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光伏新能源在港口机电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王大伟

天津港电力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450

一、引言

港口机电工程涵盖集装箱岸桥、门座起重机、皮带输送机、冷藏箱供电系统及中控室设备等,其能耗占港口总能耗的 60% 以上,且以柴油、电网火电为主,年碳排放量大。随着“双碳”目标推进及《绿色港口等级评价标准》实施,港口需突破传统能源依赖。

光伏新能源具有资源分布广、发电过程零排放、适配港口开阔场地(屋顶、堆场、停车场)等特点,可直接为港口机电设备提供清洁电力。本文聚焦光伏新能源在港口机电工程中的具体应用,从场景适配、技术落地到效益验证展开分析,为港口能源结构优化提供实践参考[1]。

二、光伏新能源在港口机电工程中的适配应用场景

(一)装卸设备光伏供电

岸桥/门机顶部光伏布置:在设备主梁、驾驶室顶部安装柔性抗风光伏组件(功率 2-3kW/台),通过 DC/DC 转换器连接设备直流母线,直接为起升电机、行走电机提供辅助电力,降低电网或柴油机组的负荷;

堆高机移动光伏适配:在电动堆高机驾驶室顶部加装便携式光伏板(功率 500-800W),与车载锂电池组并联,延长续航时间——传统电动堆高机单次充电续航 4-5 小时,配套光伏后可延长至 6-7 小时,减少日间充电频次;

储能协同补能:在装卸设备作业区附近设置小型储能柜(容量 50-100kWh),与分布式光伏系统联动,当光伏出力不足(如阴天)时,储能柜为设备提供应急电力,避免因供电中断影响作业。

(二)运输系统光伏集成

皮带输送机光伏供电:在皮带输送机长廊顶部铺设光伏组件(单条长廊可装机 50-100kW),通过并网逆变器接入输送机供电回路,直接覆盖其 30%-40% 的能耗——典型皮带输送机日均耗电800-1000kWh,光伏系统可实现日供电 240-400kWh;

电动卡车光伏补能:在港口电动集装箱卡车停车场搭建光伏雨棚(装机容量 100-200kW),雨棚光伏板既为车辆遮阳,又通过充电桩为卡车充电,实现“停车即补能”,单个雨棚日均可为 15-20 台卡车补充电力,降低对港口主电网的依赖;

(三)辅助设施光伏全覆盖

港区照明光伏供电:在码头堆场、道路两侧的照明灯具顶部集成小型光伏板(功率 50-100W/盏),配套锂电池储能,实现“光储直供”,无需接入电网——单盏光伏路灯日均发电量 0.8-1.2kWh,完全覆盖夜间 8-10 小时的照明需求;

冷藏箱光伏补能:在集装箱堆场搭建光伏遮阳棚(装机 500-1000kW),光伏系统通过专用逆变器为冷藏箱供电,替代传统柴油发电机——单台冷藏箱日均耗电 40-50kWh,光伏遮阳棚可满足其 20%-30% 的能耗,减少柴油消耗 10-15L/天;

三、光伏新能源应用的关键技术要点

(一)抗恶劣环境光伏组件选型

港口光伏组件需针对性适配恶劣环境:抗盐雾类型选用表面镀膜(如 SiNx 减反射膜)、边框为 304不锈钢或厚度 ⩾2.0mm 铝合金的产品,盐雾测试需达 GB/T19285 标准 C5 级,确保潮湿盐雾环境下使用寿命超 25 年;支架采用热镀锌钢材,抗风等级 ⩾12 级(风压 gtrsim0.6kPa ),屋面组件还需考虑 ⩾0.5kPa 雪荷载,防止极端天气导致支架变形或组件脱落;同时选用表面疏水涂层的光伏玻璃,减少灰尘、油污堆积,每季度清洁 1 次即可维持 85% 以上发电效率,较常规组件降低 50%清洁成本[2]。

(二)光储协同与智能调度技术

储能系统需根据机电设备负荷特征匹配类型,短期波动适配响应时间 <10ms 的超级电容,中长期调峰(如夜间供电)适配循环寿命 >3000 次的磷酸铁锂电池,储能容量按光伏日发电量的 30%-50% 配置;同时开发“光伏-储能-机电负荷”协同调度系统,基于辐照传感器采集的实时光伏出力、电流传感器监测的设备负荷调整供电策略,光伏出力充足时优先为机电设备供电并将多余电量存入储能,出力不足时则通过储能与电网协同补能,保障设备供电稳定。

(三)低成本运维技术

远程监控系统:在光伏组件、逆变器、储能柜安装传感器,实时采集发电功率、电压、温度等数据,通过物联网平台实现远程监控,异常情况(如组件故障、逆变器跳闸)自动报警,运维人员可精准定位故障点;

模块化设计:光伏系统采用模块化组件与逆变器,单模块功率 5-10kW,故障时仅需更换单个模块,无需停机检修,减少对机电工程供电的影响;

运维机械化:配备光伏清洁机器人、无人机巡检设备,替代人工完成组件清洁与巡检,单座港口光伏系统运维人员可从 5-8 人减少至 2-3 人,运维成本降低 40%-50%5

(一)节能与环保效益

年均发电 120 万 kWh(有效光照 1200h),可替代标煤 384 吨、柴油 105 吨;年减少碳排放 1020吨、二氧化硫 3.6 吨、氮氧化物 1.8 吨,降低港口大气污染,助力达到绿色港口三星级标准[3]。

(二)经济效益

年节约电费 78 万元(工业电价 0.65 元/kWh),运维成本 8 万元,年净收益 70 万元;初始投资 800万元,静态回收期 11.4 年,叠加补贴后缩至 5-7 年;光伏组件寿命超 25 年,扣除回收期后剩余 13.6年净收益 952 万元,且收益随电价上涨递增。

(三)运营保障效益

光储系统可应急供电 2-4 小时,提升港口抗风险能力;光伏电力成本固定,规避燃油、火电价格波动;配套光伏可申报绿色港口等资质,获政策补贴与税收减免,增强市场竞争力。

五、面临挑战与优化方向

(一)现存挑战

部分老港口因堆场和屋顶空间有限,难以大规模铺设光伏组件;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易损坏光伏组件,影响供电稳定性;同时,港口机电设备启停频繁产生的谐波干扰,也会影响光伏并网的稳定性。

(二)优化策略

可通过推广“光伏+堆场遮阳棚”“光伏+屋顶一体化”设计、探索港口码头周边闲置水域的水上光伏,高效利用现有空间实现光伏覆盖;同时采用抗震抗风(抗风等级 ⩾14 级)的光伏支架设计,为组件加装防雷装置,并在极端天气前通过智能系统切断并网,强化抗灾能力;还需加装主动式谐波滤波器与动态电压调节器,抑制机电设备启停产生的谐波,确保光伏并网功率因数 ⩾0.95 ,符合电网接入要求。

六、结论

光伏新能源在港口机电工程中的应用,可通过适配装卸设备、运输系统、辅助设施的场景化设计,结合抗恶劣环境技术、光储协同调度与低成本运维,实现清洁电力替代、碳排放降低与运营成本优化。实践表明,该应用不仅契合港口绿色转型需求,还能为机电工程提供稳定、低成本的能源保障,投资回收期可控制在 5-7 年,长期效益显著。

参考文献

[1]叶峻涵,杨平,屈博,等.新能源接入港口岸电系统设计与仿真[J].现代电子技术,2023,46(12):101-108.

[2]蒋一鹏,袁成清,袁裕鹏,等.“双碳”战略下中国港口与清洁能源融合发展路径探析[J].交通信息与安全,2023,41(02):139-146.

[3]周文峰,张凯,祖巧红,等.风电和光伏在绿色港口建设中的应用[J].港口装卸,2023,(02):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