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朱晓玲
建瓯市东游镇中心小学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提出:义务教育阶段要激发学生读书兴趣,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 [1]。在融合这一要求开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后,能够拓宽学生素材积累、提升写作技巧、培养创新思维,从而为作文教学注入活力,助力学生提升作文水平。
一、拓宽学生素材积累,丰富作文内容
素材不足是很多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无从下笔”的原因,也正是因为素材不足,很多小学生写出来的文章空洞、缺乏情感、言之无物,导致写作质量不尽如人意 [2]。而课外阅读能够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广阔世界的大门,呈现丰富的素材。学生则可以将这些素材进行分类整理、记忆存储,在写作时信手拈来,使作文内容充实饱满,避免内容空洞、千篇一律。
在教授学生以“传统节日”这一主题进行写作时,教师会发现许多学生只是简单描述节日当天的一些常见活动,如吃粽子、贴春联等,缺乏对节日背后文化内涵和独特习俗的深入挖掘,内容显得单调乏味。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教师就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推荐一系列关于传统节日的书籍,如《我们的节日》《中国传统节日故事》等。具体来说,在阅读《我们的节日》时,学生能够了解到春节除了贴春联、吃年夜饭,还有许多有趣的传统习俗,便会在后续的写作中将这些丰富的素材融入其中,从而不仅可以使他们的作文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也极大的拓宽了学生的生活视野。
二、阅读学习写作技巧,提升作文质量
写作技巧是提升作文质量的关键要素,其能让学生的作文在结构、语言和表现力上更上一层楼。在开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时,教师虽然会传授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但学生往往难以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而在引导学生参与课外阅读后,能够使其接触到大量优秀的范文,直观地学习到不同的写作技巧。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模仿、实践,可以逐渐将这些技巧内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从而提升作文的整体质量。
在指导学生写“校园美景”相关主题的作文时,教师会发现学生在描写校园景色的过程中,大多只是简单地罗列一些景物,缺乏生动性和感染力,无法让读者感受到校园的独特魅力。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写作技巧,教师就要为其推荐朱自清的《春》这篇描写自然景观的经典散文。具体来说,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仔细分析文中对于春草的细腻描写,感受春草的生机勃勃和人们在春草上的欢乐场景。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体会到作者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语言。到了实际写作中,学生就会主动尝试运用在阅读中掌握的写作技巧,还会借助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得作文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校园的美丽与生机。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作文灵感
创新思维是作文创作的灵魂,其能让学生的作文具有独特的视角和新颖的观点。但在传统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由于教师习惯性开展流程化教学,导致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缺乏创新和个性。对此,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外阅读中,利用各种不同类型的书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拓宽他们的思维视野。在此过程中,也能促使他们打破常规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思维。
在一次以“未来的世界”为主题的作文教学中,许多学生的作文内容会围绕未来学校的教学设备更加先进、校园环境更加优美等常见方面进行想象,缺乏新颖性和独特性。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阅读科幻类的书籍《三体》,书中描绘的三体世界,有着独特的恒星运动规律和生存环境,还涉及了三体人奇特的思维方式和交流方式。在阅读后,学生都能被书中宏大的宇宙观和奇特的想象所震撼,以此被打开思维的大门,开始大胆地想象未来学校的模样。在学生的思维被充分激活后,教师可以进一步组织小组讨论活动,鼓励其大胆表达自己对于未来学校的独特想象,更好的激活班级内的学习氛围。随后,就要让学生结合课外阅读以及讨论的内容展开创作,呈现丰富的创新思维,更好的达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目标。
总而言之,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其不仅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的素材积累,更能帮助学生学习并掌握丰富的写作技巧,以此实现他们创新思维的激活。对此,教师就要能够在作文教学中高度重视课外阅读的作用,积极参与课外阅读活动,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与良好的阅读环境,使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作文水平提升的有力助推器,助力其在作文写作道路上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陶新玲 . 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J]. 新课程教学 ( 电子版 ),2020,(24):42-43.
[2] 马 桂 兰 . 课 外 阅 读 在 小 学 语 文 作 文 教 学 中 的 作 用 [J]. 新 课程 ,2020,(5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