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风险及安全防范分析
李海强
西安新泰和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引言
有限空间作业是工贸企业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电力、建筑等行业。由于有限空间的特殊性质,如通风不良、空间狭小、气体浓度不均等因素,导致作业过程中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有限空间内的作业人员一旦遇到危险,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救援,从而容易发生致命事故。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发生率较高,且事故的后果通常较为严重,这给工贸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员工的生命安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针对有限空间作业中的高风险问题,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和行业标准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工贸企业也逐步加强了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防范。然而,当前企业对有限空间作业风险的认识仍存在一定的盲区,防范措施尚不够全面,部分企业甚至存在形式化的安全检查,未能做到真正的风险防控。因此,研究有限空间作业的风险,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限空间作业的风险分析
(一)有限空间作业的定义及特点
有限空间作业通常指的是作业人员进入封闭或半封闭空间进行操作的工作,作业空间狭小、通风差、气体流通不畅,且往往缺乏有效的逃生通道。有限空间具有显著的特点,首先是作业环境的特殊性,通风不良可能导致有害气体积聚,如一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等,这些气体在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对作业人员造成中毒,甚至危及生命;其次,有限空间内的作业空间狭小,作业人员的活动空间受到限制,发生意外时逃生困难;最后,有限空间往往存在特殊的作业风险,例如高温、高压、电气设备运行等,这些都增加了作业的复杂性和危险性。
(二)有限空间作业的主要风险
有限空间作业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气体泄漏与中毒风险:有限空间内气体的流动较为滞缓,常常发生有害气体积聚的现象。一旦进入高浓度有毒气体的环境,作业人员可能出现中毒症状,甚至死亡。常见的有毒气体包括一氧化碳、硫化氢、氨气、二氧化碳等,这些气体在不通风的环境中容易积聚。
缺氧风险:有限空间中由于通风不良,氧气的浓度往往不稳定,作业人员可能会因缺氧而昏迷、窒息,甚至危及生命。尤其是在水池、地下管道等区域,氧气浓度可能低于安全标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时需特别注意氧气含量。
火灾与爆炸风险:有限空间作业中,由于气体积聚和电气设备的运作,一旦发生火花或温度升高,极有可能引发火灾或爆炸。易燃气体的泄漏和电气短路是引发火灾与爆炸的常见原因。
机械伤害与物体坠落:有限空间内设备复杂、空间狭窄,一些作业过程中可能导致机械设备运转异常,或因物体坠落等原因造成作业人员受伤。空间有限使得逃生通道受到限制,导致在发生事故时无法及时获得救援。
(三)有限空间作业的风险评估方法
对有限空间作业的风险进行评估是确保安全作业的前提。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包括危害识别法、定量分析法、事件树分析法等。危害识别法通过识别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源,如有毒气体、设备故障等,提前进行防控。定量分析法则通过测量气体浓度、温湿度等数据,结合设备运转状况,评估有限空间作业的具体风险等级。
二、安全防范措施与技术手段
(一)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工贸企业应根据国家和行业的安全管理规定,建立完善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体系。首先,应当明确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责任,制定严格的作业审批程序和操作规程。所有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其次,应当建立健全的作业监控机制,配备专业的安全监测人员,对作业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安全措施的有效实施。
(二)加强作业环境监测
在有限空间作业中,环境监测至关重要。应安装高精度的气体检测仪、温湿度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有限空间内的氧气浓度、有害气体浓度、温度等环境参数。作业前、作业中和作业后,应对有限空间内的环境进行全面检测,确保作业环境符合安全标准。对于气体泄漏等突发事件,监测系统应能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
(三)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与应急演练
作业人员是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防范的核心。工贸企业应定期组织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确保他们了解有限空间作业的潜在风险和应对措施。此外,定期开展应急演练,使作业人员能够熟练掌握事故发生时的紧急处理流程,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尤其是对高风险作业的人员,要确保其能够熟练操作安全设备,如氧气罐、通讯设备等。
三、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防护设备的应用
(一)个体防护设备
作业人员在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时,应佩戴必要的个体防护设备(PPE),如
防毒面具、防护服、手套、头盔等,以防止气体中毒、机械伤害等风险。特别是在有毒气体泄漏较为严重的环境中,作业人员必须佩戴符合标准的防毒面具,并携带独立氧气供应设备,以确保其在有限空间内的生存能力。
(二)安全救援设备
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企业应当配置齐全的安全救援设备,如呼吸器、逃生设备、救援绳等。一旦发生事故,救援人员应能迅速进入作业区域进行救援。此外,企业还应定期检查这些救援设备的完好性,确保其在紧急情况下能够正常使用。
(三)紧急报警系统
有限空间作业中,应安装紧急报警系统,一旦发生气体泄漏、火灾、爆炸等紧急情况,系统应立即发出警报,并启动应急处理程序。这不仅能提醒作业人员及时撤离,还能为后续的救援工作提供有效信息。
四、政策法规与安全文化的构建
(一)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国家和行业应进一步完善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法规,明确工贸企业在有限空间作业中应承担的安全责任,规范作业流程与安全措施。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督检查,对违反安全规定的企业进行处罚。同时,要鼓励企业加强安全技术的创新,推广新的安全防护技术和设备,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保障水平。
(二)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
企业应积极建设安全文化,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通过定期的安全教育、开展安全生产月、组织安全竞赛等活动,培养全员的安全意识。此外,企业还应鼓励员工对安全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建立良好的安全管理氛围,确保每个员工都能够为自己的安全负责,为企业的安全生产贡献力量。
五、结语
有限空间作业作为工贸企业中的高风险作业类型,涉及多个安全隐患和潜在风险。通过对有限空间作业风险的深入分析和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的制定,可以显著降低作业中的安全风险。
参考文献
[1] 楚常青 , 王建龙 , 江卫华 .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问题与对策研究 [J]. 现代职业安全 ,2025,(06):51-54.
[2] 王建龙 , 任爱斌 , 江卫华 , 等 . 探索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课程体系构建 [J]. 劳动保护 ,2025,(02):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