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批判性思维培养

作者

丁胜英

湖北省罗田县第一中学【438600】

摘 要:在全球化进程加速的当下,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其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更是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作为一种高阶思维能力,能帮助学生在海量信息中去伪存真、独立思考。然而,传统阅读教学多侧重于语言知识讲解,对批判性思维培养有所忽视。本文聚焦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深入探讨如何通过有效策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旨在为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人才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批判性思维培养

一、设置层次提问,引导深度思考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里,设置层次提问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关键手段。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这种提问方式提供了坚实理论基础。认知过程的六个层次,层层递进。记忆层次让学生对文本基础信息有初步留存,理解层次助力学生把握文本核心要义。当推进到应用层次,学生能将文本知识迁移到实际情境。分析层次促使学生拆解文本结构与逻辑关系。评价层次赋予学生审视文本观点合理性的能力。创造层次鼓励学生基于文本进行创新表达。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在这样的层次化提问体系中,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点,从简单认知迈向深度思考,在逐步深入理解文本的过程中,批判性思维的火花被点燃,思维深度不断拓展,为高效阅读与终身学习筑牢根基【1】。

在教授高中英语阅读文章《The Benefits of Outdoor Activities》时,整个教学流程因层次提问而生动且富有成效。起初,抛出事实性问题:“What are some common outdoor activities mentioned in the text?” 学生们迅速浏览文本,在字里行间捕捉信息,踊跃回答出 “hiking, cycling, and camping” 等答案,这一过程夯实了学生对文本基础内容的掌握。紧接着,提出分析性问题:“Why does the author think outdoor activities are beneficial to our mental health?” 学生们开启深度研读,仔细剖析文本中诸如 “being in nature can reduce stress and improve mood” 这类阐述,从作者的表述逻辑中探寻原因,深入理解作者观点的内在支撑。最后,抛出评价性问题:“Do you agree with the author's 观点 on the benefits of outdoor activities? Why or why not?” 学生们结合自己在户外的亲身经历,像有人在登山时感受到的内心宁静,有人在骑行中收获的畅快,还有人依据从其他渠道获取的知识,各抒己见,热烈探讨作者观点的合理性,批判性思维在这你来我往的交流中茁壮成长 。

二、剖析文本结构,洞察逻辑关联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剖析文本结构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文本结构犹如文章的骨架,支撑起整个内容体系。当学生致力于识别文章的主题句时,他们能精准定位作者想要传达的核心思想,犹如抓住了牛鼻子,对文章主旨一目了然。段落之间的衔接词则像是连接各个环节的纽带,“however”“therefore”“moreover” 等词,清晰地展现出段落间的转折、因果、递进等逻辑关系,帮助学生梳理思路。而常见的总分总、问题解决等整体结构模式,为学生提供了理解文章宏观布局的框架。依据图式理论,学生大脑中已有的关于文本结构的图式,在接触新文本时被激活,不断丰富和完善。对各类文本结构的熟悉,促使学生构建起高效、实用的阅读图式,在面对新文本时,能迅速解构,深入探究作者的论证逻辑,从而提升批判性阅读能力,不再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而是深入到文章内核【2】。

在阅读《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这篇文章时,教师有条不紊地引导学生剖析文章结构。课堂伊始,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开篇,学生们很快明确互联网发展这一主题被抛出,这是文章论述的核心方向。随后,教师带领学生顺着文本往下梳理,学生们发现作者巧妙地按照时间顺序,从互联网诞生的萌芽期,介绍其简陋却具有开创性的特点,到逐步发展壮大阶段,阐述技术革新带来的功能拓展,再到如今成熟的普及阶段,详述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在这一过程中,“firstly, secondly, finally” 等衔接词如同清晰的路标,让学生清晰地把握论述节奏。当分析到总结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部分时,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学生们踊跃发言,指出作者在阐述互联网带来信息便捷、沟通高效等正面影响时,似乎对网络诈骗频发、个人隐私泄露等负面影响着墨不多,开始反思作者论述的全面客观性,在这样的深入探究中,学生们对文本逻辑的批判性思维得到了切实培养。

三、对比多元观点,激发思维碰撞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范畴内,引入多元观点对比意义非凡。学生长期处于单一观点环境下,思维易受限。而多元观点的呈现,宛如为他们开启一扇扇通往不同思维世界的大门,拓宽了原本狭窄的思维视野。面对同一阅读文本涉及的问题,不同观点纷至沓来,学生得以知晓看待事物绝非仅有一面。在比较不同观点的用词、论证角度时,他们学会拆解观点结构。分析观点合理性则促使学生调用自身知识储备与生活经验,权衡利弊。认知冲突理论在此发挥关键作用,当学生脑海中固有的认知与新观点相悖时,冲突骤起。这种冲突如同内心的警钟,催促学生积极思索,不再满足于既有认知,而是努力在多元观点的碰撞中,找寻新的认知平衡点,搭建起更为稳固、全面的思维架构,进而稳步培养批判性思维与独立思考能力,为阅读及日后解决复杂问题筑牢思维根基。

在阅读关于 “Should Students Be Allowed to Use Mobile Phones at School?” 的文章时,教师有条不紊地开展教学活动。课堂上,教师清晰地呈现正方观点 “Mobile phones can provide students with quick access to information and help them with their studies”,举例说明学生能借助手机查阅学习资料、观看教学视频等。随即,反方观点 “Mobile phones can distract students from their studies and cause discipline problems” 也被展示出来,比如学生上课刷手机娱乐软件、考试作弊等现象。之后,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围绕两种观点展开热烈讨论。小组内,有的学生结合自身学习经历,认可手机能辅助学习,但也承认存在分心风险;有的学生从班级管理角度出发,认为手机管理不当会破坏纪律。在你来我往的交流中,学生们仔细剖析作者支持或反对的理由,探讨理由是否充分、有无漏洞。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们对该问题的认识不再片面,思维在碰撞中不断深化,批判性思维得到切实锻炼 。

结语:综上所述,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至关重要且切实可行。通过设置层次提问、剖析文本结构、对比多元观点等策略,能引导学生从浅层次的文本理解迈向深层次的批判性思考。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更能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卢玲冉.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实践[J].校园英语,2024,(37):105-107.

[2]陈红燕.批判性思维能力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培养策略研究[J].中学生英语,2024,(28):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