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军民融合深化发展视域下军工检测实验室能力提升的实施路径研究

作者

曹卿

湖南电科院检测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湘潭 411400

一、引言:战略背景与核心命题

根据《2023 年全国检测检验服务业统计报告》,截至 2023 年底,我国共有检验检测机构 53834 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 4670.09 亿元,共有相关从业人员 156.19 万人、拥有各类仪器设备 1027.23 万台套,全部仪器设备资产原值 5278.94 亿元,上述数据均呈现出增长态势。总体来说,全国检测检验产业规模正处于持续扩大的阶段。

军民融合已从初步探索迈向体系化、深层次发展阶段。《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十四五”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规划》等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目标。

试验和检测是对军工行业发展阶段性成果进行科学评估的重要方式,随着现代军事技术的“高、精、尖”发展,先进的试验检测已逐渐成为军工技术自主创新、验证武器装备可靠性,兴军强国的迫切需要。军工检测实验室作为连接国防需求与民用技术的枢纽,承担着为武器装备提供可靠性验证、为“民参军”企业提供资质认证的双重使命。

当前,军工检测领域仍存在一些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 1. 能力供给与需求不匹配:高复杂度、智能化装备检测需求激增,但实验室在极端环境模拟、智能诊断等领域存在技术短板; 2. 资源配置与效率不匹配:高端设备重复购置与低使用率并存,军民检测数据壁垒明显;3. 体制机制与创新要求不匹配:军民标准差异、保密机制制约技术协同与资源共享。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系统性提升军工检测实验室能力,成为深化军民融合必须回答的重要命题之一。

二、军工检测实验室能力提升的核心实施路径

聚焦军民协同创新,通过战略规划引领、标准体系筑基、技术平台攻坚、资源共享增效、人才梯队育用五大路径,系统性破解军工实验室能力瓶颈,实现检测能力跃升。

(一)战略引领:顶层设计与体系规划

军工检测实验室能力提升需强化战略引领。首要任务是制定清晰的能力建设路线图:紧密对接《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等国家战略,科学设定未来3-5 年分阶段发展目标;建立“军用优先、民用反哺”的动态调整机制,确保能力建设响应军民需求变化。

(二)体系筑基:构建运行完善的质量体系

军品检测实验室的能力提升亟需筑牢军民融合的质量体系根基。核心在于破除标准壁垒,推动军标(GJB)与民标(GB)的互认融合,军工检测实验室需要建立统一、兼容的技术规范与评价准则,这个长远目标径任重道远。在标准壁垒解决前,需建立以ISO/IEC 17025 为核心的“一体系多标融合”体系,同步满足:

1. 资质层面:

民品基础:CNAS 认可;

军品强制:DILAC 实验室认可(含国防特殊要求)、国家保密资质及装备承制资格(试验检测类)。

2. 体系融合关键:

将 DILAC 的保密管控、"六性"要求、数据安全深度嵌入检测流程;

严格军/民业务隔离(涉密环境、人员授权、专用设备);

强化军标方法验证与技术能力保障。

3. 实施目标:

通过"一体系多标覆盖",确保检测数据权威性,兼顾军品合规性与民品市场竞争力。

(三)技术攻坚:打造开放创新联合体

军工实验室能力提升的核心动能在于构建开放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重点建设三类平台:技术研发平台、成果转化平台、数字赋能平台。创新攻关模式,推行“揭榜挂帅”机制,面向军民需求精准破解关键技术瓶颈。通过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机制创新,形成深度融合、高效赋能的创新生态,驱动检测技术跨越式发展。

(四)资源整合:构建共享生态网络

军工检测实验室能力提升的关键在于构建军民协同的设备资源共享生态网络。核心是搭建统一高效合规的“设备共享平台”,破除壁垒,实现军工检测实验室与民品检测资源的双向开放与动态对接。平台聚焦服务重大专项任务需求,通过智能调度与优化配置机制,盘活存量设备,显著提升高价值设备的利用效率与应急响应能力,形成“需求牵引、平台调度、军民互补、效益倍增”的资源整合新模式,支撑实验室整体检测能力跃升。

(五)人才育用:构建复合型人才梯队

军工检测实验室能力提升的根本保障在于建设军民融合导向的复合型人才梯队。核心举措包括:实验室内部创新“军工 .+ 民用”双轨培养机制;建立人才柔性流动制度,实施“技术+管理”双通道晋升体系,激励人才在智能检测、标准融合等前沿领域深耕;打造跨域协同攻关平台,以重大任务锤炼实战能力,形成既懂军品严要求、又悉民品高效率的核心人才队伍,为实验室能力跃升提供持久智力支撑。

四、实践验证:的创新探索

(以下简称公司)的实践为军民融合检测能力提升提供了典型范本。其核心创新在于构建“电子电器+军工检测+新能源”综合检测平台,系统性验证了前文提出的实施路径:

1. 能力维度拓展:覆盖军工装备、电子电器、轨道交通、新能源产品,实现对象维度与环节维度的军民全域贯通;

2. 资源整合生态:公司实验室内部搭建设备共享云平台,联动军工单位资源,支撑重大专项任务协同检测,资源利用率提升 20% 以上;

3. 技术体系融合:突破智能诊断等关键技术,探索建立军标(GJB)与民标(IEC/GB)互认的检测流程,实现“一次检测、双域适用”;

4. 组织机制创新:公司设立创新发展委员会和军品试验部统筹“揭榜挂帅”项目,联合省内高校共建实验室,军品和民品试验团队双轨、双通道培养,培养兼具军工质量意识与民用效率思维的复合型团队。

启示意义:公司通过技术、资源、制度的三维整合,验证了“战略引领-体系筑基-技术攻坚-资源整合-人才育用”路径的可行性。其核心价值在于: 以民用市场收益反哺军工检测技术研发,形成良性循环,为军工检测实验室建设提供可复制范式。

五、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提出军民融合深化背景下军工检测实验室能力提升的五大实施路径:战略规划是前提,标准体系是基础,技术创新是引擎,资源共享是抓手,人才建设是根本。实践表明,该路径体系能有效破解能力碎片化、资源错配等问题。军工检测实验室唯有持续深化能力变革,方能真正成为军民融合的战略支点,为强国强军提供坚实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Z]. 2021.

[2] 国防科工局. "十四五"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规划[R].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23.

[3]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Z]. 2016.

[4]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2023 年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报告[R]. 北京:中国

标准出版社,2024.

[5]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CNAS-CL01:201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

可准则》[S]. 2018.

[6] 国防科技工业实验室认可委员会. DILAC/AC01:2018《检测实验室和校准实验

室能力认可准则》[S]. 2018.

[7]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IEC 17025:2017 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the competence of testing and calibration laboratories[S]. 2017.

[8] 王建军. 军民融合实验室资源共享机制研究[J]. 中国工程科学,2022, 24(4):

102-110

作者简介:曹卿(1987—),女,汉族,湖南耒阳,大学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