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绿色植保理念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对策

作者

颜佳倩 徐定邦 杨溢 蒋文月

常熟市海虞镇综合服务中心 江苏苏州 215519

摘要:自绿色植保理念提出以来,农业领域稳步推进可持续发展,已实现农药使用量的逐步减少和农业生产的环境友好化。由于传统病虫害防治方式存在效率低、污染大等问题,导致农业生产仍面临病虫害防治效果不佳、环境污染等困境。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已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简要探讨了智能施药装备和技术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针对性地提出了通过精准施药、优化农药使用及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措施,以期为实现绿色植保目标提供实践依据,并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植保;病虫害防治;现代农业

随着农业生产环境的日益变化,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方式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化学农药的广泛使用虽然一度解决了病虫害问题,但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农药残留及抗药性等一系列负面影响。绿色植保理念应运而生,强调通过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采取更加环保、安全的病虫害防治策略。这一理念不仅关注农田生态系统的保护,还力求在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结合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创新手段,绿色植保为现代农业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思路,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1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1 对化学农药防治的依赖性较强

在许多地区,农民和农业生产者已经形成了对化学农药的固有依赖,在一些传统农业中,农药几乎是唯一的防治措施,导致病虫害的防控成为一项高度依赖外部化学干预的任务。这种过度依赖化学农药的情况,虽然在短期内有效地控制了病虫害的蔓延,但却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持续使用化学农药会导致农药残留,影响农产品的安全性,给消费者健康带来潜在风险。病虫害的抗药性逐渐增强,化学农药的效果逐年递减,甚至出现部分农药无法有效抑制的情况。过度依赖化学防治的方法也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1.2 农户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意识不足

部分农户习惯性依赖传统的化学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认为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但忽视了农药使用过度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和食品安全等潜在风险。由于缺乏对绿色植保技术的了解,很多农户难以意识到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生态友好型措施的重要性和可行性[1]。农业技术推广的不足也是导致农户意识不强的原因之一,农户往往受限于信息来源的局限性,难以获取最新的病虫害防治知识,尤其是那些较为复杂和专业的绿色防治技术,难以在农村地区普及。对绿色植保理念的认知缺失使得农户在选择防治手段时,更多倾向于传统而快捷的化学方法,从而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负担加重。

1.3 防治技术研发和利用缺乏创新

近年来绿色植保理念逐步受到重视,但防治技术的创新步伐较慢,主要集中在替代传统农药的低毒性化学品或生物农药的应用,缺乏突破性的新技术。许多研究仍停留在对现有防治手段的改进上,缺乏针对病虫害发生规律、生态环境变化以及农业生产模式的新型技术创新。例如,智能化防治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尚未得到广泛推广,致使资源浪费和效果不理想。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手段和策略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有效性、环保性和经济性等方面缺乏整合创新。

1.4 对病虫害监测工作不够重视

病虫害的监测是防治工作的基础,但由于相关技术的滞后和缺乏系统性管理,监测工作常常被忽视。许多农民和农业部门对于病虫害的监测依赖传统的经验判断和直观观察,缺乏对病虫害发生规律的深入了解,导致监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差。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往往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传统监测手段往往无法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初期症状,错过了防治的最佳时机。随着气候变化和农业生产方式的调整,病虫害种类的多样性和传播的复杂性大大增加,使得现有的监测方式难以有效应对。由于监测设备和技术的普及率较低,尤其是在一些农村地区,农民仍然习惯于依赖经验判断,导致病虫害监测工作缺乏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2 绿色植保理念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有效途径

2.1 加强宣传与培训

有效的宣传不仅能够提高农民对绿色植保理念的认识,还能促使其在实际操作中采取更加环保的病虫害防治措施。针对当前农民对传统农药依赖较强、绿色植保知识匮乏的现状,相关部门应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手段,普及绿色植保的基本知识和优势,强调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通过现场讲解、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方式,增强农民对病虫害防治新方法的理解,改变传统的思维定式。培训也应成为实施绿色植保的重要保障,农业技术人员可以定期组织针对农民的培训班,深入讲解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农药的使用技术,帮助农民掌握现代农业病虫害防治的最新技术和设备。

2.2 强化田间管理,提高农作物自身抵抗力

通过科学的管理,可以有效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进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合理安排作物的种植密度,避免过密种植,可以增加田间通风透光性,降低湿度,从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合理轮作与间作可以有效打破害虫和病原的生活周期,减少它们对作物的侵害。通过选择适合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品种,可以使作物更具抗逆性,在面对病虫害时更具免疫力。还需适时的水肥管理,过量的水分和养分供应容易引发病害,而适宜的水肥管理可以增强作物的健康生长,提高其抗病虫害的能力[2]。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有助于减少害虫的栖息地和传播渠道,降低害虫的发生几率。

2.3 化智能施药装备和技术的应用

传统的农药喷洒方式往往存在药物使用不均、浪费严重以及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污染等问题,智能施药技术则能够通过精确的控制系统和传感器设备,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病虫害发生的具体位置及程度,精准施药,极大地提高了施药效率并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无人驾驶喷雾机、智能无人机等装备能够自动识别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区域,按需施药,避免了盲目喷洒。这种精细化的作业方式不仅减少了农药对非目标植物和土壤的污染,也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结合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智能施药装备可以实时监控施药过程,通过数据分析和云端管理,优化施药路径和药量,农民可以通过手机或其他设备远程监控施药状态,及时调整施药策略,确保施药作业的精准度和高效性[3]。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植保理念的推广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通过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能够有效保护环境、保障食品安全,并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未来应进一步加强绿色植保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生态化手段的普及,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确保农业的健康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尹迪.绿色植保理念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农业灾害研究,2024,14(03):4-6.

[2]石艳.绿色植保理念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对策浅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07):102-103.

[3]张影.绿色植保理念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策略[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02):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