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历史教学中培育家国情怀素养研究文献综述

作者

尹得生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邺城中学,河北 邯郸 056600

摘要:培养学生个体的家国情怀是高中历史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随着近年来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门命题,先后涌现出一大批具有真知灼见的主题研究文本,需要一线学科教师等主体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参阅。在当前学科教学改革持续深入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学术研究对实践层面上教学改革的指引作用是不可忽略的,通过系统性梳理近年来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这一主题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当前主题研究文献十分丰富,差异化主题研究文本立足不同的研究视角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主题研究。。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文献综述

正如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师所说的那样,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迈入核心素养的新时代,核心素养成为一条贯穿国家新课程标准修订的红线,也是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总纲和基本方向,就高中历史学科教学而言,家国情怀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是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需要一线学科教师等多元化主体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探究。从育人的角度上而言,爱国主义历来是我国青少年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整体教育体系中扮演着基础性的角色,而作为当前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整体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历史学科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层面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学科教学要自觉地承担起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责任,切实强化学科的育人功能,将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培育“核心素养”作为学科教学的基础性价值维度,因此探究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

以家国情怀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历史学科教学中一以贯之的基本价值追求,而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作为一个具有现实价值的重要命题,在过去得到了学界的高度重视,涌现出了一大批相关主题研究成果。依托中国知网、万方等专业数据库相关文献资料显示,目前省内外相关主题研究大致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就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素养这一特定命题而言,目前省内的主题研究整体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有的研究从推进高中历史教学新课标和高考改革入手阐述具体的教学策略,具有丰富的内容。如《高中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培养研究》(石继光,河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7年)一文,从广泛意义上阐述历史学科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其中学生的爱国主义素养是叙述的重点,提出了一些值得重视的培育策略;而《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政治学科知识的研究——以石家庄第四十九中学为例》(李宁宁,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7年)一文,实际上从整体构思层面上而言与前一篇较为相似,政治学科知识的渗透以爱国主义思想为主,文章通过个案研究提供了较为系统的培育策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就省内的主题研究而言,尽管相关的主题研究成果相对较为丰富,但研究的系统性不够,同时基于当下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富有针对性的研究较为缺乏,这是需要积极突破的方向。

在省外,目前研究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主要是一些新课程改革推进较为充分的省份。主要研究方向有两个:一是从当下“核心素养”语境下从宏观意义上做系统阐述,涉及到在学科教学中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等系列命题,其中以具体路径探讨为重点,如《丰富历史教学手段,唤醒学生“家国情怀”——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培养探究》(吴珍珍,《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45期)一文的基本命题,即通过“家国情怀”强化学科教学中学生爱国主义素养的培育,具有重要启发意义,事实上就当前的实际情况而言,丰富学科教学形式是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基本前提,只有切实优化、丰富学科教学的形式和手段,学生的家国情怀才能得以培育,以往较为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更加偏向于教师单向知识传授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和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同时《基于地方史资源培养高中生家国情怀素养的研究--以盐城地方史为例》(还仁中,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7年)一文,以地方史资源为学生爱国主义素养培育的具体切入点,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主题探究工作,具有重要价值。可以看到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充分挖掘地方史资源以培育学生家国情怀实际上已经成为当前的一个热门命题,相应的主题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如重庆市巴蜀中学的周刘波老师撰写的《家国情怀:历史校本课程的价值取向与实现路径——以“巴渝文化探究”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例》(中国教师,2019年09期)一文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文本,作为重庆市历史学科带头人,周刘波老师在地方文化整理与学科融合这一课题上进行了前后多年的持续探索,周刘波老师也是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巴渝文化探究》的主持人,其实我们也必须要认识到挖掘和梳理地方史资料确实是当前学科教学改革背景下优化学科教学形式的重要形式,同时更是高中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路径,其重要性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多元一体历来是我国文化发展的基本格局,各地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差异较大,各有特色,自成体系,因此我们认为挖掘和梳理各地丰富多彩的地方史资料,将地方史资料逐步融入到高中历史学科教学的整体体系中,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对学生而言历史变成了与自己那么近的事务;二是我们认为将地方史资料融入到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体系中,甚至开发系统性的地方历史文化校本课程,这是新课程标准极力提倡的,也是对统一教材的一种必要补充,值得进行系统性的探索;三是地方史资料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将直接推动以往历史学科教学形式的有益转变,相应的地方史历史文化资料搜集与整理、口述资料的编辑以及校外主题实践活动等更为丰富多彩的学科教学形式将在实践层面上直接推动学科教学改革的持续推进。二是立足中外比较,从外国教学经验中找到发展的突破口,如《中日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关于“甲午、日俄和抗日战争”的比较研究》(杜娟,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8年)一文,围绕特定历史事件,比较中日两国历史学科教学中具有差异化的策略,而《历史教学:透过电影辨析历史——澳大利亚学校历史教育透析之三》(何成刚、陈伟壁,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8年08期)一文就立足中外比较的视角,以澳大利亚为立足点,正所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其他国家的教学实践为参照,进一步审视和思考我国的学科教学主题研究和教学改革实践,这样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值得关注,这也是目前学术界需要积极拓展的研究命题。

从整体上而言,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素养是一个值深入探究的命题,积极梳理学术界已有的值得重视的主题研究文本,充分发挥学术研究成果对一线学科教学改革的指引作用,同时从教学实践出发,持续推动主题研究向前发展,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课题,对直接推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改革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

[1]肖婷.高中世界历史教学中深入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路径探究——以“西方的法律”教学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4(20):36-38.

[2]戴雨泽.高中历史教学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六课为例[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12):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