内容,教师可在教学中灵活融入中西方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比如,介绍饮品时,深入探讨咖啡与茶背后的文化内涵,比较橙汁和牛奶在不同饮食文化中的受欢迎程度;介绍食物时,通过对比汉堡包与三明治、面条与米饭,帮助学生感受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异同。教师还可引入更多具有文化标志性的食物词汇,如火鸡、炸薯条与饺子、春卷等,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与文化视野。
在“Cartoon time”环节阅读教学中,当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了一定了解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富有创意的词汇替换练习,例如将“fish, egg”等词汇替换为更具文化特色的“Fish and chips, dumplings”等,巩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深化学生对这些文化相关词汇的理解以及运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课内外主题阅读”时,应深谙其背景并匠心独运地设计教学主题,通过周密的教学规划,确保该方法的高效运用,助推英语教学现代化进程。此法锤炼学生阅读能力,培育其跨文化认知与文化素养,为学生全面发展及未来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何元慧.小学英语课内外阅读整合的实践与研究[J].校园英语,2020(39):129-130.
[2]王冬.小学英语课内外阅读整合教学的实践研究[J].小学生(下旬刊),2019(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