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中小学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作者

马文文

集安市台上镇学校 134217

摘要:抓好中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奠定学生未来成功的重要基石。这一教育过程应当从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文明礼仪习惯以及安全行为习惯这些日常细节入手。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定时复习、主动探索,能提升学生学业成绩;规律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饮食与充足睡眠,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则能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安全行为习惯的强化,如遵守交通规则、防范网络诈骗,能有效保障学生的个人安全。这些习惯的养成,不仅能建设出优良的校风,实现学校的高效管理,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自信、稳健地前行。

关键词:中小学生;养成教育;行为习惯;实践研究

中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价值观念都处于塑造与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仅关乎他们当下的学习与生活,更会对他们一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主动学习、积极思考,能够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健康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膳食,有助于强健体魄,培养自律意识。同时,文明礼仪习惯和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则能教会学生尊重他人,保护自己,为他们的社会交往和身心健康提供坚实保障。通过全面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我们能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引导他们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好少年。

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首先,在教学中,无论什么课,课前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进行预习,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学生通过预习对新学习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发现问题,在听课时就会带着问题学习,轻松地跟上教师的思路,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听课,无疑会大大增强听课效果。

其次,上课前要求学生准备好下节课所使用的文具、课本等,不至于在教师提出学习要求时不知所措,出现慌乱的场面,浪费课堂教学时间。再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所讲的重点内容一定要做到重点突出,关键知识要提醒学生注意。如果学生对所讲内容反应淡漠,个别学生思想“开小差”,就应及时调整讲课内容方法,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养成注意听课的习惯。

最后,每天课后必须要求学生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及时巩固和复习当天的学习内容。相信教师只要从学生的点滴抓起,采用多种办法与措施,中小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二、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使人终身受益的品质。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要注意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身体力行,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切实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例如:养成按时作息、早睡早起的习惯;养成上学不迟到、不早退的习惯;养成穿戴整洁、讲究卫生的习惯;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养成积极锻炼身体的习惯;养成在公共场合遵守公共道德的习惯等。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在这些习惯的养成方面也很优秀。相反,在生活习惯上比较凌乱的学生,学业成绩往往也不突出。这说明好的生活习惯,对学生学业成绩有极大的影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也是养成学生严谨治学精神的重要手段。一个没有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学生,将来是很难迈向成功的。因此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尤其重要。

三、要培养学生遵守文明礼仪的良好行为习惯

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教育和训练应当作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础性工作。首先,培养中小学生文明礼仪习惯,应从学生日常生活的细节中做起,从小事做起。例如:要求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孝敬父母长辈;在校做个好学生,尊敬教师,团结同学;有客人来访,接待热情,使用礼貌用语;参加升降国旗,要严肃、庄重、衣着整洁。其次,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要求学生做到的事自己也要做到,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比如上课师生问好,叫学生坐下时教师要说请坐;课间学生向教师问好,教师要点头或招手并向学生问好;学生为教师倒水,教师要向学生“致谢”;望着干干净净的教室,教师要对学生说:“你们辛苦了!”这种教育的效果胜过千言万语。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以身示范,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知不觉地形成高尚的文明礼仪习惯。

四、要培养安全行为习惯

中小学生的安全,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保障广大中小学生平安健康成长是教育的头等大事,是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中小学生安全意识和良好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项复杂、艰巨、系统的工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失的内容。学校是人员最为集中的聚居地,安全问题无时无处不在,因此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对做好学校安全工作意义重大。要培养中小学生的安全行为习惯,应从三方面做起。一是通过班队会、集会、广播、国旗下演讲等形式,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个个鲜活事例教育学生,给学生灌输“安全第一”的思想,增强学生安全意识,让安全的警钟在学生心中长鸣。二是教给学生各种危急情况下自救、互救和自我保护的方法。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后,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就会更深入地了解安全、认识安全,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紧急情况,才能正确面对和恰当处理。三是要建立健全学校安全保障机制,将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化、常规化。开展各种活动,严格执行学校安全制度,都应将安全教育工作当成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其他工作开展的前提。所有教师都应树立“生命不保,何谈教育”的思想,人人都要怀着一颗高度的责任心,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切实做好安全工作。在中小学阶段,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终身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广大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要把抓好养成教育当成学校教育工作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努力从多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给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2]赵永芝.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成因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