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整本书阅读中高中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与培养

作者

渠同勉

南阳市第二中学校 473000

一、引言

整本书阅读指引导学生完整阅读一部著作,而非片段式学习。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改革背景下,强调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整本书阅读作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实际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

二、目前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不少问题。部分教师对整本书阅读重视不足,仅将其作为课后任务布置,缺乏系统指导;教学方法单一,多以知识点讲解为主,忽视学生阅读体验和自主探究;学生阅读缺乏规划,多凭兴趣随意翻阅,难以深入理解作品;评价方式简单,仅以读后感或测试成绩衡量阅读效果,无法全面反映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实施策略

整本书阅读策略的指导与培养需循序渐进,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和作品特点,从阅读前、阅读中到阅读后进行系统规划,让学生逐步掌握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

(一)做好阅读前的铺垫准备

在学生开始阅读一本书前,教师要做好充分的铺垫准备。首先,以沉浸式的方式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及相关的文化常识,让学生对作品有初步的了解,为理解作品内容奠定基础。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红楼梦》前,不仅可以系统讲述清代的社会状况、曹雪芹的家族背景,还能结合当时的服饰、饮食、建筑等文化细节,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纪录片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那个时代的风貌,体会作者创作的时代语境。

其次,引导学生明确阅读目标时,应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根据作品特点和教学要求,提出具体的阅读任务,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梳理故事情节发展等。对于人物形象的把握,可以鼓励学生制作人物档案卡,记录人物的外貌特征、语言风格、性格特点、重要事件等;在梳理故事情节时,引导学生绘制情节发展曲线图,标注关键情节节点,分析情节的起伏变化。同时,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阅读目标的理解,教师进行补充和引导,使学生对阅读任务有更清晰、全面的认识。

在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方面,要充分考虑个体差异。根据书籍厚度和自身阅读速度,合理安排每天的阅读量和阅读时间,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可以引导学生制作个性化的阅读进度表,将阅读计划细化到每周、每天,同时预留一定的弹性时间,以应对突发情况或对某些内容进行深入研读。此外,组织学生互相交流阅读计划,互相监督、互相鼓励,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

另外,还可以推荐与作品相关的导读资料,如文学评论、作品简介等,帮助学生搭建阅读的桥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除了传统的文字资料,还可以推荐相关的影视改编作品、有声读物、学术讲座视频等。例如,在阅读《红楼梦》前,推荐学生观看经典版《红楼梦》电视剧的精彩片段,或者收听关于《红楼梦》解读的有声节目,让学生从多个维度接触作品,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期待,从而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整本书的阅读中。

(二)引导学生构建整体阅读框架

学生进入阅读过程后,教师要引导他们构建整体阅读框架。在阅读初期,让学生快速浏览全书,关注书名、目录、前言、后记等内容,了解作品的大致结构和主要内容。以《平凡的世界》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书名推测作品反映普通人的生活,通过目录发现时间跨度、主要人物线索,从前言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从后记知晓作品的社会反响。鼓励学生根据目录梳理作品的脉络,绘制简单的结构示意图,如思维导图,将作品的主要章节、核心事件等串联起来,形成对作品的整体认知。例如在阅读《红楼梦》时,学生可以制作以贾府兴衰为脉络,将各大家族关系、主要人物命运、重要事件节点融入其中的思维导图,直观呈现作品结构。在阅读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作品的叙事线索,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把握作品的整体布局。对于采用倒叙手法的《百年孤独》,教师可引导学生梳理现实时间线与回忆时间线,理清故事的叙述节奏;对于以空间转换为主的《徐霞客游记》,则可让学生标注不同地域的游历过程。对于长篇小说,可引导学生分阶段梳理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将复杂的内容条理化。比如阅读《战争与和平》时,可按战争爆发前、战争进行中、战后重建等阶段,绘制人物关系网,标注人物在不同阶段的经历与情感变化。通过构建整体阅读框架,让学生在阅读时能把握全局,避免陷入细节而忽略作品的整体意义。

(三)指导学生深入解读作品细节

在学生对作品有整体把握后,要指导他们深入解读作品细节。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关键语句、精彩段落,分析其表达效果和蕴含的深意。例如,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品味环境描写,体会其对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鼓励学生在阅读时做好批注,将自己的疑问、感悟、联想等写在书页旁,便于后续思考和交流。教师可以选取典型的细节片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看法,在交流中加深对细节的解读。同时,指导学生结合作品的整体框架,将细节内容与整体内容联系起来,理解细节在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实现从局部到整体的深化理解。

(四)组织多样化的阅读交流活动

阅读过程中及阅读结束后,组织多样化的阅读交流活动,促进学生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和阅读策略的运用。可以开展读书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印象深刻的内容以及阅读过程中运用的方法;举办辩论会,针对作品中的争议性问题,如人物的行为动机、作品的主题思想等,让学生展开辩论,锻炼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作品中的人物,通过演绎故事情节,加深对人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在交流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观点,借鉴他人的阅读方法,反思自己的阅读过程,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通过交流互动,让学生在思想碰撞中提升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

(五)完善阅读后的总结与拓展

阅读结束后,要指导学生做好总结与拓展工作。引导学生对整本书阅读进行全面总结,回顾阅读过程中运用的策略、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梳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认识,形成书面的阅读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可以包括作品的主要内容、核心观点、个人感悟、阅读方法反思等内容。同时,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推荐与该作品主题相关、风格相似或作者其他作品,让学生将所学的阅读策略运用到新的阅读中,巩固和提升阅读能力。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将作品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思考作品对现实的启示,实现从书本知识到现实应用的转化,让整本书阅读的价值得到进一步延伸。

四、结语

整本书阅读中高中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与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通过科学的策略引导,能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感受阅读的乐趣,进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人文素养,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红梅. 高中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J]. 语文教学通讯,2024(3):45-49.

[2] 王建国. 中学生阅读策略培养路径探析 [J]. 教育探索,2024(5):36-40.

[3] 张莉. 整本书阅读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 [J]. 中学语文教学,2024(2):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