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五年一贯制学生学习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作者

刘华东

重庆经贸职业学院

五年一贯制教育是一种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贯通的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五年一贯制学生存在学习力不足的问题,表现为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不理想、自主学习能力差等。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个人发展,也给学校的教学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深入研究五年一贯制学生学习力不足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五年一贯制学生学习力不足的原因分

(一)学生自身因素

1.学习基础薄弱

五年一贯制学生大多是初中毕业生,他们在初中阶段的学习成绩可能不太理想,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进入职业学校后,面对新的专业课程和学习要求,他们往往感到力不从心,难以跟上教学进度。

2.学习动机不足

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够清晰,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他们认为学习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或者是为了满足家长和老师的期望,而不是出于自身的兴趣和需求。这种被动的学习态度导致他们缺乏学习动力,难以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3.学习方法不当

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习惯于死记硬背,缺乏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他们不善于总结归纳,不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也不懂得如何利用各种学习资源。这种低效的学习方法不仅影响了学习效果,也打击了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4.自我管理能力差

五年一贯制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弱。他们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如网络游戏、社交活动等,导致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时间被浪费。此外,一些学生缺乏自律意识,对自己的学习要求不高,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二)教学环境因素

1.课程设置不合理

部分五年一贯制学校的课程设置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内容陈旧、与实际工作脱节、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失调等。这些问题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不合理的课程设置也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教学方法单一

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需求。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度不高。此外,一些教师缺乏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教学手段落后,也影响了教学效果。

3.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五年一贯制教育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部分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等。一些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对行业发展动态了解不够,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此外,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家庭因素

1.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过于溺爱或严厉,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方法。溺爱型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过度保护,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严厉型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过于注重成绩,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这些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都可能影响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2.家庭经济状况不佳

部分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家长为了生计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这些孩子可能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也得不到家长的关心和支持,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力。此外,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能还面临着心理压力和自卑感,这也会对他们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二、提高五年一贯制学生学习力的对策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优化课程设置

学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课程设置,更新课程内容,使其更加贴近实际工作和生活。同时,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例如,可以开设一些与专业相关的选修课程、实践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例如,在项目教学法中,教师可以将一个完整的项目分解为若干个任务,让学生分组完成,通过实际操作和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学科竞赛、技能比赛、社团活动、文化艺术活动等,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例如,学校可以举办各类专业技能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比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如书法社、绘画社、音乐社、舞蹈社等,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综合素质。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和计划,让他们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和任务,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如预习方法、复习方法、听课方法、笔记方法、记忆方法等,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会如何预习,如何抓住重点和难点,如何做好笔记等。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学习经验交流活动,让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加强学习过程管理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例如,教师可以定期检查学生的作业、笔记和学习进度,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给予及时的纠正和指导。同时,教师还可以建立学习帮扶机制,组织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帮助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共同提高学习成绩。

(三)加强家校合作

1.建立家校沟通机制

学校应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在校表现,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成长过程。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教育政策和教育理念,传授家庭教育方法和技巧,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

2.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学校应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习惯和能力,而不是仅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同时,家长还应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3.加强家校合作共育

学校和家长应加强合作共育,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例如,学校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活动组织,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为学校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家长也可以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健康,与学校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结论

五年一贯制学生学习力不足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学生自身、教学环境、家庭和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为了提高五年一贯制学生的学习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