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快速路交通拥堵成因与对策
丛思佳 林源
1.370612199707310022 2.37068619840526311X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机动车保有量的激增,城市快速路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快速路本应承担长距离、高速度的交通疏导功能,但实际运行中常出现车辆行驶缓慢、停滞甚至瘫痪的状况,不仅增加了居民出行时间成本,降低了交通效率,还加剧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深入探究城市快速路交通拥堵的成因,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理对策,对于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升城市宜居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城市快速路交通拥堵的危害及研究重要性
2.1 交通拥堵的危害
城市快速路交通拥堵带来的危害具有系统性和累积性。在时间成本层面,拥堵不仅延长单次通勤时长,更引发连锁延误 —— 早高峰拥堵可能导致企业晨会推迟、生产计划滞后,晚高峰滞留则压缩居民休闲与家庭时间,长期累积会降低社会整体时间利用效率。经济损失更为显性,数据显示拥堵状态下车辆百公里油耗较畅通时增加 30%-50% ,全国主要城市因快速路拥堵导致的年燃油浪费超百亿元;物流车辆在拥堵中平均时速下降 40% ,生鲜运输损耗率提升 15% 以上,间接推高商品流通成本。环境方面,怠速车辆排放的碳氢化合物浓度是正常行驶时的 5 倍,氮氧化物排放量增加 2-3 倍,在封闭的快速路高架桥下易形成污染物聚集带,导致周边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上升 20% 。此外,拥堵引发的 “路怒症” 使剐蹭事故发生率增加 60% ,而应急车辆因拥堵无法及时抵达现场,可能使危重病患救治、火灾救援错过黄金时间,放大灾害后果。
2.2 研究的重要性
研究城市快速路交通拥堵的成因与对策是破解城市交通困局的关键抓手。从交通系统优化看,精准识别拥堵诱因可为快速路规划提供量化依据 —— 例如通过分析瓶颈路段的车流特征,可科学确定拓宽方案或出入口间距,使道路资源利用率提升 20% 以上。在交通管理领域,基于成因分析的措施能实现精准施策,如针对潮汐拥堵设计可变车道,较传统管理方式可提高通行效率 15%- 25% 。对城市发展而言,畅通的快速路是提升空间效率的动脉:中心城与郊区的通勤时间缩短 10 分钟,可带动郊区土地价值提升 5%-8% ;物流时效改善能增强城市对企业的吸引力,据测算快速路通行效率每提高 10% ,可使区域招商引资额增加约 3% 。更深远的是,通过系统性研究形成的治理范式,可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交通领域的核心算法支撑,推动城市治理从经验决策向数据驱动转型。
三、城市快速路交通拥堵的成因分析
3.1 交通供给方面
交通供给不足或不合理是导致快速路拥堵的重要原因。一是快速路网络规划存在结构性缺陷,部分城市快速路呈 “放射状” 布局却缺乏环线连接,跨区域车流被迫绕行主干道,如中心城区与郊区的快速路未形成闭环,导致过境车辆集中涌入核心路段;部分路段因征地受限形成 “断头路”,迫使车流集中从少数出入口进出,引发常态化拥堵。二是道路设施扩容滞后于机动车增速,近十年多数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年均增长 10% 以上,而快速路里程增长率不足 5% ,核心路段车道数仍停留在规划初期水平,早高峰时段 1 小时内断面车流量突破8000 辆,远超 4 车道快速路每小时 5000 辆的饱和阈值,车道饱和后车辆时速从 60km/h 骤降至 20km/h 以下。
3.2 交通需求方面
交通需求过度集中且结构失衡是拥堵的核心诱因。一是私人小汽车出行比例居高不下,多数城市快速路中私家车占比超 70% ,而公交专用道覆盖率不足 15% ,部分快速路甚至未设置公交优先通道,导致道路资源被低载客率车辆占据,单位车道每小时客运量仅为公交专用道的 1/5 二是潮汐交通特征显著,早高峰 7-9 时 80% 的车流涌向中心城区,晚高峰 17-19 时则反向集中,导致单向车道饱和而对向车道空置,如某城市东西向快速路早高峰东向西车流是西向东的 3 倍,车道利用率严重失衡。三是通勤出行时空分布高度集中,调查显示80% 的早高峰车流来自 30 公里半径内的居住区至商务区通勤,且 90% 的通勤集中在 30 分钟时段内,叠加学校、企业集中发车等因素,形成脉冲式车流冲击,超过快速路的动态承载能力。
3.3 交通管理方面
交通管理措施不到位也会导致快速路拥堵。一是交通信号配时不合理,快速路出入口与地面道路的交通信号衔接不畅,导致车辆进出快速路时出现滞留,影响快速路主线交通流。二是交通执法力度不足,部分驾驶员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如占用应急车道、随意变道、加塞等,扰乱了交通秩序,降低了道路通行效率。三是交通信息发布不及时、不准确,驾驶员无法及时获取实时交通状况,难以选择最优出行路线,导致部分路段交通流量过度集中。
四、城市快速路交通拥堵的治理对策
4.1 优化交通供给
一是完善快速路网络规划,加强快速路与城市主干道、次干道的衔接,消除断头路和瓶颈路段,形成布局合理、衔接顺畅的快速路网络系统。二是合理增加道路资源供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部分拥堵严重的快速路进行拓宽改造,增加车道数量,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4.2 调控交通需求
一是引导交通出行结构优化,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加公交车辆班次和运力,提升公交服务质量,吸引更多居民选择公交出行,降低私人小汽车出行比例。二是实施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如错峰出行、限行限购等,引导机动车合理使用,减少高峰时段的交通流量。
4.3 加强交通管理
一是优化交通信号控制,通过智能交通系统实现快速路出入口与地面道路交通信号的联动协调,提高车辆进出快速路的效率。二是加大交通执法力度,严厉查处占用应急车道、随意变道、加塞等违法违规行为,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
五、结论
城市快速路交通拥堵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交通供给、交通需求、交通管理等多个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施策的治理策略。通过优化快速路网络规划、增加道路资源供给、调控交通需求、加强交通管理等措施,能够有效缓解城市快速路交通拥堵状况,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改善居民出行体验。未来,随着智能交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城市快速路交通管理将更加精细化、智能化,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 陈义展 . 南昌洪腾高架洪都立交节点交通拥堵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J].车时代 ,2024(10):85-87.
[2] 王玉焕 , 夏天, 刘鑫山, 等. 快速路下桥口衔接大型环岛拥堵机理与治理模式 [C]//2019 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 . 2019:1-9.
[3] 张锋鑫 , 陈思曲 , 徐大林 , 等 . 基于深度学习的城市快速路交通拥堵点段车辆路径溯源 [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5,53(3):368-379.DOI:10.11908/j.issn.0253-374x.2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