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生态修复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分析
郑展华
罗定市土地开发储备中心
引言
在全球工业化快速推进的进程中,矿山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与此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诸如植被大面积破坏、严重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以及地质结构稳定性受损等,这些问题不仅对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造成了极大破坏,还严重威胁到了周边区域的人居安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矿山生态修复作为解决矿山开发遗留问题的关键手段,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
一、矿山生态修复的意义
(一)推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矿山开采活动对原生生态系统的破坏是全方位、深层次的,它打破了生态系统原有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平衡。而矿山生态修复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措施,如植被恢复工程,选择适宜当地生态条件的植物品种进行种植,逐步构建稳定的植物群落;土壤改良技术,针对矿山开采后土壤肥力下降、结构破坏等问题,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改善土壤质量。这些措施能够逐步重建生态系统的结构,恢复其功能,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调节能力。当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得到恢复后,生物的栖息地得以改善,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创造了良好条件,进而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使生态系统能够持续地为人类提供生态服务。
(二)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尾矿、废石等废弃资源,这些资源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视为无用之物,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还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而在矿山生态修复过程中,通过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对这些废弃资源进行综合处理和再开发利用,例如对尾矿进行选矿提纯,提取其中有用的金属元素;对废石进行破碎、筛分,用于建筑材料的生产等。
(三)助力区域协调发展
从空间分布来看,矿山多处于偏远地区,这些地区往往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的限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与城市地区的发展差距较大。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能够显著改善当地的生产生活环境,比如通过治理水土流失,提高土地质量,为农业生产创造更好的条件;通过改善生态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产业集聚。当这些地区的产业得到发展后,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的增长,增加居民收入,缩小与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矿山生态修复的经济效益
(一)直接创造经济价值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实施会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生态工程建设产业需要大量的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人才,推动了工程建设领域的发展;植被种植产业涉及到苗木培育、种植技术研发等方面,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土壤改良产业需要研发和生产各种土壤改良剂和设备,带动了相关制造业的进步。这些产业的发展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区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降低经济损失成本
未进行修复的矿山存在着严重的生态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次生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这些灾害一旦发生,会对周边地区的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道路、桥梁、水利设施等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修复和重建;对农业生产而言,会淹没农田、毁坏农作物,导致农业减产甚至绝收,给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对居民生活来说,会威胁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迫使居民进行搬迁,增加了社会成本。而矿山生态修复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如修建护坡、排水系统,种植固土植物等,消除了这些安全隐患,大幅降低了灾害发生的概率和危害程度,从而节省了因灾害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降低了社会成本,为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优化产业结构
传统的矿山开发模式主要依赖资源开采,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较差。矿山生态修复促使区域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转变,从传统的资源开采型向生态友好型转变。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发展生态旅游、绿色农业等新兴产业。生态旅游业依托修复后的良好生态环境和独特的矿山景观,开发出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和线路;绿色农业利用无污染的土地和水源,生产高品质的农产品。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减少了区域经济对单一资源产业的依赖,提高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使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优化,增强了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三、矿山生态修复的社会影响
(一)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矿山开采活动往往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空气质量下降,空气中弥漫着粉尘和有害气体;水资源受到污染,水质恶化,影响居民的饮用水安全;土地质量下降,土壤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食品安全。矿山生态修复通过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如加强粉尘排放控制、进行水源净化处理、开展土壤重金属修复等,使修复后的矿山地区空气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水资源得到净化,土地质量得到改善。这些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居民提供了更宜居的生活环境,减少了环境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危害,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让居民在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提升了居民的生活满意度。
(二)创造就业机会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从前期的规划设计、中期的工程施工到后期的生态维护,每个阶段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参与。在工程施工阶段,需要大量的建筑工人、技术人员等进行生态工程的建设;在后期的生态维护阶段,需要专业的养护人员对植被、土壤等进行维护和管理。这些就业岗位的提供,为当地居民尤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失业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渠道。通过就业,居民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提高了生活水平,同时也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就业机会的创造不仅解决了居民的生计问题,还为当地培养了一批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为区域的长远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三)提升社会生态意识
矿山生态修复的实践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生态环境保护教育过程。在修复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公众可以直观地看到矿山生态环境从破坏到逐步恢复的全过程,了解到生态环境破坏的严重性和生态修复的重要性。通过修复工程的成果展示,如修复后的生态景观、生物多样性的增加等,能让公众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态保护的价值和意义。这种直观的感受和体验能够增强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使公众从思想上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进而在行动上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当全社会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良好风尚时,将有力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推动整个社会向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结束语
矿山生态修复作为一项集生态、经济、社会多重效益于一体的系统性工程,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经济效益来看,它不仅能够直接创造经济价值,降低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成本,更重要的是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实现了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从社会影响方面,它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缓解了就业压力,同时提升了社会的生态意识,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 张梓萌 . 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和生态保护措施分析 [J].造纸装备及材料 ,2025,54(04):131-133.
[2]陈志波 . 土地整治视角下的矿山生态修复与重建研究 [J].河南科技 ,2025,52(05):66-71.
[ 3 ]李倩 . 绿色矿业理念下的矿山生态修复路径 [ J ] .世界有色金属 ,2025,(03):142-144.