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探索海洋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思政功能

作者

王丽娜

日照市岚山区岚山头小学 山东省 日照市 276808

摘要:海洋教育是当今全球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海洋教育,具有重要的思政功能。海洋教育不仅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还能帮助他们理解法治与道德的深层次联系。通过将海洋保护、可持续发展等主题引入课程,学生不仅学会关爱自然,还能认识到国家法治建设和个人道德修养的紧密关联。本文通过探讨海洋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分析其思政功能如何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深入实施。

关键词:海洋教育;道德与法治;思政功能

引言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阶段开展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承担引导小学生健康发展的重任,具有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小学阶段作为学生熟悉社会规则、学会生活技能的基础阶段,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关键时期,对学生的道德认知、情感及行为等都会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以品德养成为目标。作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载体,海洋教育具有独特的思政功能。海洋不仅是自然资源的宝库,也是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领域。海洋教育的思政功能能够为他们提供重要的道德引导,并促进其社会责任感的塑造。

一、海洋教育的背景与意义

(一)海洋教育的全球背景与发展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与海洋资源逐渐枯竭,海洋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到各国教育政策,海洋教育被视为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增强全球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全球海洋教育的推动,旨在帮助各国人民认知海洋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并激发保护海洋的行动。许多国家已将海洋教育纳入学校课程,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为全球海洋保护事业贡献力量。

(二)海洋教育的社会价值与生态意义

海洋教育具有深远的社会价值与生态意义。首先,它帮助学生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巨大影响。通过教育,学生能更好地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增强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其次,海洋教育能够促进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传播,推动社会各界关注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通过广泛的海洋教育,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得到提升,助力实现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目标。

(三)海洋教育与道德法治教育的关联

海洋教育与道德法治教育密切相关。道德法治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法律意识及道德认知,而海洋教育恰恰通过关注海洋生态的可持续性,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感。在法治教育方面,海洋教育帮助学生理解海洋资源的法律保护,强化法治观念。通过将海洋保护与法治教育结合,学生不仅能够形成对海洋环境的尊重,还能深刻认识到遵守环境保护法律的重要性,从而实现道德与法治的双重教育目标。

二、海洋教育对小学生思政素养的影响

(一)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海洋教育通过帮助学生了解海洋生态的重要性及其面临的环境问题,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学习海洋污染、物种灭绝等话题,使学生认识到自身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增强其生态保护的责任感。通过具体案例的学习与讨论,学生在情感上对海洋环境产生关注,推动他们将环保理念融入日常生活,逐步养成爱护自然、保护海洋的行为习惯。

(二)培养责任感与社会责任

海洋教育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海洋保护的相关知识,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尤其是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责任。海洋教育引导学生理解个人行为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联,激发他们为共同的生态目标而努力。在集体学习与讨论中,学生逐步形成服务社会、关心他人、保护自然的责任意识,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促进法治观念的内化

海洋教育促进法治观念的内化,帮助学生了解海洋资源的法律保护及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法规。通过案例分析与法律条文的学习,学生不仅认识到海洋保护需要依赖法律约束,还深刻理解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与自然和谐的基本保障。海洋教育将法治理念与道德教育结合,让学生意识到遵守环保法律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从而将法治观念内化为自觉行为,培养合格的法治公民。

三、海洋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具体实践

(一)海洋环境与社会法治的结合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海洋教育可以与社会法治教育结合,通过讲解海洋环境保护与相关法律法规,帮助学生认识到法律在保护海洋生态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学习海洋资源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环境法治的重要性,形成尊重自然、遵守法律的意识,为推动社会法治建设做出贡献。

(二)以海洋保护为主题的道德教育活动

将海洋保护作为道德教育的主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相关活动,如清洁海滩、公益宣传等,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环保意识。通过实际行动和集体合作,学生在感受环保责任的同时,也培养了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此外,通过道德讨论,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保护海洋是每个公民的道德义务。

(三)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方法

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方法可以将海洋教育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结合,通过多学科视角探索海洋问题的法治与伦理。例如,结合科学课程探讨海洋生态,结合法治课程讲解相关法律,通过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海洋保护的重要性。此方法能让学生在多方面思考问题,提升其综合素养与思辨能力。

四、海洋教育在思政功能中的创新与挑战

(一)创新的课程设计与实施方式

海洋教育的创新在于课程内容的多样化与互动性。通过引入虚拟海洋探索、情境模拟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同时,课程设计应融入跨学科知识,将海洋保护与法治、道德、科技等领域结合,促进学生对海洋问题的全面思考。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不仅丰富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还增强了思政教育的实践性和趣味性。

(二)面临的教学资源与环境挑战

目前,海洋教育面临教学资源不足和环境条件限制等挑战。由于海洋教育的特殊性,许多学校缺乏相关教学设施和专业教师。同时,缺少足够的实地考察机会,学生对海洋生态的认知较为抽象,难以深入理解。受限于教材、活动和实验资源的匮乏,海洋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全面落实其思政功能,因此,亟需加强相关资源的配置和教育支持。

(三)改进策略与发展方向

为了克服海洋教育的挑战,应采取多方措施推动其发展。首先,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其跨学科的教学能力和海洋知识储备。其次,推动政策支持,增加海洋教育资源投入,特别是在偏远地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此外,鼓励学校与社会、环保组织合作,共同开展海洋教育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力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体验机会。最终,通过政策引导和教育创新,实现海洋教育思政功能的有效落实。

结论

海洋教育作为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刻的思政功能。它不仅帮助学生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培养责任感,还推动法治观念和道德修养的培养。通过跨学科融合和创新教学方式,海洋教育在小学阶段的思政功能得到有效发挥,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为社会的法治建设和环保事业培养了未来的建设者。未来,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海洋教育的实施路径,以适应新时代对教育创新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冀萍,韩宝珍.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3(21):I0002.

[2]全天毅.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生态文明教育的设计实施[J].亚太教育,2024(11):85-88.

[3]黄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的探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2024(10):0027-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