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韩路
昆山奥格瑞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江苏苏州 215300
摘要: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迅猛推进,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持续扩大。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导致土地资源供应日趋紧张,从而加剧了生态环境保护的严峻性。土地利用规划是应对土地资源短缺的关键手段。必须强化土地的合理配置,科学地完善土地规划,以提升土地利用的价值和效率。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除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外,更应重视土地利用规划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避免因规划和利用不当而产生严重的环境影响。
关键词: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土地资源利用
中图分类号:TS5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土地利用规划作为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还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长远的损害。因此,开展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对于保障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
1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优势作用
首先,环境影响评价在土地利用规划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有助于提前识别和预防可能带来的负面环境影响。通过科学的评估方法,可以在规划阶段就预见并避免或减轻对环境的潜在破坏。这种前瞻性的分析手段,确保了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同时保护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其次,环境影响评价能够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它确保土地资源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过度开发。这种平衡的实现,有助于实现长期的环境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再者,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还能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通过公开透明的评价过程和结果,可以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环境保护,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公众的参与和监督,是实现环境保护目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最后,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还能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它有助于制定出更加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土地利用政策,确保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牺牲环境的健康和生态的多样性。这种基于科学的决策过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
2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
2.1 评价范围问题
土地利用规划的范畴广泛且规模庞大,因此,环境影响评价亦需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展开,以确保评价的科学性和全面性。然而,现实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尚未实现大规模和广泛的实施。尽管相关职能部门在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前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旨在掌握和了解土地利用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但在实际的土地利用过程中,环境影响问题往往被忽视,这导致环境影响评价缺乏必要的指导性和实用性,进而引发了土地资源的环境污染问题。
2.2 框架建构问题
构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框架的核心问题在于评价体系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该体系要求评估过程必须全面覆盖所有相关的环境因素,并合理体现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影响。然而,在实践中,由于缺乏系统性设计,评价框架往往难以有效执行。主要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评价框架的设计往往未能充分考虑土地利用变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导致框架过于简化或存在偏颇,无法准确反映土地利用变化对环境的实际影响[1]。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跨学科过程,需要综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缺乏有效的跨学科合作机制和综合分析方法,评价框架往往无法充分反映这些领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影响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对策
3.1 完善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标准
第一,出台专项技术导则。生态环境部出台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 130—2019)等,为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指导。当前,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领域尚缺乏专门的技术指南。生态环境部门需针对土地利用规划的特性及环境保护要求,制定相应的技术导则,以明确环境影响评价的范畴、层次、等级、标准、技术要点及工作流程。第二,需完善环境影响评价标准。土地利用规划会对土壤、水、声、大气及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在进行土壤、水、声、大气和生态环境的环境影响评价时,必须明确各项数值指标、限值等标准,以强化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2]。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标准至关重要,是规划实施的基础。只有通过规范的环境影响评价,才能确保土地的合理规范利用,提升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并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第三,应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土地利用规划中包含多种环境影响评估,例如声环境、土壤环境和水环境。依据土地利用规划专项技术导则,应制定声环境、土壤环境、水环境等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和标准,明确土地利用规划中各项环境评价的程序和要求。
3.2 建立土地规划环评体系
首先,应构建科学的环境影响评价流程。这一流程应包括规划前的初步评估、规划中的持续监测以及规划后的综合评估。通过科学的流程设计,可以确保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其次,建立土地规划环评体系还需要强化公众参与。公众是土地利用规划的直接利益相关者,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完善规划、减少负面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建立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提高评价的透明度和公正性。最后,土地规划环评体系的建立还需要注重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环境影响评价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可以实现评价数据的共享和高效利用,为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3.3 完善基础数据库建设
基础数据库构成了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坚实基础,对于提高评价的精确度和工作效率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必须对基础数据库的构建和优化给予高度重视。首先,需要加强对现有数据的整合工作,不断更新数据内容,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这不仅包括土地利用的现状数据,还涉及环境背景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等关键信息,这些数据是进行评价工作的基础和前提[3]。其次,推动数据共享和开放是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互联互通的有效途径。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共享平台,可以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作,从而显著提升数据的利用效率和评价工作的质量。最后,我们还应当重视数据的采集和监测工作,加强对关键指标和参数的实时监测和记录,确保评价工作能够获得更为全面和准确的数据支持,为科学决策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
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通过对土地利用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环境问题,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当前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评价范围不明确、框架建构不完善等,这些问题制约了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陈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若干问题探讨[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8):134-135.
[2] 董庆蓬.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若干问题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14):19.
[3] 于洋.关于土地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探讨[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24):179-18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