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F技术联合艾灸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及护理研究
刘宇卓
白城中心医院
摘要:目的 分析为脑卒中患者予以PNF技术联合艾灸康复治疗和护理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在白城中心医院康复科的8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疗法,实验组采用PNF技术联合艾灸疗法及护理介入,对比两组康复效果。结果 实验组在肢体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平衡功能方面的改善较对照组优,P<0.05。结论 将PNF技术联合艾灸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护理中,能够显著提高康复效果,可以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PNF技术;艾灸;脑卒中;康复治疗;护理
脑卒中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患者在患病后往往会出现肢体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以及平衡功能受损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的康复治疗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但效果仍有提升空间;近年来,PNF技术(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和艾灸疗法在康复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1]。本研究旨在探讨PNF技术联合艾灸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及护理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新的康复治疗及护理思路,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试验时间是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对象是医院康复科的80例脑卒中患者,以随机对照原则分2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男患者22例,女患者18例;最小45岁,最大78岁,平均(62.15±3.56)岁;患病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6个月,平均(3.25±0.68)个月。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43岁-80岁,平均(61.89±3.62)岁;患病1.5-5.5个月,平均(3.18±0.72)个月。纳入标准:(1)均符合脑卒中的诊断标准;(2)患者意识清晰,能够配合康复治疗及护理;(3)患者或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2)存在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无法配合者;(3)有艾灸过敏史者。两组上述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每日上午由治疗师进行常规康复训练,主要包括:(1)体位指导:床上采取腕指伸展、肘伸展,肩外展、伸展体位;在平卧位及侧卧位指导患者进行腕关节背屈及肘关节伸展动作。(2)主动、被动运动:以不引起患者疼痛为度,在健手辅助下患侧肢体被动运动;患侧肢体磨砂板、抓握及活动能力等主动运动训练,20min/次,2次/天,持续4周。
实验组患者每日上午由治疗师进行PNF技术疗法,主要内容:(1)肩胛带前伸:健侧卧位,治疗者手握住患者的上肢,使患者保持肩关节外旋位,沿肩胛内侧缘另一只手将肩胛骨尽量做向后、向下移动。(2)肩胛带后伸:起始同上,患侧肩胛骨耸肩动作,方向为向后及向上。(3)上肢单侧D2屈模式:仰卧位,进行患侧上肢肩关节屈曲-外展-外旋位运动。(4)上肢双侧D2伸屈模式:患者取侧卧位,健侧带动患侧,双上肢由D2伸展-D2屈曲,练习10组,1次/天,持续4周。每日下午由康复护士进行艾灸技术:主穴包括百会、水沟、内关、尺泽、委中、三阴交;配穴上肢不遂加合谷、手三里、肩髁;下肢不遂加环跳、阳陵泉、悬钟,采用热敏艾灸仪,对穴位部位进行艾灸,30min/次,6次/周,持续4周。在治疗过程中,护士要时刻注意:①防止艾绒脱落烫伤患者;②对年龄较大的患者,要定时测量皮肤温度,调整艾灸方式。
1.3观察指标
(1)肢体功能评价采用Brunnstrom偏瘫上肢功能评价表和Fugl-Meyer评估量表(FMA)对患者肢体功能进行评价。Brunnstrom偏瘫上肢功能评价表从无随意运动到正常运动分为6个阶段,FMA量表满分66分,分数越高表明肢体功能越好。
(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价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该量表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强。
(3)平衡功能评价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对患者平衡功能进行评价,该量表满分56分,分数越高表明平衡功能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予以SPSS26.0软件处理,、(n,%)计量、计数,差异性t、c2;P<0.05有差异。
2 结果
2.1 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相关指标
治疗后,研究组的Brunnstrom、FMA、ADL、BBS评分高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见表1:
3 讨论
PNF技术通过刺激本体感受器,促进神经肌肉的反应,从而提高肌肉的收缩能力和协调性。在本研究中,实验组采用的PNF技术疗法,如肩胛带前伸、后伸以及上肢的D2屈模式和双侧D2伸屈模式等动作,能够有效地刺激患者上肢的肌肉和神经,提高上肢的运动功能。此技术强调患者的主动参与和肌肉的协同收缩,有助于恢复患者的运动模式,提高肢体功能。艾灸具有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的作用,此次选取的穴位如百会、水沟、内关、尺泽、委中、三阴交等,以及根据上肢不遂和下肢不遂加用的配穴,均是针对脑卒中患者的经络气血失调而设[2]。通过艾灸该部分穴位,能够改善患者的气血循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时,艾灸的温热刺激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为康复训练创造更好的条件。PNF技术主要侧重于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而艾灸侧重于经络气血的调节,两者联合应用,能够发挥协同作用。比如,PNF技术通过提高肌肉的收缩能力和协调性,使艾灸对经络气血的调节作用能够更好地发挥,促进气血在肌肉和经络中的运行;并且,艾灸改善了气血循环,为PNF技术的实施提供了更好的身体内部环境,有利于神经肌肉功能的进一步恢复[3]。本次实验组在治疗过程中,康复护士进行艾灸操作时的细致护理,如防止艾绒脱落烫伤患者、对年龄较大患者定时测量皮肤温度并调整艾灸方式等,以及在整个康复过程中对患者的综合护理,都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良好的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增强患者对康复治疗的信心,保证康复治疗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PNF技术联合艾灸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及护理中,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平衡功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这种联合治疗及护理模式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盈盈,洪寿海,徐福.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研究进展与思考[J].中国民间疗法,2023,31(22):95-99.
[2]王沛君,马亚敏,赵岚.针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临床研究进展[J].西部中医药,2023,36(09):136-140.
[3]吴雨涵,王庆杰,邱凤霓.PNF技术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2,30(02):98-99+103.
白城市指导性科技计划项目“PNF技术联合艾灸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及护理研究”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