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践路径

作者

王婷婷

安徽省阜阳市阜纺小学

摘要:本文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探讨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与实践。通过情境创设、直观教学、对比分析、巩固练习等方法,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教学方法

数学概念是数学学科的基本元素,是构建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概念教学是一个关键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注重数学概念的引入和呈现,为教师开展概念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指导。因此,研究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创设情境,引入概念

新课导入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项艺术。在“数概念”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导入可以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有助于学生数概念的形成,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情境教学法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以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周长”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举行一场小动物跑步比赛,小兔子沿着长方形的操场跑了一圈,小猴子沿着三角形的花园跑了一圈,谁跑的路程长呢?”通过这样的情境,引发学生对“周长”这一概念的思考和探究。

概念引入的方式是多样化的。比如,联系生活实际引入数概念。进行数概念的教学之前,学生对于数的认识并非一片空白,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数,对具体的数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感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情景引入数概念的教学。再如,借助原有知识引入数概念。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因此,在数概念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新旧概念之间的联系,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引入新的概念的学习。

二、直观教学,感知概念

数学概念是抽象的,教师在讲述概念的过程中,要有耐心、细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从他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着手。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促进思维发展。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实际生活中的角,如三角板的角、扇子的角等,然后使用量角器进行测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角的大小与度数的关系。

再如,在讲解平均数解答题时,在设计教学时我让学生利用手中的铅笔做教具,复习“平均分”的概念。然后教师用9个相同的盒子分成三组,第一组1块,第二组2块,第三组6块,问:“每一组盒子一样多吗?”学生通过观察都能正确回答。这时,教师又把三组木块混合重新分组,每组3块,告诉学生这个3是由三组木块平均分配得到的。演示过后,要求学生讨论“平均数”是怎样得到的。学生发现,教师把原来的三组合并,再把这组盒子分3份,每份正好3个。通过这个过程,不仅揭示了“平均数”的概念,也使学生明白了计算方法: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这样,学生就能形象直观地理解“求平均数”这一概念的本质了。

三、借助经验,理解概念

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的含义,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水平出发,为他们提供较多的具体事例,使他们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然后抽象出一般概念。

如教学三角形的特性时,可以让学生想想,在实际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地方用到了“三角形”?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畅所欲言,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气氛热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提出问题:自行车的三角架,支撑房顶的梁架,电线杆上的三角架等,它们为什么都要做成三角形的而不做成四边形的呢?刚才还热闹非凡的教室顿时安静下来,大部分学生都托腮冥想,陷入了思考。有一学生站起来打破了教室的宁静:“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三角形真的比四边形更稳定吗?”“用什么办法可以证明?”操作实验,这时学生的思维又活跃起来,纷纷借助学具进行对比实验,进而揭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性。这样,利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他们所熟悉的一些生活实际中的事物或事例,从中获得了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入概念,是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

四、实践巩固,强化概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皮亚杰也曾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可以说实际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小学数学几何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动手实践是小学生获得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对于小学生而言,与教师的引导讲授相比,通过动手操作来学习和巩固新知具有其无法比拟的吸引力。因此,在小学几何概念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采用直观操作等实践活动的形式,充分的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使之做到深入理解,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动手实践经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我们的小学数学几何概念教学更具时效性。

例如,在学习圆周长的时候,应用题中圆的半径可能没有直接给出,需要自己求,这时有的同学就会找不到方法,这就是实际应用不够,只注重概念表面,不能深层次地解决问题。可见,概念的掌握需要通过练习来巩固和强化。教师可以根据北师大版教材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富有层次的练习,如填空、选择、判断、解决问题等,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五、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在教学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找准教学的起点,使新概念的教学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

(二)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而不是直接给出概念的定义。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概念的本质特征。

(三)及时反馈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强化正确的概念理解。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直观教学、对比分析、巩固练习等策略,引导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准确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同时,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加强概念的应用,及时反馈与评价,提高概念教学的效果,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康倩. 核心概念统领下的小学数学整体性教学研究 [J]. 江苏教育研究, 2025, (01): 112-115.

[2] 林素清. 基于大概念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实践 [J]. 新课程, 2025, (01): 123-126.

[3] 袁家区. 大概念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教学研究 [J]. 理科爱好者, 2024, (06): 152-154.

[4] 杨晓娟.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实施策略探究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4, (36): 9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