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韧性提升的中职学生生涯规划教育路径探析
赵宏
大连市旅顺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引言
教师在引导中职学生构建生涯规划意识的过程中,若能将心理韧性的养成作为基础路径之一,不仅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个体面对压力情境时的自我调节能力,也能够在教育实践中实现学生内在动力的激发,使学生在认知层面逐渐意识到生涯选择并非单一结果的对错判断,而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当心理韧性参与到生涯规划的教育路径中,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便不再局限于技能传授本身,而是更强调学生在情绪管理与目标坚持方面的自主建构。这种建构一方面依赖教师对学生情绪状态的精准识别,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在教学语言和目标设置中精细化地嵌入挑战性任务,从而促使学生在完成过程中不断验证自身能力边界的可塑性,而这种能力的重新定义,不仅拓展了生涯规划的教育外延,也让个体在未来面临复杂社会选择时具备更强的心理承受力与方向判断力。
一、认知重塑:培育坚韧的职业信念
在生涯规划教育中强化学生职业信念的心理韧性基础,教师必须从认知结构的重塑入手,并且职业信念一旦植根于学生内心深处,其在遭遇挫折或迷茫阶段所表现出的心理弹性将更具持续性与自主性。例如,在“生涯规划 筑梦未来”这节课中,教师可以从一个开放式问题切入:“你觉得三年后的自己在干什么?”让学生写下答案后收集起来统一投影展示,大多数答案模糊空泛或干脆留白,这正是教学的突破口。教师接着可以展示一组真实的中职毕业生访谈视频,其中既有靠技能吃饭的创业者,也有在岗位上摸爬滚打的普通工人,视频结束后再反问学生:“你觉得他们和你们最大的不一样在哪?”当学生开始说出“他们更努力”“他们有方向”这类观点时,教师即可顺势引导:“那么你有没有可能也成为这样的人?”此时学生会开始将“模糊的未来”与“具体的现实”联系起来,教师可以再结合课堂上提供的兴趣测评、性格分析、生涯卡片等工具,引导他们从自我认知出发重新思考自身定位,这样一来,职业信念就会开始在学生心中慢慢落地。
二、目标定向:明确清晰的发展航向
目标定向机制正是激发中职学生心理韧性的关键通道之一,因而教师在生涯规划教学中也需通过系统化的引导,使学生在自我认知与职业探索之间建立明确的路径映射,将抽象愿景具体化并转换为阶段性目标与行为指令。例如,在教学“立足专业 谋划发展”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从专业入手,让学生尝试列出本专业未来三年内最可能接触的五种岗位类型,初步激发他们对发展的实际感知。接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其中一个岗位展开任务拆解:这个岗位需要什么技术?需要获得什么证书?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沟通能力?一层层拆解下来,学生会发现,目标并不只是“找份工作”那么简单,而是包含多个维度的成长路径。等到他们对岗位的要求有了具体认知,教师可以再引入“目标金字塔”工具,引导学生将长期职业目标转化为阶段性学习任务,如“学会使用某种软件”“完成一次专业实训”等,这些任务一旦具体化,学生就更容易将其转化为行动。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回顾自己在课堂前写下的目标草稿,进行修改补充,从“我要变厉害”变成“我三个月内要考下XX证书”,这种由模糊到清晰的过程,正是目标定向在教学中的真正落点。
三、行为训练:强化高效的职业行动
中职学生在生涯发展中表现出的行为效能,往往决定其心理韧性的实际表现水平,而高效行动的形成也依赖于持续的行为训练过程,该过程不仅包括行动策略的内化,还涵盖应对失败的经验积累与情绪调节的实践掌握等。例如,在“友好相处 学会合作”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次“校园技能展策划案”,并要求他们在有限时间内完成项目分工、预算编排和演示准备,过程中教师不干预,只观察记录,等到展示结束,教师可以抛出一组提问:“你们刚才是怎么分工的?中途有哪些问题?有没有人不配合?”学生会开始回顾自己刚刚的表现,这时教师可以再引导他们将个人行为与团队效率挂钩,如指出“频繁插话是否影响讨论效率”“事先没沟通清楚是否导致了重复劳动”等具体问题,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便会逐步意识到,合作不是任务的附加条件,而是完成任务的前提。最后,教师再让每组重新优化方案并再次展示,全班对比两轮结果后,学生能明显感受到沟通顺畅、责任明确能带来的效率提升,从而增强学生在合作冲突中保持冷静和调整策略的心理韧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中职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内系统地植入心理韧性元素,其直接目标是武装学生以从容应对职业生涯初期的高度不确定性,这是一种前瞻性赋能,进而把挫折体验内化为学生个人成长的宝贵资本,最终他们获得的也将是贯穿其整个职业生命周期的自我规划能力。
参考文献
[1] 徐一源 , 崔景贵 . 基于 PERMA 模型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探析 [J]. 当代职业教育 ,2023,(03):84-90.
[2] 邓朝纲 , 徐明秀 . 中职学生心理韧性提升的现实困境与系统 方 法 [J]. 亚 太 教 育 ,2025,(04):58-61.DOI:10.16550/j.cnki.issn.2095-9214.2025.04.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