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分析
陈良
身份证:210505199006050017
引言
矿产资源是支撑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其稳定供应直接关系到工业化进程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随着全球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开采条件的日益复杂化,传统采矿技术在资源回收率、生产安全性、环境兼容性等方面的短板逐渐凸显,难以满足新时代发展要求。采矿工程技术创新已成为突破资源开发瓶颈、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通过技术革新实现高效、安全、绿色的矿产资源开发,对于保障资源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采矿工程技术创新
1.1 智能化技术革新
智能化技术正深刻改变采矿工程的作业模式,通过将人工智能、物联网、自动化控制等现代技术与采矿工艺深度融合,构建智能化采矿体系。智能化感知系统能够实时采集矿山地质条件、设备运行状态、环境参数等数据,为生产决策提供精准依据;智能控制系统可实现采矿设备的自主协同作业,通过算法优化作业路径和参数设置,提升采矿作业的精准性和稳定性。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采矿对人工经验的过度依赖,实现了采矿过程的数字化管控和智能化决策,推动采矿作业向精准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1.2 绿色化技术创新
绿色化技术创新是采矿工程应对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核心举措,贯穿于矿产资源开发的全过程。在开采环节,创新采用低扰动开采工艺,通过优化开采顺序和支护方式,减少对地表植被和地质结构的破坏;在资源利用方面,发展伴生资源综合回收技术,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实现 “吃干榨净”;在废弃物处理领域,研发矿山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将采矿废石、尾矿等转化为可利用资源,减少固体废弃物堆存。
1.3 数字化技术升级
数字化技术为采矿工程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撑,通过建立矿山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模型,实现资源开发的可视化、精准化管理。数字化勘查技术利用三维建模、地质模拟等手段,能够更准确地圈定矿体边界和赋存状态,为矿山规划设计提供可靠基础;数字化开采技术通过虚拟仿真系统对开采过程进行预演和优化,提前发现开采方案中的潜在问题并进行调整;数字化管理平台整合矿山生产、安全、设备、物资等各类信息,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和高效流转,提升矿山管理的科学性和决策效率。
2. 技术创新带来的优势
2.1 提升生产效率
技术创新通过优化采矿流程和作业方式,显著提升了矿产资源开发效率。智能化设备的连续稳定运行减少了人工操作的间断性和不确定性,延长了有效作业时间;智能调度系统通过统筹规划采矿、运输、提升等环节,减少了设备闲置和物料积压,提高了系统运转效率;数字化设计技术优化了开采境界和采矿方法,提高了资源回收率和开采强度。技术创新使采矿工程突破了传统生产模式的效率瓶颈,在相同资源条件下能够实现更高的产能输出,有效缓解了资源供给压力。
2.2 增强安全保障
技术创新为采矿作业安全提供了全方位保障,通过技术手段降低安全风险、改善作业环境。智能化监测预警系统能够实时监测顶板位移、瓦斯浓度、地下水压等关键指标,当参数超出安全阈值时自动发出预警并启动应急措施;远程操控技术使高危作业环节实现无人化操作,将作业人员从危险环境中转移出来,从根本上降低人身伤害风险;智能支护系统可根据围岩变形情况自动调整支护强度,提高巷道和采场的稳定性。技术创新构建了 “监测 - 预警 - 防控” 一体化的安全保障体系,大幅提升了采矿作业的本质安全水平。
2.3 降低环境影响
技术创新有效缓解了采矿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推动采矿工程向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绿色开采技术减少了地表沉陷和植被破坏,通过充填采矿、保水开采等工艺保护矿区水文地质环境;清洁选矿技术采用无毒无害的选矿药剂和高效分离工艺,降低了废水、废渣中污染物的含量;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能够对开采区域进行及时治理,恢复土壤功能和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技术创新实现了采矿活动对环境影响的源头控制和过程削减,促进了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3. 采矿工程技术发展趋势
3.1 智能化持续深化
未来采矿工程智能化将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形成全流程、全要素的智能采矿体系。人工智能技术将在地质预测、设备诊断、生产优化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实现采矿过程的自主决策和动态优化;智能装备将向小型化、模块化、多功能化发展,适应复杂多变的开采条件,提高作业灵活性;智能矿山平台将实现数据的全面集成和深度挖掘,构建 “感知 - 分析 - 决策 - 执行” 的闭环管理模式。智能化的持续深化将推动采矿工程向无人化、少人化方向发展,实现生产效率和安全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3.2 绿色低碳成为主流
绿色低碳将成为采矿工程技术发展的核心导向,贯穿于资源开发的全生命周期。低碳开采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通过采用新能源动力设备、优化通风和提升系统能耗等方式,降低采矿过程的碳排放;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将不断完善,实现矿山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构建循环经济模式;生态友好型采矿工艺将进一步推广,通过改进开采方法和支护技术,减少对地表生态系统的扰动,实现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协同发展。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将推动采矿行业向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转型。
3.3 跨界融合趋势增强
采矿工程将与多学科、多领域实现深度跨界融合,催生新兴技术和产业形态。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将加速矿山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进程,提升资源开发的精准性和效率;与材料科学的融合将推动高性能采矿装备和支护材料的研发,提高设备使用寿命和作业安全性;与生态环境学科的融合将促进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的创新,实现采矿活动对环境影响的最小化;与新能源技术的融合将推动矿山能源结构优化,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跨界融合将为采矿工程技术创新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推动行业向多元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结束语
采矿工程技术创新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技术的创新应用,显著提升了矿产资源开发的效率、安全性和环境兼容性。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需求的持续升级,采矿工程技术将呈现智能化持续深化、绿色低碳成为主流、跨界融合趋势增强的发展态势。为适应这一趋势,需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采矿工程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实现矿产资源的高效、安全、绿色开发,为保障国家资源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姚占辉. 采矿工程中的采矿技术与施工安全分析[J]. 中国金属通报, 2025, (04): 31-33.
[2]杨德海. 绿色开采技术在现代采矿工程中的创新应用与实践[J]. 世界有色金属, 2024, (13): 64-66.
[3]赵瑞. 现代化采矿工艺技术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J]. 世界有色金属, 2024, (07): 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