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刘橙
泸县石桥镇学校,646125
引言
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在初中生物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编排了丰富多样的实验内容,旨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在当今强调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背景下,如何利用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良好的创新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还能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束缚,在实验教学中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标,过于注重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忽视学生创新思维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多采用“教师演示 - 学生模仿”的模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乏主动思考和创新的空间。一些学校存在实验设备陈旧、数量不足的情况,尤其在一些农村或偏远地区。这使得教师无法按照教材要求开展全部实验,部分实验只能通过讲解替代实际操作,严重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实验材料的匮乏也限制了实验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学生难以接触到更丰富的实验内容,从而抑制了创新思维的发展。由于实验教学形式单一,部分学生对生物实验缺乏兴趣。一些实验步骤繁琐且枯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机械地按照步骤操作,未真正理解实验目的和原理,导致参与度不高,无法在实验中主动思考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
二、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激发学生好奇心,奠定创新基础
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或有趣的生物事例创设实验情境。例如,在讲解“种子的萌发”实验前,教师可展示一颗泡在水中发芽的土豆,提问学生:“为什么土豆泡在水里会发芽?种子萌发需要哪些条件呢?”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思考,为后续实验探究奠定基础。在讲解“植物的蒸腾作用”时,可在课前准备一个透明塑料袋套在植物枝叶上,一段时间后学生能看到塑料袋内有水珠,引发学生好奇:“这些水珠从哪里来的?”从而积极投入到实验探究中。在实验教学中适当引入生物科学史的内容,能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的探究历程和创新思维。如在进行“光合作用”实验教学时,介绍海尔蒙特、普利斯特利等科学家的实验过程和发现。讲述海尔蒙特通过柳树栽培实验,虽然他当时的结论不完全正确,但这种敢于探索的精神值得学生学习。学生通过了解这些科学史,能激发自身的创新欲望,明白创新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在不断探索和尝试中实现的。
(二)鼓励质疑,培养创新思维
教师要在课堂上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简单或复杂,都要给予积极回应。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实验中,学生如果对显微镜的操作步骤提出疑问,教师不应批评,而是耐心解答并鼓励其深入思考。当学生对实验结果提出不同看法时,教师可引导全班同学一起讨论分析,让学生感受到质疑是被尊重和鼓励的,从而培养他们敢于质疑的勇气。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质疑,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质疑。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后,教师可提问:“除了实验中探究的唾液、牙齿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消化的影响,还有其他因素可能影响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吗?”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深入挖掘实验背后的原理,培养创新思维。例如学生可能会提出温度对馒头消化的影响等创新性问题,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三)开展探究性实验,提升创新能力
教师可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探究实验,让学生自主确定实验课题、设计实验方案。比如在学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后,教师可给出一个大主题“探究校园内某种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研究的生物对象,如校园内的蚯蚓、小草等,然后自行设计实验,探究光照、水分等环境因素对所选生物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步骤、选择实验材料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创新能力。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探究性实验,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启发。在“探究蚂蚁的通讯”实验中,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有的负责观察蚂蚁的行为,有的负责设计干扰蚂蚁通讯的方法,有的负责记录实验数据。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们会提出各种不同的想法,通过讨论和实践,不断优化实验方案,培养团队协作能力的同时提升创新能力。小组成员可能会想到用不同气味的物质来干扰蚂蚁通讯,从而更深入地探究蚂蚁通讯的方式。
(四)拓展实验内容,激发创新灵感
教师可引导学生将生物实验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拓展实验内容。在学习“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后,教师可鼓励学生在家尝试制作酸奶、泡菜等发酵食品,并记录制作过程和结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思考如何控制温度、时间等因素来提高发酵成功率,从而激发创新灵感。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利用植物制作天然的酸碱指示剂,将生物实验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的化学检测方面,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生物学科与物理、化学等学科联系紧密,教师可开展跨学科实验拓展。例如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中,结合物理知识中光的传播原理,探究光照强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在实验设计时,学生需要利用物理方法控制光照强度,如使用不同功率的灯泡或调节光源与鼠妇的距离。通过跨学科实验,学生能从不同学科角度思考问题,培养综合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激发学生好奇心、鼓励质疑、开展探究性实验以及拓展实验内容等多种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利用人教版教材资源,克服实验教学中的困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实验教学环境。让学生在生物实验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为培养具有创新素养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在未来的教学中,还需不断探索和完善这些策略,以更好地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培毅 .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探究实验中的运用与效果研究——以" 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 为例[J]. 新课程导学.2021,(19).
[2] 刘强 .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方法 [J]. 甘肃教育 .2020,(22).
[3] 金鹏飞. 关注实验核心提升实践能力 --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与思考 [J]. 华夏教师 .20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